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10页

      在他得知太子妃也看起了倾城话本以后,语重心长地告诉太子妃:“八弟写的都是胡编乱造当不得真。”
    瓜尔佳氏轻笑道:“虽是假的,《商女王妃》写的不错。”
    太子见她笑容如百合花开,直觉不妙:“…………”都怪八弟!
    不久,他听到胤禩给汗阿玛召见去了,乐了起来。
    “孤觉得八弟又要倒霉了!”
    听听这语气,多么幸灾乐祸。
    太子想了想,打算围观八弟挨骂。
    在他还未到时,康熙便沉着脸问胤禩:“京城之中端正先生与倾城之争,是你搞的?”
    胤禩笑道:“没想到这事还是惊动汗阿玛了。”
    康熙无奈道:“你又想搞什么东西?”
    “儿臣所写的题材并未涉及不能写的东西,”胤禩无辜道:“两本写的都是后宅,写的是做媳妇。”
    所以汗阿玛,与后宅计较,你格局小了!
    康熙摆了摆手:“朕没有问你写了什么,是问你为何要掀起骂战。”
    “儿臣本意并非如此,只是阴差阳错的巧合,”胤禩解释道:“儿臣原意,只不过是想要发泄被人催生孩子的不满。”
    这倒是让康熙更无言以对了。
    “生孩子的是你福晋,又不是你。”
    “儿臣前几个月都待在您身边假扮太监,”胤禩道:“哪来的时间造孩子?”
    康熙:“噗——”
    太子到时,便听见康熙正在发怒,斥责胤禩“你又不务正业!”
    太子见胤禩乖巧地挨训斥,笑道:“汗阿玛既然头疼该如何教育八弟写一些正经的文章,不如给他指点一个文采斐然的侍读?”
    这不是汗阿玛下诏修国子监了吗?
    最近又提拔了一批有才华的文士,指一个给胤禩,去八贝勒府侍读倒是不错的主意。
    康熙若有所思,还真有些意动。
    康熙深沉着脸道:“朕得给你指一个老学究。”
    胤禩后脑勺滴下了一滴汗:“汗阿玛,您指个老学究给儿臣,万一气死了怎么办?”
    放过儿臣,放过老学究吧!
    太子还在一旁煽风点火:“不如找一个能忍又喜爱教书育人的文士。”这样的人,会将“把倾城掰回正道”视为自己的责任。
    胤禩不可置信瞪视太子:我哪儿招惹你了?
    作者有话要说:  村通网·太子妃·瓜尔佳氏读条中……
    第78章 别怕,一切有我在
    太子见胤禩瞪自己,唇边淡淡的笑意更深了一些。
    胤禩:好啊,他这是看热闹不嫌事情大!
    康熙见太子与胤禩关系“甚佳”,还挺欣慰:保成也会关心弟弟了。
    “要看住胤禩,文士恐怕是做不到的,倒是只有老四能做到,”康熙说道。
    太子惊讶道:“老四?”
    康熙注视着散发着乖巧气息的胤禩,高深莫测道:“其他兄弟对胤禩太宽容。”
    康熙说的已经很委婉了,那哪儿是宽容啊?其他兄弟面对胤禩,都顶不住两三个回合的,就他那张嘴甜言蜜语的信手拈来,想忽悠谁忽悠谁,让人在云里雾里间上他的当,不知不觉就把初衷给忘了,自己不就是每一次在发火的边缘,又让胤禩给哄住的吗?
    发脾气的时候也讲究个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尤其不是在正事上发脾气,气了觉得不值当,不气心里又过不去那个坎,磨人不磨人?
    太子哑然:其他兄弟对八弟宽容,反过来说就是,胤禛对八弟不宽容?
    康熙补充道:“老四做事较真。”
    太子接收到了君父的暗示,意为让他将胤禛“让出来”,胤禛还得看着胤禩别乱来。
    他轻笑一声,没有接君父的话,反而夸起了胤禩:“八弟在正事上也很较真,不会在大事上出错。”
    康熙淡淡道:“他若是在大事上出错,朕又岂会放纵他到现在。”
    这对天家父子之间以胤禩为中心打哑谜,看似说的是胤禩,实则各有比喻与暗示。
    他们也不想想作为当事人胤禩,听懂了他们之间的隐藏之言,还要假装自己只听懂了表面。
    胤禩开动他聪明的脑袋瓜,开始思索利弊。
    是让四哥来继续盯着他,还是汗阿玛再派个老学究来盯着他?
    其实他两个都不想选,果然还是让二哥吸引住汗阿玛的注意力最好了。
    他悄悄挪了挪,为康熙与太子之间留出了空间。
    君父与太子之间氛围古怪早已不是一天两天了,往往挤在其中的人都很难全身而退,胤禩不想做夹心,于是找了个理由就打算开溜。
    哪知他一动,反而将康熙与太子的目光都给吸引来了,他们二人齐刷刷看向了胤禩。
    太子道:“八弟,御书房就那么大,你哪算溜去哪里?”
    康熙淡淡道:“朕话还没说完呢,别急着走。”
    胤禩:“…………”
    弱小,可怜,又无助。
    康熙道:“朕治国理政以来,始终认为唯有耐得住劳苦,方能有所成。仅在宫中批阅奏折或差遣臣子调查,不如自己亲至可断是非。”
    胤禩与太子皆认真听君父教导,纷纷点头。
    太子道:“儿臣知道,凡事不能仅从他人言语之中得知,若可为当自己亲自前去视察,不可听一面之词,以免受人蒙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