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分卷阅读45

      河道堵塞,不值得同情吗?
    她眼中的困惑已然溢出:“可是……”
    可是什么呢?他这番话虽然失了些怜悯之情,但似乎并无错处。
    她满脸怔然,心不在焉地被李轲送到了家门口。
    想了一路,她眼中恢复一丝清明:“不是的。李轲哥哥,不应该是这样的。即便是他们的祖辈耕种,将天一湖弄成这副模样,闹得如今有洪涝、旱灾,可他们的祖辈并不知情。那些祖辈选择在这里耕种,是因为这儿的土壤肥沃,他们或许还以为是上天的恩赐。
    “如今的流民们就更加无辜,他们继承了祖辈的田地,勤勤恳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这种出的田,种出的粮食,最后亦是养育了一方百姓。若是如此说,我们这些每日吃着他们种出来的粮食的人,岂非也是罪人?
    “李轲哥哥,这世上有吃不上粮食的百姓,才会有被耕出来的田。他们如今的苦难,不是他们理应承受的,不应该是会被一句‘自食其果’所带过的。反而是你我,我们这些享用着他们辛苦劳作的粮食的人,才应该为他们着想,为他们解决这汹涌无情的洪灾。
    “李轲哥哥,你将来是要考上进士,入朝为官的。身为官员,不是正应该为百姓考虑,先天下之忧而忧吗?若是这些耕地需要被变回河道才能将水患解决,那便应该由你我这些学子、朝廷那些官员想出不让这些祖祖辈辈耕种的农户挨饿受冻的法子。若非如此,即便将水患解决了,可他们也失了基业祖田,那这样的‘天灾’没了,‘人祸’又该怎么办呢?”
    她说得认真,一字一句都是肺腑之言。
    她在读原书时,就知道男主是个狠厉寡情之人,对待每一个人都是只有利益,毫无情谊。
    可也许是她与李轲接触太久,如今已无法将他与原书男主画上等号了。在她眼中,李轲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她希望李轲能拥有更多的感情,能在将来,即便如原书一般当上首辅,也能心中有情,对天下有大爱,而不要变成那个利己偏私之人。
    他太聪明了,看透的事情太多,却难免失了慈悲。
    李轲亦是被这样一段话说得心潮起伏。
    他从未想过梁乐心中的憧憬竟然是如此。她这一番话,虽然直白,说的都是水患、百姓、粮食,但内里却是海晏河清,天下太平。
    这是她的愿望吗?
    她希望——
    希望我将来考上进士,能当一个忧国忧民的好官。
    她希望——
    世上再无天灾,再无苦难。
    第26章 文学城首发   似乎有些异样之处…………
    客栈内,梁乐将自己请人画好的图纸放在李轲面前。
    她是真心想为这次水患出点力,回去想了一夜,忽然想到曾经在书上看过一个名为“脚踏水车”的物件。这东西结构精巧,却是纯木质结构,中部似一个圆筒一般,长约五米,通身封闭,仅留前后两个开口,通过木制齿轮与小木块连接起来。
    这水车入口通向河流之中,开口处则是制作好的一排排脚踏板。利用杠杆原理与浮力,只需一些人在出口那头踩踏板,便能将河流里头的水源源不断地提出来,起到排水作用。
    里面的各种原理梁乐自然也没法解释得太过清楚,只将图纸上的几点细节与关窍之处说明了。
    “李轲哥哥,这对你们治水可有什么帮助?”
    李轲看了几眼,问道:“这与戽斗有几分相似。”
    “戽斗?”梁乐没听过这东西,李轲提笔便画了出来。
    戽斗用竹篾或木头制成,中部似斗,两边有绳,轻便耐用,只需要靠人力操作便可,确实与脚踏水车差不太多,只是结构上粗糙一些,蓄水量也不足够。
    “往日农户们便是用戽斗取水灌溉农田。”李轲解释道,“若按你所说,确有防堤内积水之效。”
    梁乐脸上露出笑容:“有用就好。”
    ·
    府衙内,众多学子围坐一堂,赵学政坐在首座,正向他们交代着后面的安排。
    “……沙因潮至,数年复塞……新导之河,必设诸闸,常时扃之,以御来潮,沙不能塞也……今疏导者不唯使东南入于松江,又使西北入于扬子之于海也。”赵学政将手中的那篇文章放下,“这便是李轲所呈的治水之策,本官阅完诸位所呈文章之后,认为此篇所拟对策最佳,不知诸位有何看法?”
    那日李轲将梁乐送回家中,听了她一席称得上“劝诫”的话,后又在客栈中得了梁乐所制的图纸,干脆将自己先前所想的对策划去,重新拟了一篇关乎水利农田之作,便是赵学政方才所念。
    天一湖东南边流入淞江与西北边流入长江的通道必须疏通,唯有宣泄通道畅达,才能将长年累月所积的沙石堵塞疏导开来。
    他甚至提出“以工代赈”,让流民们兴修圩堤,疏通田间水道,在不破环农田的情况下引导湖水灌溉庄稼,以御旱涝灾害。
    能被召来的学子都已过府试,且多少在考生之中有些名气,自也是有真才实学的。他们听完李轲所写的对策,便知晓自己的那份不如他,当下便拱手称赞李轲“英雄出少年”,“心中有百姓”云云。
    赵学政此番叫他们前来,自然也不是只为了读一遍李轲的文章,而是告诉他们,朝廷已经下旨,赈灾的银钱与粮食不日便到。只是朝中人手不足,此番治理水患只安排了位钦差前来,因此他希望诸位学子能够助他一臂之力。
    “治理水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