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2章 金城可在汉图中(18)

      辽人的行动速度很快。

    可以说快得惊人。

    前一日夜里刚刚通过烽火收到了辽军大举南下的消息,到了第二天的清晨,第一支以千人计的北国骑兵就出现在北方的地平线上。。

    几乎是在半日之间,放眼向太谷县城外望去,已经是到处都有契丹骑兵纵马奔驰而掀起的烟尘。

    铺天盖地,漫山遍野,诸如此类的形容词一个个都能用在城外如山如海的的敌军身上。

    贺胜站在北门的城头上,向外张望的时候只觉得双脚发软,身上的甲胄仿佛有千钧之重,不用力拄着手中的长枪,几乎就难以站稳。

    “这怕不有三五万吧?”他心头发寒,自言自语的声音因为城外的如滚滚雷鸣的蹄声,不知不觉间的放大了许多。

    “没有哦,也就一万上下的样子。”

    突兀的出现在身后的声音把贺胜吓了一跳,猛回头,却见是一个身穿宽袍的官人不知何时站到了自己的背后。

    在这个官人身后,是一群高高矮矮、有老有少的官人,本县的县尊老爷就在其中,很不显眼好,平日里让贺胜见着就怕的指挥使,则只站在外面。而周围的袍泽兄弟和队正、十将、都头全都躬身行着军礼。

    面前的这位官人年纪并不算大,微微笑着看起来很和气,但贺胜认识他,这几日远远的见了多次了。他张口结舌:“韩……韩……”

    ‘还不快行礼!’贺胜的顶头上司在最后面挤眉咧嘴,急着发慌。

    贺胜却根本看不见那么多,双腿带着双腿一起抖得厉害,握着长枪的手也在恍惚中松开了。

    韩冈一把抓住了摇摇欲倒的枪杆,低声一喝,“站直了!”

    韩冈的声音仿佛带着魔力,贺胜的身子立刻挺得笔直。身材挺高,穿着重甲,这么一挺胸,立刻就有了一分气势出来。

    韩冈笑了一笑,将长枪还给这名只有十七八的小兵。走到城墙边,俯望城外人马如蚁,“人马过万,无边无岸。三五万兵马横着走能有百里宽,竖着排能拖出八十里。太谷城下才这么点大的地方,辽贼兵马最多也就一万而已。即便到最后,太谷城下的辽贼数目也不会超过两万。”

    跟随在韩冈身后的文武官员,闻言都露出了深思的神色,很快,有过战争经验的官员们就一个个点起头来。

    如果是攻入敌境,粮草自然是就地筹集。三五万骑兵日常消耗,一天便须上千石束,不是几条村子就能支撑起来。必须分散开来搜集,同时还要提防敌军,铺开一个百里的正面还是说少了。即便是在国中纵列行军,在沿途有足够的军粮,三五万骑兵则前前后后也能拖出老长。

    辽人想要稳当当的攻下如太谷城这样的县城,至少需要四十个千人队。三万余,近四万的兵力是必须拿出来的。进入太原府地界的辽人也的确拿得出来。但这么多兵力组成的大军,以及兵力两倍以上的战马,那是绝不可能聚集在一座县城之下。

    陈丰对兵事仅是了了,也松了一口气,“才一万啊。”

    “一万多骑兵已经不少了。太谷县城中在籍簿上的才多少住家?”黄裳相对而言有经验得多,压低了声音提醒陈丰,“才一千余户啊!一千户就占了这么大的一片地皮。现在可是十倍的人口,二三十倍的战马聚集在城下。”

    陈丰立刻绷紧了脸。

    韩冈却没有在意,他正问着那个小兵的名字:“你叫什么名字。”

    贺胜何时遇到过这样的情况,高高在上的宰辅竟然会问起他这个军汉的姓名,再次紧张起来,舌头仿佛被冻住了,“小……小……小人。”

    后面的指挥使急得浑身发汗。但韩冈的笑容更加和煦,如同春风一般,“不要怕,不要急,慢慢说。”

    和和气气的韩冈让贺胜缓过气来,“小人姓贺名胜。家里排在第六。寻常都唤小人贺六,贺小六。”

    “姓贺啊……”眼前的年轻人姓贺,这让韩冈有几分亲切感。

    后面的黄裳却突然瞪大了眼睛:“是庆贺的贺?胜利的胜?”

    贺胜没读过几天书,不过自己的名字还是知道的:“就是可喜可贺的贺,得胜归来的胜。”

    黄裳眉一挑,喜色上面。刚回头,太谷知县却抢先一步,向着韩冈一揖到底,放声大笑:“得胜归来,可喜可贺!枢副,这倒是好意头啊!”

