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7页
已经有谣言开始出现,说大将军带领的一支精锐深入夏地后,落入圈套,被夏兵全数歼灭,尸首无存。
人心惶惶的时候,出现这种流言,无疑于是雪上加霜,在百姓心中,大将军是无往不利的战神,如果连他都遭遇不测,那还有谁能挡住夏辽的铁骑。
一旦永兴军路沦陷,首当其冲的就是京西北,夏人和辽人,很快便能打到汴京来。
竟有百姓开始收拾细软往南逃去。
流言传到朝廷上,赵荣帧当下动了肝火,雷霆大怒,下令让人去查流言的源头。
不论外面流言如何传播,将军府的三人向往常一样生活,丝毫不受影响。
府中无事,韩素娥已经把生辰时收到的那一匣子书册看了大半,她最喜欢那本写有王莽岭的,爱不释手地翻阅了一遍又一遍。
春樱悄然在枝头绽放时,她收到了一封密信,是谢景淞派人送来的,信中只说了些家常的话,他近日读到的有趣的书,路过那间她曾住过的郊院时看到美丽的花,无意中尝到的美食等等。
“不知送你的那些游记你看了多少,去过那么多地方,我最喜欢上郡的风貌,塞上风光独特,黄土丘陵,沟壑蜿蜒,又有风沙草滩,一望无际。当地有种美食,以薄皮旋成饼,翻烙烘烤,酥脆可口,父王麾下将士尤喜此食,故军中随行炊夫学会了做法……”
素娥翻来覆去将信看了几遍,最后又从信筒里倒出的一株无忧草。
她捏着那株无忧草,看了半晌,轻轻扬唇一笑。
想必谢景淞也听闻了那些传言,无声地向她报平安。
她盯着那段关于上郡的文字,心想他这算是在给自己透露军情么。
可以料到的是,谢景淞应该也去了河东一带,以御辽军,十有八九就是便是边陲上郡,就是不知,他会不会同自己的父亲遇上。
素娥将信折好,小心翼翼地同那匣子书册放在一起。
她躺在摇椅上,侧眸静静地望着窗外那株早樱,在心里祈祷一切顺利。
第160章 离京
又是一年端午,两年前龙舟赛的热闹景象还历历在目,今年如约举办了龙舟赛,只是不再盛况如前。
汴京笼罩在战争的低迷气氛中,前线战事胶着,又有传闻大将军生死难测,这场仗不知能不能撑下去,上了年纪的人家依稀还能记得,几十年前辽人铁骑踏碎中原的土地时,是多么的令人胆战心惊。
南泠印社里,一个白胡子老翁正握着把折扇,说起这一段暗无天日的往事。
“辽人生性凶残,无恶不作,燕云十六州沦陷后,那里的百姓都沦为奴隶,过得连牲畜都不如,凡是反抗的人都没有好下场,我认识的一个人就因为触怒了一个辽贵族,被挖目剖心……”
周围众人闻言露出惊骇神情。
一个年纪稍轻的人犹豫着“可、可这已经是过去了,现在有镇北王和大将军,事情必定不会那么糟糕。”
老翁用一副“你还年轻”的眼神瞅了他一眼,摇摇头叹了口气,愁眉苦脸,“这次夏辽联合进犯我朝,声势浩大,兵力强盛,难说——”
“报——捷报——捷报——”
突然从远处传来一声嘹亮的声音,打断了老翁的唉声叹气,伴随着的是马蹄声,踏在青石板上的声音有力而铿锵,砰嗵砰嗵,一下又一下,似敲击在众人胸腔。
“捷报——”声音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
众人忙一窝蜂冲到窗边,争先恐后地扒在窗沿往外看。
那报信的信使策马狂奔,一路扬起不少青尘,众人只来得及看见一个背影和高高扬起的一面战旗,旗帜飞扬翻卷,朝着皇城去了。
老翁最先反应过来,胡子抖了抖,竟手舞足蹈地狂笑,“捷报!是捷报!仗打赢了!辽人和夏人被赶走了!”
战胜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汴京的大街小巷,胜利的喜悦席卷了全京。
将军府最先收到消息的是嘉敏,她在前厅听着回禀,面上平静如常,可当传信的人走后,她在白芷的搀扶下,才缓缓坐回位上,袖子下的手,还在微微发颤。
消息说,宋军大获全胜,大将军带领一支精锐深入敌腹,假意中计,实则将计就计,与镇北军里应外合,一举击溃了辽夏联军。
只不过有些令人担忧的是,大将军因为右臂无法使剑,所以上阵时有些不敌,受了些伤,先前受伤的右臂这次是彻底抬不起来了,情况不容乐观。
嘉敏深深呼出一口气,几个月以来,压在她心头,让她心神不宁,日夜难安的事情,终于有了结果。
对于第二点消息,她方才面上装作忧虑至极,但心里多半猜到,这是丈夫为了做戏营造的效果。
总体而言,结果还是很好的。
待在拂云轩的素娥自然也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她领着沉香二人去正房找母亲,路上遇见从西府赶来的老太太和两个婶婶。
沈氏和吕氏一个左一个右地扶着老太太,见了她,吕氏又热情地一口一个“大姑娘”,恨不得上前挽住素娥的胳膊。
韩素娥不着痕迹后退半步,躲开了吕氏,她可没忘将军府被查封时西府的避之不及,没忘西府暗中偷挖地窖,没忘前世的诬陷之仇。
她现在看西府几人,像拨开了迷雾,清晰一片,目明耳清,前世的诸多疑点得以解开,新仇旧恨一起算上,自然是没什么好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