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7页

      倪燕归忽然问:“追你的男生之中,是不是内向性格的更多?”
    乔娜有一双不是很灵动的眼睛,是美术老师讲解瞳孔绘画时,提及的错误示范。理论是死的,人的动态才鲜活。幽怨双眸极富辨识度,搭配厚厚的齐刘海,乔娜有几丝漫画富江的影子,在学校里追求者众多。
    “为什么这么问?”乔娜的眼里如一潭死水。
    倪燕归笑笑,呼出一连串烟圈。因为某人见到她的大腿,腼腆得不敢多看。凭他的胆子,只能追求保守的女生了。
    书上说,狐妖喜欢勾引书生。
    憨直的男生实在惹人怜爱。
    *
    倪燕归在日历上画了一个圈。
    用的大红色马克笔,图个吉利。因为那是她重出江湖之日。
    半个月的时间,足够陈戎忘掉一个无关紧要的女同学了吧。
    卢炜的一个朋友和陈戎在一个系,据他的消息,陈戎应该没有女朋友。
    倪燕归就当陈戎是单身的。
    至于李筠,可能是竞争对手?
    *
    九月下旬,学校的社团招募陆续展开,各社团在湖心广场立起了方格棚。
    红的,蓝的,黄的,绿的,从楼上望去,像是平铺的魔方。
    高中时,柳木晞利用课余时间连载漫画,没想到作品火了,连载至今。高考填写志愿时,她不知抽什么风,选了油画系。入学了才后悔,她其实不爱油画风格。
    从收集素材的角度出发,柳木晞是哪儿人多就往哪儿跑。湖心广场的热闹,当然不能少了她的份。
    柳木晞问:“社团活动开始了,周末去溜达溜达?”
    “好。”倪燕归正是休养生息的阶段,懒洋洋的。
    湖心广场立了各式各样的宣传海报。有个二次元阵营的,更是把高达模型都摆出来了。各社团使出浑身解术,拉拢大一的新生。
    一路走去,耳边听到许多:“来这里啊。”但究竟是哪个社团发出的呼唤,已经无法分辨了。
    柳木晞拿了一打的宣传单,选项越多,人越迷茫。
    倪燕归问:“你想去哪个?”
    “什么能够激发创作灵感的?话剧?电影?音乐?”柳木晞抬头见到前面的格子棚,立了四张大海报。画不一样,字很整齐——拳击社。
    距离最近的海报上,印了一个男生的脸。不过他低了头,从照片看不到完整的表情。柳木晞莫名感觉,他在不悦。她说:“原来打拳的男生很有味道啊。”
    拳击社的棚子,站的不只男生,这时有两个女同学也在。
    “倪燕归?你是倪燕归?”招募处的一人大呼小叫。
    倪燕归扯扯嘴角。她果然出名了,只希望陈戎别记住她的光辉事迹。
    其中一个女同学朝倪燕归看过来。
    “何思鹂,你来不来拳击社?”另一个女同学问。
    倪燕归立即转头过去,和何思鹂的目光撞到了一起。
    两人没有说话,只是互相打量。
    何思鹂留着波波头,斜眉杏眼,长的是水嫩的娃娃脸。
    何思鹂先收回目光:“我考虑考虑。”说完就走。
    柳木晞撞了下倪燕归:“怎么?你认识她?”
    倪燕归笑笑:“不认识。”
    迎面走来的林修,手上也有一叠厚厚的宣传单,他没有折,而是卷成了圆。他来问:“你俩准备去什么社团?”
    柳木晞说:“考虑中。”
    林修注意到斜后方的拳击社海报:“燕归去那个?”
    倪燕归摇头:“不去,不去。”
    三人漫无目的。
    再到一个社团的棚子,倪燕归又见到了何思鹂。
    何思鹂可能是已经了解完毕,转身走了。
    倪燕归望过去,又是格斗社团,这次是散打的。
    林修也有在散打社领取申请表,他放到最下面。他不是格斗爱好者,刚才过来,本想转一圈就走。但是招募的男生好说歹说,林修就当日行一善,拿了就走。
    男生以为林修是回来交表的,热情地招手:“怎么样?怎么样?来吧。”
    林修婉拒说:“我可能更适合安静的社团。”
    柳木晞东张西望。
    社团招募很简陋,方格棚连装饰都没有,一张长条桌,一张椅子,一个男生。
    拳击社的海报罗列了成员的各项奖项,这里连海报也省了。
    柳木晞问:“拳击和散打有什么区别?”
    倪燕归答:“简单来说,拳击,只用拳头。散打,拳脚并用。”
    林修问:“燕归,你有没有兴趣练习散打?你有踢腿功夫,光练拳太浪费了。”
    “散打?格斗?”倪燕归轻摇扇子,“女孩子打打杀杀的,可怕,太可怕了。”
    林修:“……”
    4、第 4 章(捉虫)
    林修接了个电话:“哦,嗯,好。”五秒钟,挂断。
    “约了朋友打球,我先走了。”他想要把手里的宣传单圆筒塞给倪燕归。
    倪燕归不接:“给我干嘛。”一路走来,她说最多的就是“不去”。
    林修赶时间,没问她为什么这也不去,那也不去。他把圆筒转给了柳木晞。
    宣传单多了一倍,但柳木晞更加没有头绪。她说:“算了,回去再慢慢挑吧。去咖啡馆里坐一坐吧,我现在又渴又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