    太谷知县这一句话,文官武将们如同当头棒喝,一个个欣喜欲狂。

    这的确是吉兆啊。

    官员们纷纷向韩冈恭喜,看着贺胜的眼神也不同了,不再是微不足道的小兵,而仿佛是天降的祥瑞。

    贺胜傻愣愣的发着呆,不知道该做什么反应。

    韩冈也点着头笑,他虽不迷信,却也喜欢这样的巧合。他更加和气的问着贺胜:“知道这几日城里为了迎击南下的辽贼做了什么准备?”

    上下同欲者胜。想要上下同欲,就不能对下面的士卒瞒着骗着。韩冈自从定下计划之后,便将可以告知下面的消息全都通报了下去。如果所有人都知道辽军的弱点和制置使司的布置,信心自然会不同。

    “说了说了,俺叔说过了。”

    “你叔叔?”

    “俺五叔是本都的左十将。”贺胜好象是开了窍,口舌一下灵活了起来,“这几日城外的村子都把井给填了,粮食也烧了,太谷水上游还倒了一车车的粪肥,让辽狗来了之后没处找水喝,没地方找粮吃,人和马都饿死渴死!”

    “饿死倒是有些难。辽狗肯定知道我们会好好招待他们的,至少会随身带上几天的口粮。不过跑了几十里,不论是人,还是马,停下来后都要喝口水,辽国来的狗也不例外。”韩冈的话引起了一阵轻笑,停了一下,“没有水,谁能支撑得下来?”

    要想攻城,第一步就是要围城。不控制住城墙以外的地域,就不可能安心攻击城头上的守军。不过在辽军大举南下之前,太谷城周围则完全在宋军的控制之下。韩冈将手上不多的骑兵力量集中在太谷县周围,使得十里之内辽军的远探拦子马无法久留,而城周五里的核心守卫圈,拦子马更是被死死的挡在外面。

    辽军对这段时间来核心圈内的变化几乎一无所知,但他们想要攻城,却必须在城池近处扎下营盘。而韩冈这段时间在太谷县周围所布置的一切,全都是为了让辽人无法顺利安营扎寨。

    他虽然拿着自己做鱼饵,可从没想过把自己的性命也交到外人手中。辽人也罢,南面的援军也罢,他都不会。

    “扎营讲究地势,但食水还是要放在第一位。没吃没喝,营地的位置安得再好,也一样安稳不了。”韩冈就在城外人马的嘈杂中向着他的将士大声宣讲着,“扎营的地点必须接近水源。但十里之内,井都给填了,河流也给污了。辽贼攻城不下,天黑后就必须退出十里下营,第二天开拔,再前进十里攻城。纵然是骑兵,可人数一多,又是在敌前,这一进一退加起来照样也要近两个时辰。一个白天,又有几个两个时辰可以浪费?想临时挖井倒不是不可以,但来得及吗?三五日之内援军可就要来了。”

    “太谷县并不算很大,围定太谷县城,五千骑兵就足够了。想要攻城,即便是日以继夜的轮番攻城,最多也只要两万,再多就是浪费人力了。但辽贼在攻城的时候,必须防着南方的援兵,比如西南方的祁县和平遥那边,必须留下一支兵马,以防住沿汾河上来的西军。此外肯定还要再绕向太谷南方,去提防从开封来的援军。”

    “力分则弱,辽人要攻城、要防着援军,还要寻找粮食、水源,他们能坚持多久?”

    真是难得一见啊。

    黄裳看着大声演讲的韩冈,心里暗暗感叹。很少有哪位将帅会这么信任士卒。通过对士卒的信任,反过来得到士卒们的信任。

    很拗口的话,却是在眼前发生的事实。

    得到了将士们发自内心的信服,那么守住城池,甚至夺取胜利,自然也不在话下。那样的话,也不枉自己为此而竭尽心力。

    黄裳看看左右,在韩冈身边的幕僚,在章楶南下后,现在已经是以他为首了。

    章楶是昨夜收到消息后就飞马离开了太谷县。韩冈亲自送了他从南门出去。南面大营必须要一名可信、且地位足够的幕僚来控制。毕竟那里并不是西军的将领,韩冈无法给予他们如同对王舜臣、赵隆或是李信那般充分的信任。

    到了今天早间,安然抵达营地的消息传回,黄裳算是放下了心来。毕竟是夜行,冒出了一队契丹探马,或是失足从马上摔下来也不是不可能的。

    黄裳与章楶经过了几日相处,多次沟通,对于章楶这个人有了几分敬佩。也明白,韩冈对章楶的看重,并不是全然因为章惇。

    而且韩冈对章楶的要求并不是太多。仅仅是率领援军徐徐而进,在辽军的围攻中保全自己就够了。只要援军安然存在,并稳步前进,就能够给以辽军足够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