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段阅读_第 1581 章

      根竹简记录三十五字来核算,也不过四千字。也就是说,这份《公羊春秋》残缺大半,殊为可惜!

    什么是《公羊春秋》?

    先要明白一个概念:《春秋》无定本!

    《春秋》这本传说是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其实早已遗失。现存版本,大多数以《左传》即《左氏春秋传》来逆推。但左丘明编撰的《左传》,仅仅只是《春秋三传》中的一部,它的很多内容,与另外两部在浩瀚文史中若隐若现的《公羊春秋》《谷梁春秋》,相差甚远。因此,在后世的儒学研究中,就有了《春秋》无定本一说。

    第二个问题来了,既然《春秋》的本经都已经遗失,那后人如何研究呢?

    这就体现出刚才提到的《春秋三传》的作用。

    春秋经文,言简义深,素有“微言大义,以一字寓褒贬”之称。

    这样一来,如无注释,旁人根本读不懂春秋——所谓关羽夜读《春秋》,那纯粹瞎扯,春秋经非儒学大家不可深研,就凭关武圣那点学历,也就是装装样子而已。

    因此,就如何解释《春秋》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含义,都会产生严重分歧。

    注释春秋的书,很快出现,一出就是五种:有左氏(左丘明),公羊(公羊高)、谷梁(谷梁俶)三家,称为春秋三传。

    另外还有两种解释春秋的书籍,《邹氏春秋传》十一卷,《夹氏春秋传》十一卷,不过,这两本注释,早早亡佚。(其实历史记录中还有踪迹的,但影响不大)

    《左氏春秋》因为其编撰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年纪比孔子稍稍小一点。当年孔子在鲁国编写《春秋》时,自然需要鲁国史官帮忙,于是,左丘明以协助者的身份出现。

    因此,后世一直将《左氏春秋》作为春秋经注释的正溯。

    相比《左传》,其实《公羊春秋》的来头也不小!

    《公羊传》的春秋解读,来自于公羊高的家传学说。其战国初至汉初的传承系统是:子夏→公羊高→公羊平→公羊地→公羊敢→公羊寿→胡毋子都。至汉景帝时,胡母子都和他的老师公羊寿,用汉代的隶书“著于竹帛”,才使《公羊传》成书。

    能证明《公羊传》权威xing的最关键人物是“子夏”!

    子夏是谁?

    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人之一!

    子夏小孔子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之佼佼者,才思敏捷,以文学著称,被孔子许为其“文学”科的高才生。

    子夏为学时,因常有独到见解而得到孔子的赞许。

    如其问《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一句,孔子答以“绘事后素”,他立即得出“礼后乎”(即礼乐产生在仁义之后)的结论。

    孔子赞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以言《诗》已矣。”

    孔子于鲁国编撰春秋经时,恰好子夏随侍在侧,也就是说,他在当时,很有可能担纲的是孔子秘书加助理工作(猜的,莫当真)。

    如此一来,左丘明是孔子先圣的协助者,子夏是孔子老师的秘书加助理。可是,两人传下来有关春秋经的解读,并不完全一致……

    儒家后继者,晕了,该听谁的呢?

    后世多采用《左氏春秋》为正溯,因为有不少人认为,公羊家的春秋经注释,采用口口相传的模式,势必会加入相当多的传授者自我会,有失真意!

    真是这样吗?

    事实上,汉朝的时候《公羊春秋》的影响力,要远超过《左氏春秋》。

    包括促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一代儒家宗师董仲舒,都是学习《公羊传》的。

    还有汉武帝的丞相公孙弘,儒学大师兰陵褚大、东平嬴公、广川段仲、温之吕步舒等人。后来,又有齐人任公、贡禹、管路、左咸、鲁眭孟、颜安乐、严彭祖等均以治《春秋公羊传》得显。

    可以说,有汉一朝,《公羊春秋》将《左氏春秋》压得抬不起头来。

    《公羊春秋》的没落,始于隋唐,那时《左氏春秋》开始占据主流位置。

    这一百来根竹简,落在卢灿眼中,那就是宝贝啊!

    究竟是不是西汉的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