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页
直到客车驶过一个隧道后,熟悉的家乡风景出现在她眼前,换了一个角度,阳光更加热烈,透过车窗洒在陈一嘉身上,充满活力的色彩被放大,画面变得温暖,配乐也渐渐轻快起来。
她注意到了外面的景色,不知不觉就将整张脸贴到车窗上,以近乎贪婪的眼神,望着这片看过许多遍,仍能有新鲜感的乡野。
郁郁不乐的表情化为怀念,她沉浸在某种美好的记忆中,欢快的情绪如破土春笋,顶开了禁锢着它的坚实土地。
她脸上绽开了大大的笑容,眉眼弯弯,露着牙齿,明朗如朝日,尽现生机。
镜头从这个笑容开始,逐渐升高拉长,让客车变为小小的点,映出一片极具震撼的湖山翠色,如轻风拂过所有观者的眼。
陈一嘉的这个笑容太具有感染力,让在场所有人都忍不住跟着笑起来,反应过来后,便是一怔。
原本漫不经心的人,也不自觉正襟危坐,认真去看每一帧都可以拿摄影奖的电影画面。
《乡野间》的故事非常简单,平淡而温暖,没有深刻激烈的情绪,人们随着陈一嘉去感受着乡野四季,品尝着山间美食,就像听着下雨天的白噪音,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观众情绪都是舒缓安宁的。
如宣传语所言,电影内容就是要平静真实,加上每一帧画面所透露出来的淡淡暖意,才能够抚慰治愈人心。
观众只需要噙着笑意去看,去体验那种原始古朴的美好就足够了。
而这样的观影感受,非常依赖导演的功力和演员的演技。
治愈系电影也是电影,它不能失去节奏感,也不能让观众对平淡的画面感到腻烦,导演必须把握好一个度,将治愈感具象化。
演员则要能控制住自己的演技,浮夸不行,悬空不行,格格不入不行,不接地气更不行,她必须成为这个平淡故事的灵魂与亮点,以自然随意的方式,带动观众的情绪。
主角不够动人,观众就会感到无聊。
可《乡野间》,导演和演员之间的配合无疑默契十足,多一分嫌浓烈,少一分会寡淡,如今这样,就是最佳。
秦溯这个导演的“黑历史”,在座的人都有所耳闻,而看完《乡野间》他们就意识到,这位年轻导演,或许要翻身了。
当然,更多的视线还是聚集在钟如翡身上,几乎所有人都被她的演技惊到了。
不是不好,而是太好。
有看过她剧的人,都能敏感意识到,比之电视剧,钟如翡在电影里的演技更加自在鲜明,好似她以前,一直都在压制着自己的实力。
否则,根本没办法解释她在这部电影里的游刃有余,真真没有丝毫从电视剧转换电影镜头的不适感,她所有的表情动作也都细致自然到,没有任何在演的感觉。
说她是第一次演电影,估计都没人相信。
然而钟如翡就是以一己之力,成就了陈一嘉这个角色,也成就了《乡野间》这部电影。
她在电影里全程素颜,却反而更能显出优越的骨相,尤其被屏幕放大后,那种扑面而来的清澈干净,让所有人都不由感叹这真是为电影而生的脸,心甘情愿跟着她走完这个故事。
所谓美貌,就该是天然去雕饰,清水出芙蓉,素颜都这么能打,谁能否认钟如翡的脸呢?
同样反璞归真的,就是她的演技,她饰演的陈一嘉如那片美丽乡野一样纯朴,却又没有多灰头土脸的感觉,无论是上山下河,还是制作美食,都极具观赏性,让人向往至极。
还有最令人容易代入的一点,就是她随着时间进度渐深的肤色,同样使得电影极度丝滑流畅,没有一丁点拼接痕迹,那种真实是很多电影无法比拟的。
或许有人会觉得这部电影没味道,可绝对不会有人觉得钟如翡没演技。
她把陈一嘉,演活了。
直到灯光亮起,屏幕变黑,看片会现场的众人才怅然若失地回过神来。
紧接着,便是如雷轰鸣的掌声。
主创们全都站起来,向后朝着大家鞠躬谢意,钟如翡不经意和秦溯对视了一眼,就发现导演满眼泪光。
秦溯在笑,也在哭。
钟如翡思索了一下,决定当做没有看到,无论如何,这些人的反应,就已经是在肯定秦溯了。
之后,便是主创上台发言,秦溯说到剧本起源和这两年的努力,还是没忍住在台上落泪,台下许多记者都似有动容,然而这么个卖点,他们一定会回去大写特写。
钟如翡有些无奈,却也配合着说了些关于电影的趣事,把注意力都拉到自己身上,有记者借陈一嘉这个角色,趁机问起她私人的问题,比如想找什么样的男朋友,向往什么样的生活,也被她轻描淡写糊弄过去了。
她不想说假话,也不能说真话,那还不如不说。
看片会结束后,钟如翡和其他主创们一起,送走了请来的影评人和媒体人。
偌大场馆陡然变得冷清,只剩下《乡野间》相关的工作人员,秦溯正和他的老师和师兄师姐们在一旁说话。
钟如翡与他们打过招呼就罢,没有过去凑热闹,只独自站在边角空地,满怀期待地往四周看了看,却没有看到自己想见的那个人。
她有些失落地低下头,缓缓吐出一口气,正要往后台走,突然有只手自她背后递出一捧花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