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页
“玻璃。”
小家伙回头:“我能用玻璃盖房子吗?”
“???”
纳兰有点跟不上他的思维:“为什么要用玻璃盖房子。”
“既可以保暖,又可以晒太阳,咱们就能在里面种出南方的植物啦,这叫温室。”
纳兰想了想,好像说的也没错,可光是想想也想不出个所以然。
于是小家伙直接跑去找阿玛提要求:“我想建一个玻璃房子。”
康熙不知道他这又是什么奇思妙想,“为什么要建一座玻璃房子?”
“我要在里面种南方才有的植物。”
“……”
老父亲认为他想起一出是一出,不打算理会,让他赶紧去读书。
小家伙失望的转身,走了两步,忽然就蹲了下来,说自己腿不舒服,走不动了。小脸委屈成了包子,眼泪也含在了眼眶里。
康熙:“……”
造办处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的玻璃窑,不过做的都是些杯子、瓶子、珠子等生活或者装饰品。平板玻璃也是像西洋钟盖子那种小块的,建房子可不够。
于是皇上拍板决定,盖个小的,让他玩一玩就是了,还能当真给他建个大房子不成。
平板玻璃需要专门的窑炉烧制,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生产出来,总得要一些时间。
这时候,又有另一件事情吸引了小家伙的注意力。
弘德殿有许多康熙的个人藏书,还有他以往的一些书法或绘画作品。皇上御笔书写的东西都需要严格保管,不能流传出去。
于是,很多康熙所做的诗词也都放在了弘德殿内。
小家伙现在已经认识不少字,可以自己找一些简单的书来看。
一开始,他看的都是些唐宋诗词,或者更早一些的诗歌。
这一天,不知从哪里翻出一张纸来。上面写着一首诗,名曰:《郊外即事》。
“初蝉鸣暑气,雀噪满林枝。蜂蝶花间舞,有情人不知。”
胤祐读了好几遍,有几个字还不认识,拿去问纳兰。
纳兰把几个生字给他讲过一遍之后,小家伙立刻就明白了。
这诗前三句都在写景,看起来就简单易懂,理解起来也并不费复杂。
就是最后一句抒情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一个四岁多的孩子,虽然从《诗经》中学了不少描写男女之间情感的句子,但也只是朦朦胧胧的知道个大概,具体典故实在也说不清楚。
他问纳兰:“这首诗是谁写的呀?”
纳兰指了指下面的落款,让他自己看。
胤祐仔细看了看,正要张嘴把那两个字念出来,纳兰竖起食指,在唇边比了个静声的手势。
开玩笑,那可是皇上的名讳,岂是能随便念出来的。更何况胤祐是他的儿子,怎么随意称呼父亲的名字。
或许其他几位跟他年纪相仿的阿哥,到现在只知道阿玛是当今圣上,奴才们口中的“万岁爷”,却不知道阿玛的名字叫什么。
但是胤祐是知道的。他在太皇太后身边长大,时常听到乌库玛嬷管阿玛叫皇帝,开心了叫孙儿,严肃的时候就叫玄烨。
那首诗下面的落款正是“玄烨”二字,玄烨不就是他的阿玛。
“噢!”小家伙恍然大悟,“这首诗是我阿玛写的。”
纳兰点了点头:“没错!好多年前,我记得那时候先皇后驾崩不久,咱们陪同皇上去郊外散心,就是那时候写的。”
“我明白了,这首诗是写给先皇后的。”
其实他连纳兰口中“去世不久的先皇后”是哪个先皇后都没搞清楚。一提到先皇后,他就自动带入了太子哥哥的额娘。
因此,直到他把那张纸原封不动的放回去,没有完全搞清楚,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
纳兰见他仔细的将东西归为才放下心来,还好这小家伙没有好奇心上来,缠着他一直问。
天气一天一天热了起来,又到了一年一度该去行宫避暑的日子。
还没有进入六月,京城的天气就开始热了起来。康熙有巡幸塞外的打算。于是早早的便命人开始准备,他要陪同太皇太后到古北口的喀喇河屯行宫避暑。
这一趟走的有些远,随行人员并不多。皇太后也留在了宫中,并没有一同前往。
连皇太后都没去,后宫的妃嫔就更别想能跟皇上一同出门。
但太皇太后毕竟年纪大了,身边需要个人能随时伺候。她老人家最喜欢的就是皇贵妃,自然要带在身边。
于是,后宫的诸多事宜就交给了钮钴禄贵妃和荣妃打理。皇贵妃陪同太皇太后前往古北口避暑。
太皇太后、皇贵妃都去了,胤祐不可能不去。
现在无论康熙如何词严厉色的逗他,都已经骗不了他了。小家伙根本不吃这套,无论阿玛怎么说,这趟古北口避暑,他肯定是要去的。
就算阿玛不带他去,乌库玛嬷也不会放心将他一个人丢在宫中。
胤祐本来就是计划之外的。小孩子容易生病,为了避免麻烦,他这个年纪的皇子,康熙根本就不会带出宫。
但是这小崽子实在太特殊了,体弱多病是真的,现在腿脚还不方便。可是太皇太后疼他,又是个妈宝男,一刻也离不开他额娘。
留在宫里那指定是不行的,把他丢给宫女老妈子,一旦生了病,太皇太后和皇贵妃不得连夜赶回来。若是再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别说康熙自己有多心疼,就是太皇太后也饶不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