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段阅读_第 1379 章

      燕,在低矮的花树中钻来转去,笑靥如花。

    终于跑累了,拽着卢灿的胳膊,嘘嘘喘气,还感慨着,“东瀛不愧是樱花国度,名不虚传,太美了!”

    卢灿翻翻白眼,真正是不学无术,樱花怎么就成东瀛的了?

    “啊?我还以为樱花发源于东瀛呢?”小丫头果然有点懵。在香江、东南亚,乃至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樱花源于东瀛,盛于东瀛,怎么在阿灿这里,就变了?

    “盛于东瀛不假,源于东瀛嘛,那就错得厉害……”

    游玩嘛,开开心心就好,卢灿牵着她的手,边走边聊起东瀛樱花兴盛的历史。

    樱花源于中国,两千多年前的秦汉时期,樱花已在中国宫苑内栽培,唐朝时樱花已普遍出现在私家庭院。

    唐代白居易就描述过长安樱花的盛景:“亦知官舍非吾宅,且掘山樱满院栽,上佐近来多五考,少应四度见花开”以及“小园新种红樱树,闲绕花枝便当游。”

    诗中可是清楚的说明,诗人自己从山野掘回野生的山樱花植于庭院观赏。

    “那东瀛什么时候开始种植樱花的?”温碧玉手中捻着两瓣粘在衣服上的粉红色的花瓣,轻轻搓/揉,很自然的问道。

    这一问题并不好回答,即便是此时的东瀛学者,自己也不清楚。

    卢灿也没有准确答复,但他知道两点,可以说将东瀛樱花的历史与中原文化牵连起来。

    “东瀛最早的神话故事书《古事记》第三卷,有推古天皇征伐朝鲜,战利品中有梅十二、樱二十九的记载。”

    “这应该是东瀛樱花在历史传说中最早的记载。”

    小丫头根本不知道什么推古天皇,《古事记》什么的,两只眼睛眨巴眨巴,盼解释。

    卢灿只得一点点给她掰碎揉细了说明。

    《古事记》可以说是东瀛最早的野史小说形式的文学作品,用完全用汉字写成,但已经有东瀛早期变体汉文的一些特征。

    它是由太安万侣(官员名称)在(铜和四年)712年呈献给元明天皇。书中记载了凭稗田阿礼口诵之《帝纪》和《旧辞》,以及一些历代口耳相传的故事。

    凭稗田阿礼是什么意思呢?后世有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人名,其实不是。正确的解读是,凭为“根据”,稗为“服侍天神的侍女”,田阿礼是这位侍女的名称。

    也就是说,这本书的内容,来源于天神身边侍女田阿礼的口述。

    这本书,在后世有不少专家质疑其真实xing,因为一是该书没有引文;二是该书的语言风格多变,并且很多与事实和历史真实情况不符,不具备正规历史书籍该具备的条件,纯是牵强捏造的内容,可信度极低。

    无论内容是否真实,不容否定的是,这本书真实存在。

    理由有三点:

    首先,这本书开东瀛文字变迁之先河,东瀛文字的平假名,已经在这本书中稍稍露出苗头,堪称东瀛文字起源的实证。

    其二,在随后的很多东瀛史书、文学作品中,都有这本书的提及,也就是说,它如果是伪作,随后的东瀛作品都是假的。

    这肯定不可能!

    第三就是,它记录的某些事情,故事,有很多与中国的上古故事相同或类似。以中国完备的历史史料佐证,这本书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

    温碧玉的知识面,还是欠缺太多,她犹自懵懵懂懂时,俩人身侧不远处,响起“啪啪啪!”的鼓掌声。

    卢灿一惊,这种开放式的旅游场所,还真的没关注身边情形,怎么就冒出一位偷听的?连忙将小丫头往后带一步,丁一忠则向前一步,将他俩遮到身后,阿木则快速绕到另一侧。

    “对不起,打扰了。”

    两棵粗壮的樱花树后面,转出一位青纱老者,见卢灿时一愣。显然没想到刚才那一番宏论出于如此年轻人之口,不过,他很快对卢灿稍稍欠身,“听到您对《古事记》的分析,深合我心,忍不住鼓掌相庆!”

    一口流利的汉语,还有这身打扮,卢灿还真的没分辨出来,他究竟是东瀛人还是华侨。

    “您是……”卢灿摆摆手,示意丁一忠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