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62页

      “文殊菩萨见到龙王,向他说明来意,自己要借那块大石头。龙王拒绝了,说菩萨借什么都可以,唯独这块‘歇龙石’万万不行,因为它是东海龙宫花了几百年时间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湿润。龙族的龙子们每日干活回来,大汗淋漓,燥热难当,就是靠这块‘歇龙石’来降温养神。若是借给了菩萨,龙子们就没有了歇息的地方。”
    故事讲到这里,兴许是有点长,小家伙还咽了咽口水。太皇太后也没有催促他,而是耐心的等着他继续往下讲。
    “后来呀,文殊菩萨反复强调自己是五峰山上的僧人,为了造福当地百姓才前来借这块石头。”
    “龙王心里自然是不愿意借给他,可是不借他又不肯走,站在那里不停地说不停地说。龙王不耐烦了,心想那块石头那么大,他一个人肯定搬不走,于是就勉强答应了,说和尚若是能搬得动,就拿走吧。”
    “结果,龙王话音刚落,文殊菩萨便向他道谢,然后走到石头跟前,念动咒语,将巨石变成了小石子,装进兜里,扭头就走。留下老龙王偷偷抹着眼泪,追悔莫及。”
    “后来文殊菩萨回到了五峰山,正是太阳最大最热的时候,大地干裂,人们正在遭受酷暑。文殊菩萨便把那块‘歇龙石’放在山峰之间的山谷中,五峰山立刻下起了雨,变得清凉湿润。”
    故事讲完了,小家伙赶紧端起茶杯喝了口水润润嗓子。
    太皇太后已经去过好几次五台山,这些传说早就听:“大慈大悲的文殊菩萨,咱们这就去拜拜他,让他也保佑小七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这时候,小家伙却咬了咬下唇,欲言又止。
    “怎么了?”太皇太后看他这副样子,捏了捏他的下巴:“有什么话,跟乌库玛嬷还不能说吗?”
    既然乌库玛嬷让他说,小家伙就有话直说了:“我觉得文殊菩萨做得不对。”
    皇贵妃一把捂住了儿子的嘴:“不许对菩萨不敬!”
    太皇太后是个虔诚的佛教徒,小崽子不知天高地厚,在她跟前质疑文殊菩萨行事,这不是惹老祖宗生气吗?
    “童言无忌,老祖宗莫怪。”
    老祖宗怎么可能舍得怪他,孩子总是有一些不同于大人的想法,这没什么。她倒是对皇贵妃说道:“你放开他,让人家把话说完。”
    小家伙立刻把额娘的手拉下来,开始表达自己的看法:“虽然五峰山一代的百姓由于气候原因,生活很苦,可是龙族的龙子们干活也很辛苦呀。龙王都说了,他们每天要在那块大石头上歇息,石头搬走了,他们就没有那么清凉的地方可以歇息了。那块石头本来就是人家龙族的东西,凭什么要借给他去发善心。”
    “若是真的同情那里的百姓,他应该花几百年时间自己去海底打捞一块石头,而不是走捷径去觊觎别人的东西。”
    “况且,我看故事的最后文殊菩萨也没把石头给人家龙王还回去,有借无还就是不讲信用!”
    皇贵妃:“……”
    太皇太后:“……”
    听他这么一说,还没出京城,这趟五台山瞬间就不怎么想去了。
    这时候马车暂停下来,康熙从外面挑开帘子进来,马车又开始缓缓前行。
    他坐在桌旁的垫子上:“聊什么呢,这么热闹。”
    “七阿哥在给主子老祖宗讲‘歇龙石’的故事。”苏麻喇姑递上来一盘切好的梨,“马车颠簸,不方便倒茶,皇上将就用些水果吧。”
    康熙点了点头:“苏嬷嬷不必劳神,歇着吧。”
    他又看向小儿子,冲他扬了扬下巴:“你还知道文殊菩萨借‘歇龙石’的故事?”
    胤祐看了看阿玛,又看了看苏麻喇姑,最后看向乌库玛嬷:“啊?原来你们都听过这个故事。”
    太皇太后笑道:“知道是知道,不过你的见解,我们倒是第一次听。”
    康熙扭头凑到皇贵妃耳边,轻声问道:“什么见解?”
    皇贵妃大致给他总结了一下儿子的观点,康熙听着听着就沉下脸来。
    康熙倒不是什么虔诚的佛教徒,事实上他也经常跟一些得道高僧辩法。
    但是在太皇太后跟前,他是万万不敢对菩萨不敬。孩子都能想到的问题,大人未必想不到,但大人不会说出来,而孩子百无禁忌,什么都敢说。
    康熙小心翼翼的去看皇祖母的神色,发现对方并没有生气,甚至目光都没向他这边看一眼,仍旧慈爱的看着胤祐:“哦哟!我的小心肝,就你最机灵。”
    康熙见太皇太后没有生气,便也放松下来,倒是对刚才胤祐提出的问题来了兴致,便问道:“那小七说说,如果是你,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
    胤祐歪着头问他:“什么事情?”
    “借‘歇龙石’的事情呀。”
    胤祐摇摇头:“不借。”
    康熙又问:“那当地百姓因为气候恶劣,年年受苦怎么办?”
    胤祐想了想,反问道:“气候问题有办法解决吗?”
    “目前没有。”
    小家伙摊了摊手:“那就让当地百姓搬去气候适合他们生活的地方去。”
    康熙说道:“可是有那么多人,他们生活需要房子和农田,怎么可能说搬就搬?”
    胤祐惊讶道:“气候恶劣怎么会有很多人,有很多人就说明这里的气候很好,是适合人们居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