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55
了。当年荀彧把全族的人都迁到冀州去,就因为颍川是四战之地,不宜久留。宋辞也早就反复警告过这个问题。对此,刘协他们早有准备,因此才会派遣钟繇和杜畿等人, 到旧都洛阳一带和关中地区去募兵,并整合零星盘踞在这一带的小股武装势力。
从诸侯那里得来的大部分上贡的财物,刘协大部分都用到了洛阳一带。在那里发展屯田制,整修洛阳城。他们做这么多,也就是为了有一天,许都无法再待下去的时候,能够迁到洛阳去。洛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单看有那么多朝代会选在那里定都,就知道那里一定是地理位置及其优越的地方。
现如今曹操兵败,正好可以借这个借口,直接迁往洛阳。
刘协当即颁布诏令,按照之前规划好的计划实施迁移。
为了积极动员许都城内的百官和百姓们,荀彧让人在城中大肆宣传迁移政策。其中最令百姓无法抗拒的,有一条,只要是从许都迁往洛阳的百姓,两年之内不交纳任何赋税。若仍然留在许都,则一切照旧。只不过,许都城内的军队,将会迁移到洛阳去。
这一条一出,就没有几个百姓不遵从的了。他们这一年来在许都能够获得暂时的安定,还能收获许都粮食,靠的就是许都城内的军队保护。若军队撤走,许都又成了四方觊觎的肥肉。在这个时代,失去了武力的保护,手中还握着刚收获的粮食,想不遭到厄运都很困难。
官员们也是一样,他们早就跑惯了,也知道没有军队的保护,会遭受怎样的灾难。更何况这些人,原本就在洛阳安了家。当年被董卓强行迁到长安,后来不得已又四处逃命,现在有机会回到洛阳,他们怎么会不想回去?
思想工作已做通,剩下的就好办了。
整个迁移工作井然有序。常年来往于洛阳和许都之间的官兵负责带路,百姓们分批次携家带口,带上全部家当转移。
这一年来招募和整合的军队,则分成多路在一路上负责保护。一路军队把百姓护送到指定的地方后,由正在那里等候的另一支军队接应,继续百姓向前。完成任务的那支军队,再返回启程的地方,去带领另外一批百姓,到达指定的地方。
如此循环往复,减少了士兵们在长途转移中,对路程不熟或抢劫逃跑的几率,也大大提高了运算转移的效率。朝中的百官则分批次,携带重要的朝廷文书物品、携家带口,同百姓们一起转移。
为了迷惑周边的敌人,不让他们发现许都方面有大的动作。整体的转移工作都是白天休息晚上赶路的。因为已经摸熟了路线,即便在夜晚赶路,迁移的速度也非常快。
此外,刘协还派出很多使者,去各个诸侯那里对他们进行赏赐,来麻痹他们。荀彧还提出,让部分士兵换上寻常百姓的衣物,装作许都的百姓,在许都附近的农田照常干活。
多重策略之下,整个转移工作既迅速又高效。短短的一个月时间,许都及其附近的百姓,就悄无声息地转到了洛阳。
一到洛阳,刘协就发动百姓,开始了大规模的囤粮和整修城墙、巩固城防的工作。洛阳城是汉朝的都城,近百年间,历代帝王都在此,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建活动。
虽然洛阳被董卓烧掉了,但残骸还在,还有许都能够使用的木材石头块。这些东西用在修整城墙和修建临时的居所方面,派上了大的用场。再加上刘协已经让钟繇他们,在城内进行过粗略的整修。搭建了很多能够供,百官和百姓们居住的临时。这就避免了官员和百姓们,初到洛阳露宿街头的命运。
至于洛阳城中占地面积广大的王宫遗址,刘协也下令就地取材,改造成朝廷的办公机构,和官员及其家眷的集中。洛阳城的规模与许都相比,有着天壤之别。从许都迁过来的人员,再加上洛阳周边本来的人员。即便全住到洛阳城中,也没有占掉洛阳城的一半。
在荀彧的建议下,刘协直接下诏,把城中适于耕种的地方全都划为农田。按照一定的比例分给百姓,在城中实行屯田。于是,大批士兵和百姓就在皇宫的旧址上面,热火朝天地进行修整。
洛阳城内外的各种活动都如火如荼,有一个人却如坐针毡,那就是曹仁。他现在的处境的确十分尴尬。自从兖州被吕布占领以后,曹仁就成了无头的苍蝇。既得不到曹操的指挥,也得不到兖州的补给。
刘协颁布屯田令的时候,他是大力支持的。毕竟他要吃饭,他手下的人也要吃饭,没有粮食大家都得饿死。刘协招募禁卫军的时候,曹仁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但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毕竟天子招募的是禁卫军,如今一个地方的富人,手底下都有几千个私人兵。堂堂大汉天子,招一些禁卫军,自然顺理成章。
一开始曹仁还不怎么觉得,后面他就渐渐觉得有些不妙了。断绝了补给线之后,曹仁军营里的士兵,都要靠刘协从各地方弄来的上供和屯田所得来提供粮草。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如今粮草这种关键的命脉都被刘协掐住了,曹仁就是想要翻什么大浪,恐怕也没这个能力了。
然后,刘协按照荀彧的策略,一如既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