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66页

      安书记白了张和平一眼:“这个还用你说,那个是我闺女,宁宁就不是我闺女了,都是咱女儿,我咋能有偏有向呢。”
    安宁写完了作业看了一会儿书就睡了。
    她早上起来就看到安书记和张和平脸上都带了黑眼圈,知道俩人晚上没有睡好,指不定怎么翻来覆去睡不着呢。
    吃早饭的时候,安宁就和安书记说了:“妈,我今天上午一定好好打听消息。”
    安书记笑了笑,她又怕安宁多想:“宁宁,你也知道妈早先生过一个闺女,就是你姐姐,你姐姐才生下来就拜托给老乡养了,后来我们再回去找的时候,那家人就找不着了,这么多年,我们一直在找,可一直没消息。”
    安宁点头:“我知道这个,红梅姐姐早就跟我说过了,只是我怕妈伤心,不敢在您面前提。”
    安书记摸了摸安宁的头:“怕啥,我是你妈,你有啥不能说的。”
    她又对安宁说:“要是真找到你姐了,咱们一家就算是团圆了,爸爸妈妈就有俩闺女,你也有姐姐了。”
    安宁就笑:“嗯,我也盼着有个疼我的姐姐呢。”
    如果是别的这么点的小孩子,只怕心里会不舒服,会很别扭,也会害怕。
    可安宁不会。
    张和平和安书记都是好人,安宁一直希望他们能找到亲生的女儿,她也不怕他们找着亲生的会不要她,会虐待她什么的。
    张和平夫妻不是张富贵和李桂兰,他们心善,不会因为不是亲生的就对安宁怎么样的。
    还有就是香玲。
    安宁的记忆中,原身后来能够上学也是香玲帮了忙的,香玲是个命苦的,生了俩闺女都死了,后来被张二柱家压榨了一辈子。
    一直到后来原身大学毕业,原身回村的时候见过香玲,她那个时候一脸的老相苦相,原身感激她,悄悄的给她出了个主意,后来原身回城工作,香玲就找了去,原身还帮着香玲找了份工作,总算是没有让她被张二柱家搓磨死。
    安宁知道,香玲也是个心善的,如果可能,她是真愿意香玲就是安书记的亲闺女,要是香玲认了亲,往后的日子也会好过一点。
    第888章 八十年代当学霸15
    安宁今天早上来学校很早。
    她把书包放下,就跑到二楼去找萧元了。
    萧元今天也到的很早,安宁到初二一班的时候,萧元正在看书,他看到安宁站在门口,就笑着起身出去。
    俩人也没走远,就在楼道的拐角处说话。
    安宁开口就问萧元:“香玲是你什么人?”
    萧元愣了一下:“是我姐。”
    安宁又问了几个问题,萧元都答了。
    安宁这才把香玲长的像安书记的事情讲了出来:“我琢磨着,说不定你姐也是我姐呢。”
    萧元倒是乐了:“那岂不是说咱俩有缘份,你这么早就能帮大姑姐了。”
    安宁瞪他一眼:“那你说,本来亲姐姐变成了大姨子是啥感受。”
    萧元笑着揉了揉安宁的头发:“行了,不和你瞎掰扯了,再过两天就是星期天,我回家去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安宁点头:“那你得问清楚点啊,我爸妈找了三十多年呢。”
    萧元无奈的笑道:“那我爸妈呢,也养了三十多年呢。”
    随后,俩人同时叹了口气。
    这天上午,安宁也同样在认真听讲,尤其是英语课,她听的特别认真,英语老师知道她英语是短板,上课的时候提问了她好几次,她都答的很好,英语老师就忍不住夸了几句。
    等中午的时候,安宁从教室出来就一溜小跑着往校门口冲。
    她跑到校门口的时候,果然见安书记在焦急的等着她。
    见了安宁,安书记啥也没问,就是直接带着她回家。
    到了家,吃过午饭,安书记也没问,安宁就跑到厨房,安书记洗碗的时候,她就围着安书记转:“妈,我打听着了,香玲婶子是风沟村的人,她今年三十四了,她娘家姓萧,她爹叫萧黑子,她妈叫许大姐,她还有一个双胞胎的哥哥……”
    哐啷一声,安书记手里的碗掉了下来。
    她低头,使劲的擦眼泪。
    “妈,你怎么了?”
    安宁着急的问:“妈,你咋哭了?”
    安书记也没收拾碎了的碗,而是蹲在地上嚎啕大哭。
    张和平听到声音也赶紧进来。
    安宁正在收拾碎碗呢,张和平赶紧过去收拾:“宁宁,你别动,小心扎着手。”
    等把碎片收拾好了,张和平才问安书记:“这到底是咋了?”
    安书记一边哭一边道:“老张,那就是咱闺女,就是咱闺女啊。”
    安宁没有在厨房多呆,她悄悄的回到自己屋里。
    安书记蹲在地上,哭着和张和平说了安宁打听来的消息:“老张,我们去风沟村吧,我们去把孩子接回来。”
    张和平先扶着安书记起身,带她回到卧室,才克制着内心的激动,尽量心平气和的和她谈:“再等等,我们不能着急,我们这样会把孩子吓到的,我们先去见见她的养父母,好好打听一下孩子的情况,然后再请她养父母告诉她实情,看看孩子参不能接受,老安,这是咱们亲闺女不假,可人家也养了三十多年,咱们说认就认,这个有点太不讲情面了,这事得缓,事缓则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