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70
只见整本佛经是布缝成,经书上的文字也是绣上去的。绣佛经的人自然是李宁本人。
她采用的是针脚极密又工整的苏绣,用细细的绣线绣着簪花小楷,极近精细美观。
李太后展示完后,收起佛经,对赵谨良说:“太子啊,你有如此贤惠又有巧思的良娣,可真是有福了。”
太后踩一捧一,抬举她旁亲的外孙女,虽然粗糙直白,但没人能说出不对,手绣经书这种事可不是谁都能办到的。
在场诸人纷纷凑趣,你一言我一语的夸赞李宁。
赵谨良依然四平八稳,顺着太后的话说道:“李良娣一贯蕙质兰心。”
除了郑来仪和李宁,其余东宫妃嫔并未得到李太后的关注。只是轮到杜若贺寿时,她总觉得有多方视线在观察自己。
回到座位后,杜若环视了一圈,目光与恭亲王赵谨穹相接。赵谨穹目光灼灼地望着她,唇边勾起惑人的一抹微笑。
杜若面无表情的收回目光,在心里骂了赵谨穹一句浪荡。
一直专注望着赵谨穹的陈婉儿自然发现了这一幕,她顺着赵谨穹的目光发现是杜若,面上不动声色,暗里咬牙切齿。怎么哪里都是这个杜若?她又是什么时候攀上恭亲王的?有了太子不够,还要攀扯别的男子,恬不知耻。
杜若没心思去管赵谨穹想做什么妖,她在担心害了郑来仪被太后当众下脸后,会受郑来仪的刁难。
其实不管郑来仪送什么,都不会在太后面前讨到好言好语。但因为她是找了杜若献策,所以十有八九她会将缘由归结在杜若身上。
想到此,杜若往侧前方的太子妃看去,只见她坐姿不是十分端正,瞧着背影就能感觉到心情不好。杜若心中倍感无奈,但她只能先做好准备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看了太子妃,就难免看到太子。
太子依旧姿态挺拔端正,目视前方,教人半点错处都挑不出。
杜若心中疑惑,太子如此完美,为什么圣上不喜太子,反而偏宠那个浪荡不尊的赵谨穹。虽然太子有腿疾,但德才兼备,可称瑕不掩瑜。赵谨穹怎么跟太子比?真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赵谨良看着前方源源不断为太后祝寿的人,心思却飘到了天上去。
杜若今日为了祝寿喜庆,穿了一身茜色的衣裙,裙面上绣了白色的蝴蝶。与她平时的清丽脱俗有不一样的娇俏之感。
寿宴人多眼杂,规矩又多,他只在杜若去祝寿时才能细细地看她。此时人就坐在他后面,离得不远。但相近不能相望,有些恼人。
赵谨良忍了一会儿,偏头吩咐林正堂事情,借此机会,终于顺带看了杜若一眼,这一眼却正好与在看他的杜若四目相对。
撞进太子视线中的杜若下意识抿唇露了一个笑。
但赵谨良因为是借偏头看她,原本就是准备看一眼就行,极快的就收回了目光。正好在杜若笑完后就没看她了,这一来一回,就像是毫不在意杜若一般。
杜若见太子对她的笑无动于衷,心里忽然十分慌乱。
自从上次她失魂落魄地离开同顺阁,后来又筹备着太后的贺寿礼,已经十多天没有见过太子了。太子该不会已经对她感到厌倦了吧?
像她这样,不够殷勤,不够主动,太子对她这么好,也不知回报的人,自然会被其他妃嫔给比下去。
更何况太子方才还夸李宁蕙质兰心......
杜若心绪不宁地想着,这前面两个东宫的主子,都叫她给得罪了。
作者有话要说: 人的劣根性之一:失去了才知道珍惜。
虐一下女鹅,给她安排一场追夫吧
☆、意图
寿宴在接连不断的戏曲与舞乐表演中一直热闹到了晚上,众人陪李太后用完晚膳,听闻夜里还有焰火表演,原本坚持了一整日的困倦顿时烟消云散。
因为是给湖心亭的主子们赏焰火,所以陈皇后安排了焰火班子将花炮设在了湖心亭对岸的沿湖边上。
天幕在众人的期待中很快就暗了下来。宫女们十分有序的为主子们点燃了立柱燃灯,既能照明又不会太明亮影响焰火的欣赏。
因为夜色笼罩,焰火璀璨。湖心亭的氛围逐渐褪去了肃正,主台上的主子娘娘们带头站了起来,底下的人便也能离了座位,站着欣赏焰火。
董春春早就耐不住了,自己站起来看不算,还要拉着杜若一起。
她满心都是赏焰火,牵着杜若往后退:“杜若,好像离远些看着更美呢!”
杜若瞧了两眼天上砰然炸开的火树银花,有些心不在焉。
她看向太子的位置,因为太子只能坐着不能动,所以太子妃命人将自己的椅子搬到了太子身边,与太子并肩而坐,离得非常的近。手指着天上,正眉飞色舞的与太子说着话。
李宁、祝子嫦、陈婉儿,则纷纷走到了太子与太子妃的身边,彼此相互交谈,掩唇娇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