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38页

      柳湘莲听薛蟠将所有的一切都为他想到了,知道这地是推不掉了,心中熨帖又感动。
    从此以后,薛蟠,乃至整个薛家,都是他嫡亲的家人了。
    “对了,母亲认你当儿子,就是把你当做自己的亲生孩子。母亲这人爱操心,你以后的妻子,母亲估计会帮你相看。我知道,你想找一个绝色的,如果你有看中的,暂且不要自己定下来,告诉母亲一声,母亲自会遣媒人上门提亲,这样对女方也尊重。”薛蟠认真的嘱咐道。
    “那就劳烦母亲了。”柳湘莲同意了。
    薛蟠一笑。
    柳湘莲这人,样样都好,讲义气,重情义,武功高强,唯有一点,就是比较冲动,除了柳湘莲的性格原因,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柳湘莲一直都是一个人,所谓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心中没有牵挂,自然任性妄为。
    薛蟠如今给他套上一层羁绊,有了牵挂,相信他今日后不会那么冲动。薛蟠故意点明薛太太对他婚事的关注,如无意外,这一世应当不会再发生像尤三姐那样的事情了。
    第22章 请先生薛蟠攻读四书 伴读书宝钗化名薛虹
    许升之前被薛蟠派出去找一个好点的教书先生,薛蟠本来想找一个进士或者举人,谁知这些人一听,是教一位商家的公子,都不愿意,他们还想自己备考,或者去官家教书,以后有一份香火情,重新走仕途。
    许升无奈,秀才倒是找了好几个。许升最看好一个姓陆的秀才公。这秀才公已经年过半百,妻儿早逝,他自己考举人屡试不第,后来开了私塾,教蒙童学习。据说,教的还不错。如今他缺钱,因为要供自己孙子读书,薛家给的钱多,就决定来薛家教书,就是提出一个要求,是带着孙子陆安一起,许升答应了。
    今日许升将陆秀才请来,薛蟠带着柳湘莲一起,听陆秀才讲课,试课。
    薛蟠将《论语》《孟子》都读完了,囫囵吞枣的背诵了,根据字面意思,薛蟠释义能猜个八、九分,就是不知道自己猜的对不对。如果文中用典故的话,他就完全摸不着头脑了。
    陆秀才问过薛蟠的学习进度,知道不能将薛蟠和普通的蒙童一般对待。今日试讲,他有意显显自己的本事,挑了《论语》中最难的一章,《论语·乡党》。
    陆秀才将《论语》讲的妙趣横生,旁征博引,典故引申穿插其中,薛蟠和柳湘莲都听住了,他们仿佛不是在学习《论语》,而是在听故事。
    陆秀才讲完,薛蟠对他非常满意。许升说了陆秀才的要求,薛蟠同意了,不过就是多一个读书人,就是再多十个八个,薛家也供得起。
    不过薛蟠让许迁再去查查陆秀才的底细。能将论语讲解到这个地步,怎么连举人都没有考上?只要陆秀才没有大的问题,薛蟠就决定留下。
    晚上,薛蟠去看薛太太,看见宝钗在灯底下绣花。
    “宝钗,你绣的什么?”薛蟠好奇问道。走到近前一看,才发现宝钗绣的是一片竹林,捏在她手中的针特别小,线比头发丝都细好多。
    “你绣这个干嘛?”薛蟠拿过绣棚,问道。
    “哥哥读书了,我给哥哥绣个笔袋。”宝钗答道。
    薛蟠一阵感动,自家的妹妹果然是最可爱,最贴心的。不过,薛蟠看看那针那线和栩栩如生的竹林,感觉绣东西真的好难,比读书写字还难,而且费眼睛。
    薛蟠将宝钗的手拿起来细看,不出意外,果然有几个浅浅的针眼。
    宝钗连忙将手藏起来,心中有些窘:“哥哥,我现在已经很少被针扎到了,今天是试了一种新针法,才不留意扎了一下。”
    薛蟠小心的将绣棚放在一边,心疼的说道:“你以后不准再绣了,费眼睛,咱家那么多的丫鬟,让他们绣去,外面还有绣娘,想要什么图案花样没有?如果你在家中闷,就去找小姐妹玩玩。”
    “除了贾家,我也没有其他的小姐妹了。可是我又不想去贾家,去了就会遇见那个宝玉。”宝钗有些闷闷不乐。
    “那就不去。”薛蟠连忙说,想必过不了多久,林姑娘就会被接走,他可不想将宝钗搭进贾家。“你没事带着莺儿,带齐人手去逛逛街,什么胭脂铺,首饰铺,成衣铺多去逛逛,或者去寺庙烧烧香,不要一直在家里闷着。”薛蟠又给出了个主意。
    “可是哥哥不是说,让我在选秀前不要多出门,以免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吗?”宝钗反问。
    “啊这……”薛蟠用手搔搔头,他之前确实这样对宝钗说过。宝钗貌美,他现在是商家,又在选秀前这个档口,他怕宝钗出门节外生枝,京城权贵多如牛毛,他怕自己护不住宝钗。
    “哥哥不用烦忧,其实我不想出门,每天在家里陪着妈妈,绣绣花,斗斗草,挺好的。”宝钗体贴的说。说完,又拿起了绣棚,凑到灯下面一针一线开始绣了起来。
    薛蟠看着宝钗这样,莫名的有些难受。
    同样是薛家的子女,他可以外出,交朋友,做生意,科举,大江南北各处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宝钗,却必须困在宅门中,哪里也去不了。
    如果宝钗只是普通的女子,喜欢这样的生活,就罢了,可是宝钗不是呀!她是有凌云志的女子,薛蟠觉得,这不是宝钗想过的生活。先依仗兄弟,再依仗丈夫,最后依仗儿子,从一个宅门到另一个宅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