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页
有这种想法的还有王夫人,透过稀薄的屏风往外边看了,看见是两个看不清相貌的老者,心里面早就撇了撇嘴。她心里面想的是如今家里面入不敷出,大老爷平时就喜欢大手大脚的花钱,今儿不是买个戏子,明儿就是买个漂亮丫鬟,再不就是去外边儿买些古董摆件儿。要是再加上这两个人,这两个人又带了那么多子子孙孙…养着这一大家子,一年到头,难道不要花上个10万两银子?
坐在上面的老太太看着左边的那个人眼含热泪看着自己,被右边的那个人拉了一下袖子。左边的人突然间想起了什么,赶快低下头从袖子里面抽出了一张帕子抹了抹眼角。右边的那个人上前一步抱手行礼,左边的那个人慌忙跟上。
史太君皱着眉毛,原因非常简单,第一,觉得这两个人的态度不够恭敬,既然是外室子想要认祖归宗,这个时候进门儿就该大礼参拜。第二是觉得这两个人的气度不凡,说真的,右边的这个人看气度居然比自家两个儿子的更尊贵一些,这一点让她心里面极度不舒服。
“既然来了就不要外道,先坐下吧。”
说完这句话,老太太看着左边的那个人坐在了前面,右边的人坐在了后面。再看两个人的面容一模一样,瞬间了然左边的那个是哥哥,右边的那个是弟弟。
在家里面全是老太太当家作主,所以问话的时候也是老太太问话。
“不知道两位从何而来,和我们家老太爷是怎么认识的?”
贾故觉得这话问的真可笑,他们早就打心里面认为自己和老哥哥是两个外室子,还要特意问是怎么认识的,第一句话就撇清了他们家和自己的关系。不过这样也好,反正他们兄弟两个也不想和这家人多做牵扯。自己老兄弟两个早就有一大家子了,也不会天天在这里逗留,想起来了来这里转转,想不起来了也就算了。
老太太第一句话就拒绝了他们和这个府邸牵扯上关系,这话不仅贾故听出来了,贾赦也听了出来。
他这个时候收拾了自己的情绪,朝着老太太拱了拱手,“我们兄弟两个是一母同胞,早些年间,我兄弟养在北地,也是在几十年前都各自成家了才见面。在下的祖籍在金陵”。
绝口不提怎么和老公爷认识的。
老太太品着他这话的意思,也知道对方似乎也不想和自己牵扯上关系,心里面有点儿好奇。尽管好奇,也不会对这件事情刨根问底,所以就换了一个话题跟他们聊天,“不知道两位先生如今做什么营生?”
这个问题就在评估他们的社会地位了,如今士农工商,在朝廷里面做官的少有他们家不认识的,特别是这兄弟两个长得和他们家老大几乎是一样,若是他们真的在京城做官,那么自家早就收到了风声,所以十有八九这老兄弟两个是行商的。要真的是做买卖的……老太太觉得拿捏他们还是易如反掌。
贾故一直以来不愿意说话,所以所有的问题都有贾赦回答,“回您的话,我们兄弟两个营生不一样,我早些年也只不过是仰仗一些祖宗福荫,这几年完全是靠着外孙。我兄弟早些年也是风里来雨里去,这些年年纪大了,靠子孙奉养。”
虽然这几句话说的比较含糊,但是在荣国府其他人看来,这老头就在说明了自家日子过得不怎么样。
老太太就装作很惊诧的模样问贾赦,“难不成是儿子孙子不孝敬?怎么好好的让外孙子照顾你呢?”
“不瞒您说,大儿子前几年没了,只留下一个孙子,孙子年纪小,跟着他表兄读书,过几年才能有差事,小儿子的脑袋木,现在在外地做了一个小官。也不经常回家,早几年我有个闺女嫁了一户好人家,也是一个薄命的人,早早的就走了,留下三子一女,如今好多人看在我外孙子的脸面上对着我也笑脸相迎。”
很多时候人就害怕比较,或者说是喜欢比较。老太太听说了贾赦这大半辈子的遭遇之后,就觉得老天果然有眼。虽然是老太爷不检点之下弄出来了这么两个东西,但是这两个东西日子过得也不够好,可见老天爷是公平的。说话的时候就带了一点胜利者的怜悯,“不知道你小儿子在什么地方做官,我们家虽然在这京城里面算是二等人家,但是说出去一句话,别人也给几分脸面。到时候替你们家小儿子周旋周旋,也能升个一级两级。”
就算是贾赦这样的纨绔子弟,也知道老太太这话完全是客气话,你要是把这话当真了,那就说明你这个人不识情懂趣,或者你要想托他们办事少不了要把大把的银子塞给他们,要不然这真的是几句客气话。
“谢老太太想着他,他那种人也只适合做个小吏,我也不指着他有什么大出息,要是平平安安的,一辈子安安稳稳的,我就放心了。”
“谁说不是这个道理呢,我也是盼着这一家子安安稳稳的过日子,可别出现什么了不得的事情,我如今年纪大了,经不起再折腾。”
老太太这话说出来之后,整个大堂上面顿时安静了一会儿,见面之后第一句话如果说是连敲带打,这句话就表明了荣国府不想横生波澜横出枝节,所以如果他们老兄弟两个真的想认祖归宗,这个时候在别人再三强调之下也知道该不该把认祖归宗的话说出来。
而且这个时候再坐着也没什么意思了,贾故想让老哥哥这会儿就退出来,和他们家老太太说话还不如找一个酒楼兄弟两个好好的吃一顿喝一顿来的痛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