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41页

      荣国府这边,宝玉、史湘云、探春、惜春、李纨在大观园中住,办了诗社,不时的办个宴。宝玉在怡红院中,和丫鬟偶尔也在晚间喝酒行令,有时也喝酒玩乐个通宵。
    而这一年中,邢忠夫妻带着邢蚰烟投奔邢夫人,王熙凤之兄王仁也进京,两家都住进了贾琏家中。李纨的寡婶,带着两个女儿大女儿李纹,小女儿李绮,也上京都来了,住进了荣国府,而薛蝌带着薛宝琴也往京都而来,住到了薛家。(注1)
    这些暂且不说。
    皇宫,太妃都搬到西六宫去,将东六宫腾出来,皇上和其后妃从东宫中搬了出来,搬到了东六宫去。
    从皇上的嫔妃省亲,到如今皇上迁宫,前朝后宫都看出来,太上皇是打算放权了。
    而且在大朝的时候,太上皇多是一言不发,事事都让皇上决断。到了后半年,太上皇甚至不上朝了,将太和殿上自己的龙椅都撤了。
    朝堂上中立的一些人都站到了皇上这边。忠顺亲王的党羽有些慌,有一些人改换门庭,有些人蛰伏起来,还有些人打算铤而走险。大势所趋,皇上在朝中说话的分量越来越重,办起事情来,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了。
    随着迁宫,元春身为贤德妃,也有了自己的宫殿,她住在主殿,偏殿随侍了几名答应和常在。
    很快,又到了元宵节。
    这一年元宵节,宫中甄太妃身体欠安。甄太妃是忠顺亲王的亲生母亲,原本是最受太上皇宠爱的。
    太上皇还是皇上的时候,将太子废了,当时她的儿子六皇子年纪还小。后宫中皇后无子,皇上又最宠她,将她封为贵妃,后宫中她一家独大,皇后都要退避三舍。皇上迟迟不立太子,她以为皇上是想等六皇子长大。
    谁知道,等六皇子长大了,皇上却退位当了太上皇,将皇位传给了宫中的小透明四皇子,而将她的儿子封了忠顺亲王。而她也从贵妃变成了太妃,没有成为圣母皇太后。
    甄太妃气的差点一口血喷出来。
    后来太上皇迟迟不给皇上实权。甄太妃想起当初太子两度废立,最后还不是被圈禁到死,心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当初四皇子在宫中是小透明,她从来没有将他看在眼里,而六皇子数次欺辱过四皇子,她有些知道,有些不知道。不过即使知道,她也装作不知道,没有怎么管过。谁知道,最后四皇子竟然有这种造化。
    如果皇上真的坐稳皇位,等太上皇仙去,等待她和忠顺,以及他们甄家的,将是万劫不复。不要看皇上如今待自己尊敬,待忠顺友善,那是太上皇在上面看着呢。
    因此,忠顺亲王一直在积聚实力,甄家在江南也在暗暗的准备,甄太妃在宫中也在太上皇身边给皇上制造各种绊子,希望太上皇将皇上废了。可是,到如今,太上皇不仅没有废了皇上,还将权利慢慢下放给皇上了,皇上竟然掌握了实权,将忠顺的势力渐渐瓦解了。
    甄太妃又惊又怒,加上过年劳累,看着自己眼前耀武扬威的皇太后和皇后,甄太妃就病了。
    如今太上皇刚刚放权给皇上,心中正是敏感的时候。为了避免太上皇错觉,比如他刚放权,就不受皇上敬仰和重视,他的嫔妃也被忽视和冷待,为了不使太上皇对皇上产生了不满,皇上让皇后天天去甄太妃处晨昏定省,伺候汤药。让各宫嫔妃减膳谢妆,将宴乐俱免,省亲也取消了。
    甄太妃在心中腹诽皇上和皇后惺惺作态,虚伪。但是她看到皇上、皇后如此做,心中皇上皇后的耐性和韧性是一流的,而忠顺却被自己宠坏了,虽然聪慧,但是鲁莽,如今皇上占着大义,明显占着上风,她和忠顺的机会渺茫。
    她劝忠顺,收手算了,说不定以后还能做个闲散王爷,有富贵的日子过,但是忠顺不肯。到了如今的地步,已经不是想收手就能收手的了。平安州那边,还有江南甄家都已经准备了这么些年,哪能说收手就收手。而且,忠顺也不愿意,永远跪在那个曾经在他手底下哭喊求饶的废物脚下。
    江南甄家听到甄太妃生病,甄太太带着甄家三姑娘往京城而来。一为了见见自家的姑奶奶甄太妃,向她和忠顺亲王讨个主意;二是甄家觉得忠顺估计成不了事,将甄家的家产往京城贾家转移一部分,给自己留个后路;第三,也是最重要的,甄家三姑娘是甄家这一辈中长得最漂亮,也是最灵秀的姑娘,甄家眼看着皇上亲政,想试一下,将三姑娘献给皇上,如果皇上收下了,那甄家也算是改弦易辙,重新抱上新的大腿。
    本来皇上是不打算收的,他没有忘记忠顺以前对他的欺辱,等以后,他会将忠顺和甄家连根拔起。不过收到了林家的密折,为了麻痹甄家,皇上将甄三姑娘收了下来,封为顺嫔,放到了贤德妃殿中的偏殿,让太监暗中监视着。
    甄夫人拜访过贾家,将三姑娘留在宫中,让贤德妃多照顾点顺嫔,说了一大箩筐的好话,才回了江南。
    而甄太妃见劝不动忠顺,而自己的娘家在自己背后捅了一刀,身体越发败坏,没过多久,就薨逝了。
    皇上虽然憋屈,不过到了这个关头,为了安抚太上皇,让父皇看见自己和忠顺兄友弟恭,也为了稳住忠顺,下旨凡诰命等皆需入朝随班,按爵位守制。凡是有爵位的人家,一年之内不得筵宴音乐,庶民之间,三个月内不得婚嫁。(注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