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52页

      “你……”
    大阿哥无言以对,懒得跟他拌嘴,催着马儿快走几步,不理他了。
    回到宫里,生活也没有多大影响,大家的日子仍旧是照常的过。
    康熙开始着手安排,一方面开始让兵部做好持久应战的准备,一方面秘密派出使者,联络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
    策妄阿拉布坦是噶尔丹兄长的儿子,也就是上一任准噶尔首领僧格。
    去年,噶尔丹为了巩固自己在准噶尔部的统治地位,杀掉了亲弟弟索诺木阿拉布坦,又暗中派人对侄子策妄阿拉布坦进行刺杀。
    策妄阿拉布坦被迫率领父亲的旧部5000战士,数万部众逃往别处游牧。
    期间噶尔丹几次派兵想要将其歼灭,却都以失败告终。
    康熙此次派人去联络策妄阿拉布坦,目的是让对方配合大清对噶尔丹腹背夹击。
    既然清廷不愿让步,索额图那边和沙俄的谈判没能成功,这边已经和噶尔丹开战,只能先返回京城。
    回到紫禁城,胤祐去给太皇太后请安就要方便许多,小家伙每天都往慈宁宫跑,虽然呆的时间不长,但也能陪乌库玛嬷聊聊天。
    兴许是因为正在打仗的缘故,小家伙对乌库玛嬷口中见惯了的“刀光剑影”很是感兴趣,每天都要让乌库玛嬷给他讲从前的故事。
    从他的祖先打败九部联军统一女真,到曾祖父称帝改元,再到祖父入主中原,父亲评定三藩……
    每一段都是传奇,每一段都伴随着一场旷日持久的激战。
    半大的孩子听得热血沸腾的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思考。
    第121章
    胤祐来到承乾宫的时候皇贵妃正在看书, 看的就是那本从他那里借去的《聊斋》。
    他走到炕边坐下,皇贵妃从另一边抬头看了他一眼,随口问道:“今天怎么有空过来了?”
    问完之后, 她又低头继续看书, 蒲松龄先生的故事写得太好了,引人入胜,让她总想把这个故事看完了再去跟儿子说话。
    胤祐也没有催促,只是点了点头,见她低着头看不到, 又说了句:“下学了。”
    这时候, 宫女给他端了盏茶上来, 是加了冰糖的梅子茶,酸酸甜甜他最喜欢, 顺带着放了一碟子坚果,给他打发时间。
    小家伙蹬掉靴子,盘腿坐在炕上开始剥松子。
    他时不时抬起头来看一眼皇贵妃,从小他就觉得, 自己的额娘和别人的额娘不一样。
    别人的额娘喜欢聚在一起赏花、聊天、听曲儿、做女工。
    他的额娘只爱读书,比上书房那些整改读书的小皇子们还要喜欢读书, 刻苦程度跟他的阿玛和太子哥哥有的一拼。
    而且, 他还一直觉得自己额娘是一个学识和见闻甚至不输给翰林院那些师傅们, 自己问她什么他都知道,当然也有不知道的, 那些《四书》、《五经》里面的内容就有许多她不知道的, 但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 只要是胤祐感兴趣的那些知识, 额娘都会细细的与他讲解, 观点和角度都很新颖,是胤祐在别人那里听不到的。
    过了一会儿,皇贵妃终于看完了那个故事,抬起头来,发现小家伙剥了一桌子的松子壳,旁边的小碟子里装满了松子仁。
    胤祐抬起头来,问道:“看完了?”
    “看完了。”
    胤祐把剥了半天的松子仁推过去:“吃了吧。”
    皇贵妃一脸欣喜的问道:“这是专程给我剥的?”
    胤祐点点头:“不然呢?”
    皇贵妃拿起一颗放进嘴里:“那我都舍不得吃呢。”
    “吃呗,”小家伙又从碟子里抓了一把,开始剥起来,“吃完了我再给你剥。”
    皇贵妃清了清嗓子,胤祐立刻抬起头来,紧张的问道:“最近天气转凉,你这是受了风寒吧。”
    皇贵妃摆了摆手:“没有,秋天天气干燥,嗓子有点痒。”
    胤祐点点头,回头喊道:“白姑姑。”
    白露从屏风另一头转过来:“奴婢在,哥儿有什么吩咐?”
    “额娘说他嗓子痒,你让小厨房给她炖些冰糖雪梨过来。”
    “是。”
    说着白露就退了出去,皇贵妃饶有兴味的看着儿子,她能明显感觉出来,自从那一场大病过后,这个小家伙对她格外关注起来,而且总是从点点滴滴的细节处,无微不至的照顾她,关心她。
    白露出去的时候,皇贵妃顺便也让屋子里的其他宫女一并退了出去。
    房间里只剩下母子二人,皇贵妃看了看儿子:“我怎么觉得你有话要跟我说?”
    胤祐点点头:“我最近每天都去乌库玛嬷那里请安。”
    皇贵妃表扬他:“是个有孝心的好孩子。”
    小家伙又说:“我缠着她给我讲了许多故事。”
    “她年纪大了,就是想你和你阿玛多陪她说说话。”她忽然意识到,儿子不是要和她闲聊,而是要和她探讨个什么问题。
    “好吧,”皇贵妃端着那一碟子松子仁,一边享受儿子的照顾,一边和他闲聊,“说说看,你们聊了什么。”
    “聊了好多,主要是聊战争。”
    “战争?”
    因为最近和准噶尔开战的缘故,这两个字似乎成为了整个大清国的热门话题,不仅是前朝后宫,就连京城甚至外省,大家茶余饭后讨论的也和这个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