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页
这地方自元代之后就鲜为人知,嘉靖七年,封闭嘉峪关,敦煌一度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更没有什么外地人来到这里。
不过九层楼屹立在此地几百年,就算外地人不了解,当地人还是知道的。
果农说:“那地儿太偏了,平日也没人去。”
胤祐摆了摆手:“不碍的,我就过去瞧一瞧。”
其实过去也没有几里路,就是不怎么好找。
延恒作为一个曾经的出家人也不了解敦煌的历史,还得听胤祐这个并不信佛的人向他介绍。
“有一日,一位法号乐遵的高僧云游至此,望见鸣沙山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就在这里凿下第一个洞窟。后来,商人远走西域,要穿越沙漠,九死一生。临走前,在此地凿下洞窟,供养菩萨,祈求平安归来。到了北魏时期,石窟建造便得到了王公贵族的大力支持。到了隋唐,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达到了鼎盛,元代以后逐渐没落荒废。”【百度百科】
说话间,胤祐带着随行几人一边问路一边寻找,终于到达莫高窟。
走近九层楼一看,果然是荒废了数百年光阴,流沙早已将最
来都来了,胤祐自然要上去看看的,回去才好和信奉佛教的乌库玛嬷,以及曾经与他探讨过莫高窟佛教艺术的皇贵妃炫耀此行。
众人踩在绵软的沙地上,深一脚浅一脚的,着实难走。胤祐便就近找了几个洞窟进去。
一走进洞窟,胤祐就惊呆了。摸索着从身上拿出火折子,细细的查看。
洞窟的正前方有佛龛,释迦牟尼端坐正中,左右是他的大弟子迦叶和二弟子阿难。
走近了才能看清,塑像的神情栩栩如生,甚至连佛祖身身上的衣服都如同真的一般。
胤祐再往四周看去,四周的石壁上都绘有壁画,历经数百年,仍旧生动鲜活。
延恒的惊讶丝毫不亚于他:“这是……佛祖的本生故事。”
胤祐点点头:“舍身饲虎。”
头顶上还有精美的凿井画,莲花、飞天、祥云、九色鹿,四角镶嵌金箔,映照着火光,流光溢彩,宛如佛国幻境。
胤祐接连看了好几个洞窟,夕阳西斜也不愿离开。
这时候,跟随他们一同过来的一名校尉提议道:“七阿哥如此喜欢,咱们明儿派人来将这些塑像搬回去便是。”
校尉话音刚落,就看到胤祐转过拖来,目光凌厉的看了他一眼。
校尉直觉背脊发凉,却不知自己说错了什么。
他本意也只是想讨好这位皇子罢了,毕竟他们这山高皇帝远的,难得来一个这么大的人物。将他伺候好了,说不定有朝一日就能扶摇直上。
却不知道自己刚才随口一句话,又哪里惹这位爷不高兴了。
他这话倒是提醒了胤祐,他不动声色的挥了挥手:“所有人全部退出去,不得带走洞窟内任何物件。”
回去之后,他就向殷化行提起此事,希望他派遣一支小队,在千佛洞驻守。
随后,他又连夜写了一封奏折,上疏皇父,希望能拨款将此地保护起来,并且招揽一帮僧人长期驻守于此地。
在奏折中,他还提到,这里曾经都是由本地望族和官府长期维护,因为战乱才逐渐废弃。他们可以效仿晚唐时期的河西都僧统洪辩法师,给他们一个朝廷的封号。
与此同时,他还凭着印象,临摹了一幅壁画同时送往京城。
舜安颜陪在一旁,颇为疑惑:“你这……管得也太宽了吧。再说,皇上政务繁忙,哪有工夫花费人力财力去管偏远地区荒废的洞窟。”
胤祐却颇为自信的说道:“他看了我的画就一定会慎重考虑我的提议。”
舜安颜不解:“为什么?”
胤祐把装好的信封敲在他脑袋上:“笨死了,要你何用?”
康熙回京一个多月,第一次收到儿子的来信,上来也不问候乌库玛嬷,阿玛额娘,先给他提要求。要他拨款派人,将一片洞窟保护起来。
康熙本来也没当回事,直到看到了他的话。
那副画画得并不完全,但是康熙前前后后去了那么多次,一眼就认了出来,那是五台山。
胤祐在心中提到,这幅画有十数尺高,数丈长。详细描绘了从直隶真定府到山西太原府,方圆五百里的山川地形,以及民间风情。
图中寺庙、亭阁、楼台、佛塔皆是他们前往五台山时真是所见。
而这正是莫高窟其中一个洞窟的壁画,根据供养人信息,这副壁画绘制于五代时期。【莫高窟六十一窟】
五台山对于皇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胤祐还说,他看到这副壁画就想到了乌库玛嬷,他想要将这里的佛祖菩萨好好供养起来,也是为乌库玛嬷祈福。
毕竟是胤祐寄回京城的信件,康熙还是拿去给太皇太后和皇贵妃都看了看。
太皇太后一听说是小七寄回来的东西,赶紧让苏麻喇姑把她的放大镜拿过来,将那副画一处一处,仔仔细细来回看了好几遍。
看完之后,却皱起眉头:“这是画的五台山吧,小七在甘肃,画一幅五台山的图回来做什么?”
因为曾经与儿子聊起过莫高窟,皇贵妃一看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但她不能说,这事儿只能康熙自己说给老祖宗听。
于是,康熙便把胤祐在信中所写,讲给太皇太后听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