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299页

      流言蜚语传遍京师,言之凿凿。
    隐藏在这些政事的背后,尚有一些香艳的流言八卦在推波助澜。
    这得从赵胤将阮娇娇从宗人府带走开始说起。
    京中无人不知,倚红楼的阮娇娇艳名远播,长得与时雍肖似,这才得幸于楚王,长宠不衰。没有人知道阮娇娇在宗人府被赵焕所弃,让一个丫头给欺到了头上,只是有“知情人”传出消息,说赵胤趁着楚王倒台的当口,将阮娇娇从宗人府弄了出来,另外置了一个别院安置。
    阮娇娇,阮娇娇……
    果然是金屋藏娇呢。
    第794章 大都督的红颜
    一个个传得神乎其神。
    有人说赵胤以前不娶妻不纳妾,皆因迷恋女魔头时雍,奈何那会的时雍爱慕楚王,已有入慕之宾,赵胤只能暂时忍痛割爱,隐忍不发,多年来徐徐图之,搜集楚王罪状,直到天寿山一战将楚王一举扳倒,这才得偿所愿,将美人儿占为己有。
    冲冠一怒为红颜,不外如是。
    只可惜,本是一段佳话,奈何赵胤在楚王倒台前,已许婚顺天府推官之女宋阿拾,而宋阿拾当初自称是时雍灵魂再生,大抵便是为了讨赵胤欢心,故意为之。
    “此事说来也巧,一个有时雍的魂,一个有时雍的身。”
    “一个是金屋藏娇,一个是冲冠红颜……”
    “且看大都督要如何抉择?哈哈哈哈!”
    “你我只管看戏便是。”
    茶肆里,那老秀才说得口沫横飞,听得人也是津津有味,时不时发表一下意见,大有要为大都督操碎心的架势。
    “大都督既然娶了宋阿拾,喜欢的自是她。自古正妻为重,外室就是外室,想那阮娇娇一界青楼女,再是美艳,也上不得台面。不然为何安置在别院,侯府都不让进?”
    “不不不,兄台此言差矣!正妻是不得不娶,阮娇娇却是打心眼里欢喜……安置在外,那才叫人间天堂,即不会叫正妻欺压一头,又可独享美人恩宠,岂不快哉?”
    时雍万万没有想到一群男人也会这么八卦。
    她坐在门边的竹凳上,穿一身男装,戴了个黑色大帽,配个黑色面罩将小脸遮得严严实实,眼神里却散发出一抹漫不经心。
    “嗤,简直是一派胡言。”
    几个正在讨论的男人,听到她讽刺的声音,都看了过来。
    “这位小哥,你可是对爷几个的话,有异议?来来来,畅所欲言,你也说说你的看法。”
    “哈哈,看他这岁数,毛都没长齐呢,知道什么?”
    “小二,续水!”
    茶肆里忙碌一片,喧闹阵阵。
    时雍懒洋洋地将两条腿从木杌子上放下来,拍了拍袖口上沾的灰,取出一块碎银放在桌子上。临走,瞥了那几个家伙一眼,笑容玩世不恭。
    “小人物才会做抉择,大都督么,自然是两个都喜欢,两个都要。”
    “……”
    走出茶肆,大街上人来人往。
    时雍左顾右看,有些感慨。
    有了银霜天果和紫阳冥花的加持,治疗疫症的物药一炉炉地炼出来。为了感谢霄南镇的“观音菩萨”,陈岚索性为这味药丸取名“观音灵丹”。
    药物对了症,疫症很快便得到了控制。在朝廷的统一调度下,轻症仍是喝时雍、褚道子、陈岚同太医们共同研制的汤药,重症患者才有机会使用“观音灵丹”。当然,无论什么时代,达官贵人们总是能享受到特殊对待,比如楚王赵焕,身处宗人府,却早早就有人送了药去。
    时疫得到控制,京师城渐渐恢复了从前的繁荣。
    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放炮驱邪,吆喝买卖,热闹非凡。
    “都是吃饱了撑的呀。”
    吃饱了,又闲下来,不传流言不说是非,又干什么呢?
    时雍回到无乩馆,赵胤正坐在花厅中等她。
    茶香扑面了,很是悠闲的模样。
    “侯爷今儿回来得这么早?衙门里没事么?”
    时雍说得缓慢,语气不冷不热,脸上瞧不出什么情绪,说完也不待赵胤回应,转了身便要去后院。
    “阿拾,”赵胤双眼幽幽眯起,看着她身上的衣着,又在她回头时,审视一般盯住她的眼睛。
    “你是不是在外面听了什么风言风语?”
    时雍唔声,点点头,“侯爷也听到了?”
    赵胤表情微凝,语气颇有些低沉,似乎很怕时雍生气似的,说得温和无比。
    “阮娇娇那些传言,不是我让人散布出去的。”
    时雍点头,一本正经:“我知道的呀。”
    赵胤皱起眉头,“阿拾信我?”
    “当然。”时雍再次严肃地点头,还没等赵胤高兴,就听她莞尔一笑:“因为是我散布的。”
    有那么一会儿,赵胤没有说话,只是双眼情绪不明地看着她,锐利的视线仿佛要把她洞穿,看透。时雍猜,他可能从来没见过这么疯的女人,被她吓到了?
    轻轻一笑,时雍捋头发。
    “为何这样看我?”
    赵胤问:“为何这么做?”
    他神情冷峻,眼里仿佛带了刀子。
    时雍抿嘴,与他对视片刻,随即一笑。
    “帮侯爷。俗话说演戏演全套,装叉装到底……”
    “本座没有听过这句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