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41页

      闫嬷嬷叹了口气,没有说话。常嬷嬷接着道:“不要说你没有这个意思,你有没有这个心是不是这个意思,你这路数做出来了,就已经是这个心这个意思了。主子们或者有看不到的地方,你若是跟下头接触得多,晓得今年太冷,常例的衣裳炭火都不够御寒了,可以报于主子知晓,让主子定夺。
    你这做的是什么呢?下头人承了你的情,就是认了主子的刻薄,这叫越主施恩收买人心!下头的人若是不承你的情,你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些人承不承你的情,你都是把素云樱草几个架在火上烤了!”
    碧月初听还想辩解,越往后听脸色越发难看,听完常嬷嬷所言,已扑通跪倒在李纨跟前,李纨心下不忍,却也知道这个时候不能开口。常嬷嬷常日里都是笑眯眯的,心宽气和,不与人计较的性子,她又素来疼碧月,这番发作,便是素云闫嬷嬷几个也不好求情。
    常嬷嬷缓了口气,看着碧月道:“你也莫要满腔委屈,一心想的都是你有没有这个意思,你是不是这个心。我只问你一句,‘那些婆子丫头们,到底有没有在挨冻?’你且细想这个话来!”
    碧月确实满心委屈,明明是帮人难处的事情,怎么被常嬷嬷说得这般不堪,欲要辩解却有无从说起,这会儿听了常嬷嬷这么问,便收了心思细想起来:“我看他们穿了极厚的袄子还哆里哆嗦的,想来是冷的。”
    常嬷嬷又问:“那你能替他们做多少事?”碧月嚅嗫道:“就、就能做的做一点……”常嬷嬷又问:“那你伺候奶奶可伺候得十分好了?”碧月飞快看了李纨一眼道:“这……我也不知道了。”
    常嬷嬷叹口气道:“你说你想来那些人是冷的,也就是说这本是你想的,并没有人在你跟前说自己冷得厉害让你帮忙做事。你也不知道自己伺候奶奶伺候得如何,那么我告诉你,若是主子会问起你上哪儿去了,就是你还没伺候到‘好’的份上,你看奶奶什么时候要寻过素云?
    但凡奶奶要用着素云的地方,她总是在的,不用奶奶寻她。你自己分内的事也没做到多好,倒是花心思花精力去做些并没有人要你帮忙做的事,你问问你的心,你这么做又是为了什么?”
    一众人都一语不发,片刻后,常嬷嬷又道:“还有一层,那些婆子丫头们原本就算冷些也只当人人如此,如今你跳了出来,让他们看到你们这些不用出风入雨的倒穿得不惧风寒,偏生你又实在帮不了她们所有的活儿,她们终还要往风雨里去,心里却知道了你穿着不惧风雨的衣裳却在拢了地炕点着火盆的屋子里享福。
    而你,也不过是个丫头,你要她们再看着你时,心里怎么想?看着素云樱草她们时,心里怎么想?
    多少是非由妒恨起,这妒恨之人虽有养心不够之过,那些偏要在穷人跟前显摆的人又要担什么业?这就没人知道了。说到底呢,碧月,你到底是为了什么要这么做?”
    常嬷嬷一通话下来,素云也在一边细细咂摸着味道,李纨看碧月一时半会儿也回不过神,便道:“好了,我做个主,碧月,你先回自己房里去好好想想嬷嬷说的话,这里先不用伺候了。”又对素云说:“你也下去吧,今儿晚上不用上夜。”素云答应一声,扶起碧月行了礼就往她们自己屋里去了。
    待两人走远了,闫嬷嬷笑着对常嬷嬷道:“你呀,还真是看重碧月这丫头,寻常看你这么管过谁来!”
    常嬷嬷笑眯眯道:“这丫头心思简单,脑子又远不如素云好使,若是原先咱们那样也罢了。如今奶奶虽不说,我们这日子过的也晓得跟以往大大不同了。这府里却又是一般光景,若是宫里有信还罢,若不然,恐怕就是一年不如一年了。这此消彼长,往后的日子会如何,还真说不好。
    这真要有那么一日,咱们躲不过去了,遭人惦记了,碧月这性子这行事,就是摆着的一个靶子。奶奶虽还算心宽,待身边的人却情厚,蕴秋墨雨这样都当了娘的人了,奶奶还担心她们冻着了伤着了,何况碧月这样在眼前的。若有个不当,到时候可真要打老鼠怕伤了玉瓶儿。不如索性趁早,清清她的心思。”
    闫嬷嬷点头道:“还是你想的长远,这碧月倒是爱跟妙儿这小丫头一起,偏学不来半分伶俐劲儿。”
    常嬷嬷叹气道:“谁说不是呢,那小丫头灵得,往常还最爱说个鸡毛消息,如今你看看,哪里还肯多话,稳当出嬷嬷劲儿来了!这几日我看碧月行事不妥,这小丫头倒是帮着挡事,什么该她们干的活儿一概不推的,偏是碧月这心思走歪了,只想着怜贫惜弱当老好人了,看不懂半点眼色。”
    又看李纨一眼道,“说来也是奶奶惯的!”李纨不好意思地笑道:“我只顾我自己罢了,她们该怎么着我还真没想过,幸好有嬷嬷们看着,要不然我这懒散性子可要害了人了。”常嬷嬷笑道:“害人到不至于,我刚也是拿话吓唬吓唬她!人的心哪儿那么容易理清楚了呢,我修心这么些年了,也没敢说自己想清楚了。”
    闫嬷嬷嗔怪道:“你这会儿说的轻巧,才刚那阵势,我都给吓住了,碧月那丫头晚上恐怕是睡不着了。”常嬷嬷笑笑道:“这不是闲着也是闲着呢,小姑娘吓唬吓唬涨胆子。”
    第122章 起伏
    雪大寒重,连宫中圣人都下旨免了百官大朝,各城粥厂已开,缺衣少食之人顶不得风寒出不得屋而至饿死的事却依旧每日都有。一件件一桩桩再如何萧瑟催泪,待书于史书时,不过一句“民死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