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页
没什么,就是担心日后论功行赏,也不知道是奖励杨仆和路德博两位将军,还是奖赏五利将军。
卫子夫看了看杜相,他什么意见?
杜相尴尬的咧了咧嘴,他就是干这些事的,说不信鬼神,那不是等着挨罚么...至于奖赏,出兵匈奴时候,除了霍大司马在狼居胥山封禅时的参与将领被赏了,剩下其他的战役,太常哪里捞到过好处?
可卫子夫盯着他,一副等着他回答的样子,就只好硬着头皮道:都该赏,都该赏,若是也能赏赏太常上下就更好了。
司马谈斜了他一眼,划过一抹冷笑,又去看卫子夫,虽然自己的儿子曾经说过皇后对李家女眷实则法外施恩,但也只是小仁小善,其他的说不好。
卫子夫将两人反应尽收眼底,稍微想了想才开口:自然是赏该赏之人。至于是否包括五利将军,就要看他到底能不能寻来神仙了。两位如果好奇,我们,就拭目以待吧!
这话是说到了他们两个的共同的关心点,就是五利将军到底是真是假,总要给个机会证明一下。
皇后说,借口南越战事,让他请神仙来帮忙,倒真的是个极好的机会。
两人眼神一交换,达成一致,干脆的应下来,就准备告辞离去了。
可司马谈走了两步,忽又顿住脚,回身过来问了一句很不得体的话,皇后,臣斗胆,敢问皇后是如陛下一般相信鬼神么?是信五利将军能请来神仙多一些,还是不信多一些?
一旁的阳平侯杜相也停住了,这话问得极其僭越,说句不好听的,换成刘彻或者任何一位列侯公主,这话都不会被直白的问出口,起码会婉转些。
但是因着刘彻对祭祀之事愈加重视,太常的人,已经成了比丞相还要战战兢兢的大臣,加上卫子夫已经许久没有着詹事府在前朝走动,所以杜相与卫子夫并没有什么交情。
自然不会帮忙打圆场,还存了暗暗围观的心思,在旁沉默。
卫子夫盯着满脸皱纹的司马谈看了半响,突然觉得,自己还真是没用,一点打击就瑟缩了一年,多事不理,消极怠政。
如今竟然纵得朝中的官员敢来如此质问自己,这么多年真是白混了。
太史官,有些事,你可以不做,有些话,你却应该不说。卫子夫沉沉的声音响起,带着似要决裂的冷凝,问责道:这里是椒房殿,不是你可以随笔任言的府中书房!
皇后!司马谈很想反驳,他从未有过随笔,史官之责,重若千金,据实以书。
但计蕊可不愿给他机会在此争吵,上前高声道:既然太史官似有不服,那就表现得言行一致些,莫要让椒房殿的一众奴仆看了笑话!别说是詹事府了,就是这椒房殿,也从未有人敢不分青红皂白的如大人这般质问上官,何况你问的,是皇后!
臣...只是问一句...司马谈犹觉不甘,自问也没做错什么,无非是口气差了些。
可本宫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改日一定替你请教陛下。卫子夫轻轻巧巧的把话圆过去了。
这倒是让司马谈和杜相把心一提,拧眉对视,告诉刘彻?
卫子夫端茶轻抿,她可一点都不觉得司马谈是个傻瓜,常年在刘彻身边记录起居言谈,他会不知道现在寻仙求神是刘彻的眼珠子么?今日自己有一言半句的回应,不管是信,还是不信,转头这话就会被传得到处都是,难逃朝野争议,现在刚刚跟刘彻缓和关系,她可不想再逆水行舟。
皇后,臣和太史官失言了,多有不妥,还请皇后恕罪。杜相比司马谈还是要圆融一些的,主动拽着他一起告罪。
卫子夫没有回答他们,而是端过计蕊换来的新茶,低头认真的嗅着清香。
......
司马谈等了半天,终究是有些顶不住这样的冷处理,因为一句话,没必要真的跟皇后拧下去,也是他自己太过理亏,本来是想就寻仙求神之事,写篇记录,了解陛下和周围所有人的态度,但看皇后这意思,分明是不想表态,又何必咄咄逼人?
皇后,是臣僭越多嘴,还请皇后原谅,臣日后定谨言慎行,言行合一。
茶杯这才被缓缓放下,卫子夫开了口,罢了,终究是我先开口邀你们来的,闹成这样也非我所愿,就当今日之事没有发生过吧,刚刚我开口所求之事,你们就当没有听过。
......这,皇后既然有交待,何谈所求,臣等定然尽心尽力。面对卫子夫的突然改口,司马谈和杜相措手不及,只能被牵着鼻子走。
祭祀的提议已定,按理说应是卫子夫欠他们的人情,现在却是像是他们在巴结讨好,这反转是皇后的手段么?
然而他们这种想法还没想完,卫子夫就断了他们的猜测,不必!本宫想了解些新的祭祀仪程,要两位来一趟椒房殿已是辛苦,别的就不再多求。计蕊,备些礼物,送两位大人出去。
干脆利落的请人出去,卫子夫转身进了屋,再不理两人。杜相满脸怨言的白了司马谈一眼,让他多嘴,你看看,这像是真惹恼了皇后!
皇后宽仁之名虽不盛隆,但也从未听过她毫无缘由的跟谁为难过,两人出去之后,若被其他人察觉了皇后对他们的怒气,还不能说前因后果,岂不就是要让大家怀疑自己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