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页
钟姚笑的心满意足:“我就欣赏你这样说实话的人,你等着,我再送你一份包浆豆腐!”
旁边的食客听见,立马从善如流。
“钟丫头,我瞧着你也是比之前瘦了好多呢!”
“可不是?钟姑娘你不但瘦了,还好看了呢。”
钟姚心情好,接受的毫不矜持:“你们可真上道,放心,都送,都再送一份好吧?”
随后又听到这人跑进灶台继续问:“嫂子,你快看看,我是不是瘦了?”
闫清“噗”一声没忍住笑出声,回头继续写账本。
薄薄的阳光穿过叶间缝隙洒在桌上,染了账本一角,也照得手指暖洋洋的,他突然觉得有点意思,将手指舒展开摊在阳光下。
这是人间的温度……
身后钟姚聒噪的嗓音,真实的有点太美好。
刀光血影这么多年,在幽暗中游荡太久,都快忘了做人是什么感觉,没曾想过,却是在落难之时阴差阳错的感受到了人间烟火的气息,让他有点眷念。
只是……
他自嘲的轻笑了声。
多感受下吧,前路九死一生,不知到时是否还有命回来。
经过前一日的发酵,第二日一早,那个从街尾搬过来的豆花摊再次成为了整条街上最热闹的摊子,打包的竹筒子很快便用完了。
对于食客来说,豆腐脑已无关紧要,只为送的那两块包浆豆腐就足以让人挤破头。
附近几个摊子看的是又羡慕有嫉妒,自己被这么一衬托,显得生意非常萧条,若不是那袁记小吃实在坐不下了,食客又赶时间不愿意等,怕是他们这几个摊子连客人都不会有。
前几日造谣的几个女人站摊子上个个伸长了脖子往那边望,就是不知道对面到底卖了什么东西能勾的这群嘴刁的食客抢着去吃。听人好像说是什么炸豆腐,可炸豆腐有什么可稀奇的?家家户户谁不三天两头炸盘豆腐吃的?
碍于之前被教训过,就算心里好奇死了也没谁好意思上前打听,这时候又有点后悔。
倒是袁记小吃隔壁摊的老板娘沈氏好奇的问了过来。
沈氏虽偶尔和那群女人聊天,但是她基本不会发言,也不会背后传谣,只默默听着图个热闹,钟姚她们之前打扫时,沈氏两口子还帮过忙,故而和袁记倒是没什么间隙。
钟姚端了一盘包浆豆腐给她尝时,她虽已做过心理准备,却还是惊为天人欲罢不能。
早上钟姚端豆腐给她时,对面的摊子都看见了,所以中午一收摊,沈氏便被那几个女人拉过去询问,那炸豆腐到底什么味道?真有这么好吃?
沈氏绘声绘色的一通描述,听的这群女人又觉得神奇又不相信。怎么可能会有沈氏说的这种东西?豆腐这种廉价的食材什么样的烹饪方法她们没见过,从没听说过这种外表已经炸的酥脆了,咬开里面却能流出豆浆液的做法。
于是翌日一早,袁嫂子拖着板车到摊子上,钟姚将一屉屉的包浆豆腐往里搬时,那群女人都站对面伸长脖子垫着脚张望。
钟姚并不介意,大大方方的让她们看。
这些都是已经在袁嫂子家就处理好的半成品,看起来和普通的豆腐块没什么区别,只需要再炸至金黄里面便会化浆,所以就算让她们看出花儿来也看不出什么名堂。
包浆豆腐不似豆腐脑一般只要会做饭的人多吃几次总能品出做法,其中的技术只要她不说,其他人就是想破脑袋也想不到。
这包浆豆腐说起来神秘,其实它也不过只是在普通的豆腐制作上多了一道程序而已。
只需要将普通的老豆腐切好块儿后放入小苏打水里浸泡足够的时间,再捞出晾干表面水分,便是包浆豆腐了。
在现代世界里到处能买到小苏打粉,钟姚也曾自己试着做过包浆豆腐。
但在古代,这小苏打便成为了最大的难题,钟姚之前花了那么长时间就是在研究如何自制小苏打和试验浸泡多长时间口感最佳。
本来对于钟姚这种连小苏打是什么成分都不知道的学渣而言,自制小苏打水那是绝对的超纲题。
所幸的是,钟姚在误会自己是厨神附体的那两年里,关注了许多的美食博主。
其中有个闲的蛋疼的博主,时常会分享一些稀奇古怪的技术,什么《教你从种小麦开始制作面粉》《如何从海水中自制海盐》之类的神经病教学视频,而《教你用土方法自制小苏打》便是其中点击最少的一个。
一个闲的蛋疼的博主遇到一个闲的蛋疼的粉丝,一个无聊敢教,一个更无聊敢学,于是最后钟姚在那条视频下留了唯一的一条评论:亲测此方法有用!谢谢博主分享!
不过单靠那位博主也成不了,这其中袁嫂子也是功不可没。
袁嫂子做豆花的经验丰富,也多亏她依据自己的经验一次次的改良小苏打的配方,才最终成功的让包浆豆腐在大雍问世。
钟姚在古代终于成功吃到第一块儿包浆豆腐的时候,泪流满面的想,如果她还能穿回去,定要拿自己的半生积蓄去打赏这位博主!更庆幸亏的当初自己运气那么好,这么多摊子,她就偏偏坐到袁嫂子的摊子上了。
作者有话说:
用小苏打水浸泡而成的包浆豆腐属于一种自制方法,豆腐内部确实会化浆,有兴趣的小可爱可以自己在家试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