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87页

      “那谁知道呢。”经理嘟囔一句,心里又实在痒痒,忍不住问:“你说你有办法能让一醉轩起死回生,是什么办法?”
    姜如安眉梢一挑,“办法就是——聘请我当厨子。”
    经理:“????”
    就这??
    经理听完简直要喷出一口老血。
    “一醉轩在苏省也是个老牌酒楼了,之所以会一直在走下坡路,就是因为酒楼里饭菜的味道不行,但是服务和其他方面并不比满堂客差到哪里去。”姜如安只当做没看到经理那一言难尽的表情,自顾自地说道:“不过我有些不太明白,为什么你们不去请位有名的厨子回来。”
    经理叹了口气,神情无奈,他当然知道一醉轩为啥会成这样,但是他每次找老板说的时候,老板都会一副‘倒闭就倒闭反正他也不在意’的语气。甚至在他前两天打电话过去询问时,还有些惊讶为啥一醉轩居然还在。
    “名厨要花很多钱,一醉轩现在承担不起。”
    姜如安有些惊讶。
    说实话她想过很多原因,唯独没想到一醉轩起不来的原因会是没钱请名厨。她没多问,只是笑着说:“没事儿,我现在价格不贵,你聘我不需要花太多钱。”
    经理:“……你能证明你自己的能力吗?”
    “当然。”姜如安眉梢一挑,十分自信。
    于是经理带着她去到一醉轩后厨,恰好现在是饭点时间,外面已经来了两桌客人点了几道菜,经理便让她去。
    姜如安没有推辞,问服务生客人点的是什么菜后就开始行动。
    点的都是家常菜,什么麻婆豆腐青椒炒蛋等等,家常菜不容易出错,同时也能难把味道炒得出色。
    她动作熟练的起锅烧油,将切好的菜倒入锅中翻炒放调料,纤细消瘦的手腕充满力量,拿着锅柄来回颠锅,跳跃着的橙色火光倒映在脸上,映出她平静淡漠的神情。香味弥漫在厨房,勾出了众人肚子里的馋虫。
    很快一盘盘菜被端上桌,姜如安则和经理在厨房等着反馈。
    大概过了十几分钟,服务生来到厨房大声喊道:“经理!客人说今天的菜味道特别好,问我们是不是换了厨子!!”
    “经理,二号桌的客人说红烧肉味道太好了,他要打包一份带走。”
    经理闻言,看向姜如安神情瞬间发生变化,他露出一抹喜悦地笑容,伸出手道:“姜同志,你就是咱们一醉轩的主厨了!!”
    姜如安神情没有任何变化,似乎早已经预料到了结果,她看向有些兴奋的经理,眼眸弯了弯,“那经理,我可以跟你说说我的下一个提议了……”
    姜如安在一醉轩安定下来后,带上自己不多的东西动作快速地离开白家,丝毫没有给白佐反应的时间,等后者回到家,就发现她已经搬出去的事实,只能选择接受。她在白家当了三年的保姆,每个月工资基本都花不出去,三年下来攒下的积蓄也不少。
    在一醉轩经理的帮助下,姜如安在外租了间房,开始忙碌起来。
    “哎你们听说没有?一醉轩请了个主厨回来,上了不少新菜品,而且说是这三天去吃饭酒水一律打折!”
    “我昨个儿就听人说了,正好今天厂里发了工资,咱们去看看呗?”
    “走走走去瞧瞧……”
    一醉轩今天可是热闹得很,经理听了姜如安给的建议把酒楼招了新主厨上了新菜品,以及三天内酒水过来吃饭酒水打折的消息放了出去,很快酒楼就来了不少人。毕竟有便宜不占王八蛋,酒水能打折这谁不心动啊?
    至于菜不好吃咋办?害,能吃就行啦!
    时隔几年,经理再一次看到一醉轩座无虚席地火爆场面,激动得眼泪都要往下淌了,连忙让服务生赶紧去招呼客人,因为人手不够甚至连他自己也上了。
    姜如安在后厨也是忙得热火朝天,她一个人管着三口锅,三道菜一块儿上手做,掐算着时间甚至还有空去烧个汤做道凉菜,看得帮厨是目瞪口呆,心里佩服至极。
    一道接一道菜被服务生端出去,正大声和朋友家人聊天的客人们嗅到空气中弥漫的香味,馋虫被勾了出来,肚子开始此起彼伏地唱着空城计。他们也不聊天了,催着服务生赶紧上菜。
    服务生连连应着,一个个跑得飞快,恨不得在脚上按几个轮子。
    从中午一直忙到下午两点客人才总算是招待完毕,服务生一个个累瘫在椅子上,就连经理也一边擦汗一边大喘气。
    姜如安揉着酸疼的手腕从后厨出来,她身上穿得衣服被汗水浸湿,现在天气本来就热,后厨炒菜的时候温度更高,身上这衣服就一直没干过。她给自己倒了杯凉茶,看向经理,笑着问道:“高经理,感觉如何?”
    “累,累得舒服!!”高经理咧着嘴笑。
    他有多久没看到过一醉轩座无虚席的场景了?平时虽然人也有,但远远不如今天这么多,那就是来了走走了来一茬接一茬压根儿就没停下来过!最重要的是,每一桌的剩菜都特别特别特别少,几乎是没怎么剩下来,有些恨不得就连盘子都给你舔得干干净净。
    姜如安接过旁边服务生递来的蒲扇给自个儿扇了扇风,感受到凉爽的气息舒服得直眯眼,懒洋洋地说道:“还有两天,足够你舒服,两天过后人应该会少一些,但我相信不会少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