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3页

      黄显胜努力的睁开双眼,已经红肿的面部肌肉将眼睛挤成一条缝,他艰难的点点头。
    “好,那我们现在开始!”宁志恒说道。
    “你的真实姓名?”
    “黄显胜!”
    “黄参谋,你这就不好了吧!这让我很难做啊!要不我再给你上上手段!”宁志恒眼睛顿时一眯,寒光闪烁。
    “真的,我的真名就是黄显胜。”黄显胜肯定的回答道。
    “中国人?”
    “中国人,山东人,我家中还有老母亲,和一个哥哥,不信你们派人调查一下就知道了!”黄显胜极力的辩解。
    因为黄显胜是现役军人,详细档案还在军队,户籍卡上只是他本人的信息。
    没想到竟然是个汉奸,宁志恒倒是不知道他老家里还真有人能证明他的身份。
    不过这个时候,石鸿应该已经把黄显胜的档案材料和所有的办公用品都带回了行动科。
    只要他回去就能看到,不怕他说谎。现在只好暂时跳过这个问题。
    “你的真实身份?”
    “日本内务省特高课特工!”
    “代号?”
    “木偶!”
    随着审讯的逐步深入,情况渐渐清楚,真相也慢慢浮出了水面。
    黄显胜是山东临沂人,十几岁的时候被抓去日本做了劳工,从事开山凿石、矿井挖煤、港口搬运等极繁重的体力劳动。
    很多人都没有坚持下来,客死异乡。黄显胜因为年纪小,被日本人选中,进行整整五年的特工训练和政治洗脑。
    然后放回国内,当作一枚棋子。之后他加入军队,凭借在日本学到的军事知识,在军队中崭露头角,后来辗转进入中央军。
    直到这时才有日本情报人员找到他,开始交给他任务,正式进行特工活动。
    宁志恒听着他这段堪称传奇的故事,心中半信半疑,不过他更想要的不是这些往事。
    “你是以何种方式接受指令?”
    “收音机接受特定频道的数字编码,你应该已经猜到了!”
    “时间?频道?编码本?”
    “每天晚上10点,频道93.3,编码本是两本小说,单日是《同林鸟》,双日是《牧野》,就在我书房书架的第二层最右边。”
    “死信箱在哪里?”
    “北华街同福客栈北面外墙最左下角的一块黑砖后面,砖是松动的。”
    “为什么选那里?”
    “同福客栈北面是一片树林,很偏僻,平时没有人去。只有人方便的时候才进去,每次我放情报的时候,就装作要去方便,没有人会注意。”
    “每次是先放情报?还是先发信号?”
    “先把情报放到死信箱,再去北华街402号,把一盆月季花放在窗台,发出信号。然后第二天再去看死信箱有没有情报,如果没有,就说明情报已经取走了,一切正常。我就去把那盆月季花取下来。如果发现死信箱里情报没有取走,就说明情况异常,就直接放弃402室这个通讯地点,马上销毁情报离开,开始潜伏,并等候再一次的指令!”
    第三十三章 榨取价值
    “现在问一个比较私人的问题,你的贵重物品和钱财都放在哪里?”宁志恒追问道。
    黄显胜已经肿的发涨的脑袋顿时一呆,犹豫不决。
    “不要告诉我,你两袖清风,身无余财!有时候演戏演过头了,也不是一件好事情!”宁志恒轻踱了两步,一双锐利的眼睛紧盯着黄显胜。
    “这世上有什么东西能比命重要呢?”宁志恒紧接着又是一句。
    黄显胜叹息了一声,苦涩的说道:“有时候演戏演的时间长了,都快成真的了!”
    他轻轻挪动了一下身体,调整方位让自己感觉舒服一些,终于开口说道:“在我卧室的睡床东边的床腿,下面是掏空的,藏有一把钥匙。是新华银行保险柜的钥匙,需要和银行的钥匙一起,同时使用才能开启。”
    新华银行是津门的大银行,也是国内仅有的几家最有实力的银行,金陵作为国都,自然也就有它的分行。它的保险柜业务开国内先河。
    “按你的说法,从日本人和你接上头到现在已经六年,你有没有发展新的下线?”这才是宁志恒今天最重要的问题。
    抓一个黄显胜不是结束,顺藤摸瓜,查出整个间谍小组的成员。才是他真正的目的。
    “没有,我保持的很低调,平时很少交朋友,大多是泛泛之交。尽量不引起他人注意。”黄显胜闭上眼睛,缓缓说道。
    宁志恒听了他的话,仔细想想,还是难辨真假。
    现在黄显胜虚弱的瘫软一团,行为吃力难以动弹,面部又肿又胀,一时之间,他也无法通过他的面部表情和行为,来判断他说的话的真假。
    况且真正经过训练的间谍,很善于掩藏真正的心理过程,要想通过观察他们的言行和举止来分析,也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
    他犹豫了一下,觉得还是跳过这个问题,因为有没有发展下线,他根本无法求证,除非使用杀手锏。
    不过他有信心,最后时刻准备着,黄显胜不会逃出他的手心。
    在之后的二个小时里,宁志恒又仔细询问了黄显胜,在之前窃取的情报内容,这个黄显胜把能够接触到的情报全部传给了日本间谍部门特高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