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页
洛晞安慰道,“您身体健壮,看着一点也不老。”
杨延一挑眉,“便是像我爹那样年轻,不也被我们摆一道?”
洛晞露出含蓄又有些微妙的笑容。
赵将军:“……?”
怎么感觉杨延还得意洋洋?难道洛晞也算计过自己亲爹?
赵将军心里微妙,暗暗思忖,子孙没啥大出息也好,万一有出息又跟杨延洛晞一个脾气,他说不定得少活几年。
在赵家一路学习或交流,洛晞和杨延离去的时候,赵将军没送别,只是让人送来了他写的兵书。
洛晞和杨延遥遥行礼,转身去了下一个地方。
“两家麒麟儿,”赵将军的眼中有些艳羡,对着管家道,“他们两个倒是关系好,想必日后定能互相扶持。”
就是两人走的太近了些,偶尔还起居同室。赵将军感慨,“这才是兄弟情深。”
管家有些疑惑,他总感觉两人太过默契,大概好兄弟都这样?
洛晞和杨延一路游山玩水,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他们的踪迹,中途,洛晞和杨延还特意“修身养性研讨书籍”半个月。
李侍卫在知道真相后,没能忍住,把刘侍卫暴打一顿,然后试图寻找两人的踪迹。
奈何已经过了二十余日,人早就跑的没了踪影,李侍卫拿着洛晞写的那封信件,干脆回了京,将纸条递交给杨炳华。
李侍卫愧疚道,“公子他特意拖住了我等,等我知道消息时,时间已经错过了。”
杨炳华看着信件,盯着洛晞龙飞凤舞的字迹,渐渐走神,脸色不大好看。
内心里,杨炳华自然觉得自己儿子哪哪都好,就是洛晞拐了杨延私奔,指不定到时候还不认账,谎称是去游学,白白占杨延便宜……
李侍卫劝慰道,“公子一惯注重承诺,洛公子也不曾说谎,想必等到十月,两位公子便该回来了。”
杨炳华憋着一口气,“也罢,等他们十月回京,到时候再说。”
万一他现在漏出些什么风声,洛晞和杨延又跑了怎么办?先把人哄回来,到时候再教训。
李侍卫垂头应是。
杨炳华看了他一眼,顺口问道,“刘侍卫呢?怎么不见他?”
好歹是能记住名字的亲兵,杨炳华还是有几分看重。
李侍卫目光闪烁,“刘侍卫……他在帮公子训练部曲,如今还在庄子里忙碌。”
别说,与其在京都里日常巡逻,刘侍卫觉得训练部曲,偶尔再靠那位山贼头领指路,去打一打盗匪,更加有意思。
杨炳华:“……”
不见了儿子还没了亲兵。
洛晞等人游玩够了,确实是九月末准备回程。
九月底,刘侍卫又在湖广的庄子里看见了洛晞和杨延,不由大吃一惊,“公子不是说要十月回来?”
洛晞颔首,“确实提前了两天。”
刘侍卫一愣,“可回京还有半个月的路程……”现在出门,好像迟了些。
杨延奇怪看他一眼,“我们说的是回湖广,又没说要去京都。”
刘侍卫眼前一黑,只怪他心思单纯,压根没想到这一种可能。
想着可能已经信誓旦旦给侯爷禀报的李侍卫,刘侍卫心里暗道,兄弟,一路走好!
十月初,杨炳华早早安排了人,日日去码头附近守着,就等杨延和洛晞早日回来。
一天,两天,十天……杨炳华看着李侍卫的眼神渐渐不对劲了。
刘侍卫跟着杨延跑了,现在还在杨延庄子里训练部曲,这李侍卫不会也暗地里投靠了洛晞和杨延,故意拿一张纸条,让他苦苦等待吧?
李侍卫暗暗叫苦,他脑子灵光一闪,大声道,“侯爷,公子他只说了十月回京,没说是十月初还是十月末。或许他们游山玩水,导致迟了些时日。”
杨炳华也不愿怀疑自己的亲兵,勉强相信了这个回答。
洛晞和杨延留在湖广是为了正事。
这接近两个月的时间,湖广太守已经眼疾手快将东西献了上去,大概到了皇帝的手里,那个青衫书生杜朗也用最快的速度,成了湖广太守府衙内的一名小吏,虽说只有正九品,但也是实打实的官员。
湖广这一块区域发生了日食,皇帝没有下罪己诏,一直拖延着时日,附近的官员也必须调动。
太守也是因此事牵连,调任其他地区。受那件重礼的影响,皇帝对太守宽容几分,虽说他没了回京的可能,但好歹保住了等级,未曾贬官。
太守需尽快离开湖广,新来的官员还未来,只留下一众差异和小吏等候新任太守的到来,杜朗也是在这个时候,摸清了府衙的地形以及湖广好几个仓库囤粮的数量,甚至和那些个守卫仓库的人交好了关系。
顺利依靠这些信息画出舆图,将几个粮仓的位置重点标注,再趁着众人不注意,扩充部曲的数量,使部曲达到了一千人。
杨延跟洛晞解释道,“虽然精锐战斗力只有一千,但还有两千的佃农作为补充,平日他们也有过训练,只是实力不济没能选入部曲。”
平日为了掩人耳目,这两千人都在种地。当然,真要到了大战的时候,自然是三千人一起上。
洛晞估算了一下,三千人差不多够,到时候他们再支援一二,大概能迅速拿下湖广,就是守不住,肯定后期要补充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