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页
“可能后面有什么过人之处吧。”郝可说道。
两人接着往下看,考生写到孩子长大一些,要上学了,父亲在城里找了一份体力活,租了一个破房子,供孩子上学,孩子很高兴的样子,父亲也十分欣慰。
那个刘主任的字迹到这里有一些激动得颤抖了,他的语气也十分亢奋:
「感人至深的父爱!虽然自己穷困潦倒,但是还是希望孩子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而学习,就是改变命运的机会,孩子不能错过这个机会,父亲宁可放弃乡下的宅基地,也要走出大山,宁可干苦力活,也要送孩子上学。」
「作者没有刻意渲染,但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克制的叙述产生了更为强大的冲击力……」
“什么克制的叙述啊,分明就是小学生文笔的流水账,这个我也会写!”凌思睿愤愤地说,“还有这个情节也很普通嘛,我也经历过!”
郝可摸了摸下巴,怎么觉得这个剧情有点眼熟呢。
还有这个干巴巴的文笔,流水账的叙事,莫名地让他联想到了某个人。
作文进行到中段,写到父亲经常通宵加班不归,孩子一个人在家里呆着,幸好有热心的班主任帮忙关照孩子,接孩子在自己家吃,在自己家住。
那个刘主任看到这里似乎都快哭出来了,他的批注也越来越激动:
「……人与人之间淳朴的感情,在现在快节奏的社会是多么难得,现在的班主任大多关注的都是自己班级的成绩如何如何,渐渐忘记了作为老师的职责,传道受业解惑,传道是第一位的,让学生感受到这种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感受到社会的善意才是最重要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这位考生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主题是父爱如山,所以,班主任的内容只是一笔带过,但是,班主任作为父爱的补充,与文章中父亲的形象互相映照,让人感受到孟子所说的那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理想社会,在这里,班主任是“代父”,在父亲缺失的时候,发挥了父亲的作用,所以描写班主任,也是对主题的一种映照……」
看到此处,郝可都忍不住想说一声:“您也太能扯了!”
凌思睿却没有一开始那么愤愤不平了,他吃惊地望着屏幕:“真的有这么厉害吗,我完全没有想到,这也能联系在一起吗?难道这个考生他竟然考虑了这么多?我一点都没想到啊……”
郝可看了一眼凌思睿,小孩稚嫩的脸颊上带着天真的疑惑,然而他并不知道,语文老师的嘴,骗人的鬼,只要他想给谁打高分,他就能说出一万种理由。
作文进行到结尾处,考生来参加高考了,看到这个题目,不禁想起过去种种,原来他从未走出大山,他一直在山中。
看到这个结尾,郝可有一点明白为什么阅卷老师会给高分了,这个考生扣题能力很强,开头、中间、结尾都扣着山来写,而且他非常机智地没有正面写为什么父爱如山,只是把父爱呈现出来,再和山穿插在一起,剩下的就靠阅卷老师自己想象,就算考生是小学生文笔,词汇量十分有限,这篇作文写出来分数也不会低。
就是这个流水账式描写,这个奇怪的人生经历,总是让郝可想起某个人……
但是凌旭应该没有这么机智吧,这篇作文明明是从孩子的角度写的,凌旭不是说从他自己的角度写的吗?
结尾处,刘主任又写了洋洋洒洒一大篇评论,甚至在其中回忆了自己小时候在村里的生活,对比到现在城市里孩子们幸福的童年,他的童年如何辛苦,这个考生的作文让他想到了那种质朴的生活,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文笔,在现在应试教育之下的考生中已经很难见到了,因此刘主任给了这篇作文满分。
郝可心想,如果你真的推崇这种文笔,你就不该用这么大篇幅的抒情和过度解读来批注这篇作文,这不是言行不一么……果然语文老师嘴里没有一句真话啊。
说到底,这篇作文的确不错,不过让它拿到满分的原因,大约是戳中了刘主任的某种心理,看得出来,刘主任还是很怀念过去在乡下的生活的,还有他那些默默付出的亲人们。
“咚咚。”
门上传来两声响。
郝可和凌思睿抬头看去,就见到凌旭正站在门前。
“收拾完了吗?”凌旭问,“剩下的让凌思睿自己收拾,别惯着他。时间差不多了,我们出去吃饭吧。”
“不,别烦我们,我和郝老师正在学习呢!”凌思睿抱住郝可的胳膊,气鼓鼓地瞪着凌旭,“我是要考大学的人,和你不一样,你只是为了分数,我是为了求知!”
“哦?那你慢慢求……郝可,过来。”凌旭一手插在口袋里,背靠着门框,他换了一身深绿色的西装,里面是烟灰色的衬衣,显得肩宽腿长,十分有诱惑力。
郝可的目光不由自主被凌旭吸引走,但是胳膊又被凌思睿抓着,他不由得有些为难,回过头,对凌思睿说:“你要不要一起去吃?”
“今天是我们的二人晚餐,旁边要加儿童座椅吗?”凌旭扬起眉毛。
“我才不要和他一起吃,郝老师,我们明天中午一起去河边新开的旋转餐厅吃饭吧。”凌思睿兴致勃勃地说道。
“那今天……我就先和凌旭吃去了?”郝可试探着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