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7页

      不过孟封娘并未急着进入那方世界,而是站到了那老翁骑牛图前,仔细打量图上的笔墨道韵。
    老者一席白衣,坐下青牛昂首,尾巴甩向一边,看起来实在平平无奇,可其上蕴含的道韵却不是作假。
    孟封娘定睛凝眸去看,灵台中的天书居然起了反应,一黑一白两道清浊之气自天书中涌出,好似鱼儿一般衔尾而游,天地间都好似只剩下了黑白二色,可透过那黑白二色看,又好似看到了大千世界的缤纷色彩。
    “冥冥之中自有真意,恭贺封魔真灵入门阴阳大道。”
    “恭喜您!获得天道金福袋,是否打开?”
    这是熟悉的套路,孟封娘轻车熟路地选择了打开,下一瞬,那天道金福袋内的物品就现出了真容。
    是一黑一白两把刀。
    这两把刀像极了她方才看到的那一黑一白阴阳鱼。
    孟封娘将这两把刀从灵台中取出,心神已经感知到了这两把刀的名字,叫‘两仪’,两仪刀攻防一体,若是分开来用,便是无所不破的利器,若是合二为一,便能化作一张两仪图,以阴阳之力来防守,无锋不当。
    “当真是无所不破?”
    孟封娘双手持刀,朝着那老者骑牛图刺去。
    顷刻间,一双大手从那老者骑牛图中伸了出来,一把抓住孟封娘的手腕,将人拖进了图中世界。
    孟封娘还在恍神,就见自己面前站立了一位正吹胡子瞪眼的老道,身上无半点儿的仙气,“逆徒!才刚入我太清山,就想破了为师这太清境!你可知道为了祭炼这太清境,为师用了多少年?费了多少心血?”
    孟封娘的脸色有些尴尬,“我只是想试试这两仪刀的威力,并非真要刺穿太清境。况且,太清境自成一境,哪是一刀能够刺穿的?”
    “这倒也是。”老道的脸色好看了些许,片刻后,他的目光落在孟封娘手中的刀上,眸光闪烁,“你这把刀倒是好刀,与为师的先天两仪剑有七八分的像,倒真是有缘。不过为师观你背上还背着一柄剑,莫非你是刀剑双修,刀剑双绝?”
    孟封娘见老道盯着她背上背着的知止剑看,心中隐隐有些担忧,这老道如今已是天尊修为,不知道能不能看穿她覆在知止剑上的封印之力。
    万一这老道认出了知止剑,她又该怎么做?
    第10章 动荡 此行,先去封门山,再去人间。……
    道德天尊盯着孟封娘背后背着的知止剑看了好半晌,伸手去触碰知止剑,目光如炬,“你这剑……”
    孟封娘心中一紧。
    却又听得道德天尊问,“究竟是造了什么样的孽,居然被这蕴含道韵的封印给封禁了?莫非里面是一把上古凶剑?容我想想,是九黎剑吗?”
    “不应该啊,九黎剑被封道子镇压在封门山下,日日引来九霄神雷以根除其上的戾气。况且本座也没听说九黎剑上有这层层封印啊……难道是传说中的那四把绝剑?诛仙、戮仙、绝仙、陷仙……这会是哪一把?”
    孟封娘:“……”
    她知晓这是乌龙一场,便没那么紧张了,只是不知道若是道德天尊知晓她背上背负的只是封门山弟子的佩剑,会作何感想。
    道德天尊摆摆手,“罢了,不管是哪一柄凶剑,被这等道韵封禁,都是一根烧火棍,你想留自己留着就是。接下来我同你说正事,太清山上修的法诀是太上忘情诀,属修心之术,若是能做到心中无情,便可斩去一切羁绊,贴近大道,体悟大道,进而找寻到自己的路。”
    “太上忘情诀乃是太清山的立山之本,只要拜入太清山,都有机会学,去悟道崖下观悟道碑林即可。若是想要修习其它的术法,如五行术法之类,可入藏经洞,寻常弟子有限制,但真传没有。你带着自己的路引去,藏经洞对你不设限制。”
    “修行若是需要一些天才地宝、灵珠宝药,你可去藏宝阁,可用灵物兑换,亦可去百事殿领一些任务去完成,找百事殿的长老领了灵物,再去藏宝阁换。如今六界动乱,封门山倾,封道子闭了悬关,封门弟子尽数归隐,如今只剩下封门大弟子江竭开宗立派,行走世间,我太清山便需要挑起镇压当世妖魔的重任。你虽然新入太清山,但天赋根骨不俗,一身机缘厚重,想来定是下一位太清上仙,快快成长起来。”
    孟封娘点头,道德天尊还要再叮嘱几句,却见他腰间挂着的那枚铜镜陡然亮起,一道人影浮现于镜中。
    “师尊,幽冥教主出关,已是洞虚修为,如今正在全力破阵,弟子与渡厄师弟全力镇压,然依旧有不少魔物涌向人间,弟子惶恐魔物作乱人间,需要师尊前来相助,以镇压幽冥教主!另外,还请师尊派人入凡间扫荡魔物。”
    道德天尊皱眉,“若说封禁之术,就算是本座,也远不及封门弟子。玄都,你可与江竭联系过?”
    玄镜另外一端的玄都上人摇头,“江竭上人与我太清山势不两立,弟子如何能请得他出手?”
    “也罢!逃入人间的魔物境界几何?可有元婴魔头?”
    玄都上人沉思片刻,“应当是没有的,但弟子不敢肯定,因为这幽冥教主的手段实为诡异,竟然可以互相吞噬以成就更高的修为,弟子担忧,只要封禁一日补不上,踏入人间的魔物便会越多,届时魔物之间互相吞噬以成就大魔修为,恐成人间大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