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页
不为了广交好友多习文典,那是为了什么?刘据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
五天后,
刘彻收到了禀报,皇后最近在未央宫屡屡训斥太子,让其不可与您争执!
第273章 文治之主
========
刘彻正烦着朝鲜的事,刚听到这个本也没在意,继续和卫青、公孙贺等人聊着朝鲜回来的军报。
先前说的好好的,都给朕交了降书,怎么突然又带兵回去坚守城池了?这都是一群什么出尔反尔的东西,连匈奴都不如!
公孙贺道,楼船与左将军出师不捷,军中难免人心涣散,朝鲜那边的人见了,恐怕是生了轻蔑之意,觉得可以再打打,所以才反悔的。
哼!刘彻气呼呼道,你不要给他们两个找理由,说不熟悉当地情况还情有可原,但怎么能往手下人身上怪?大汉兵卒吃一场小败仗就人心不稳了?那杨仆和荀彘这两人也太废物了些!治军都治不好,朕就不应该派他们两个去!
公孙贺犹豫了一下,没好意思把本就是我们先下手杀了人家藩王的起因直白的说出来,但刘彻却把他看得透透的,你不要只把匈奴当对手,看到这些小蚂蚁就不当回事,拖了这么久还要去议和,丢的是朕的脸!
所忠在旁边也道,我大汉陆续往周边派出的使者,没有一千也有八百,这次若不是卫氏朝鲜过于嚣张,送涉何归来时言语不敬,番邦小王何至于就命丧涉何之手?哼,一个使者就能杀了他们的番邦小王,臣看卫氏朝鲜也没多大能耐,不如继续加兵。
公孙敖借势煽风点火,既然议和不成,就再打!臣请命,前去协助楼船将军和左将军!
......刘彻瞟了周围人一圈,竟没有几个反对再战的,又喜又恼,心情复杂。
喜的是,朝中文武并没有因为四夷渐平,就丧失斗志与豪气;恼的是,都冲杀上头,少有人从全局考虑。
一堆大臣,没有几个说这战打得不合适,一个不字都没有,白活那么多年,读那么多书!一群人都赶不上他半个儿子!
刘彻突然很想最近常跟自己拌嘴的儿子,吵归吵吧,刘据就很快能理解他现在半战半招揽的策略。虽然...刘据是重出使,他自己是重用兵,总有分歧,但重要的是说话不累啊!再看看自己带出来的这些人,唉!
见刘彻没有搭理公孙敖,却也没有答应他,公孙贺明白了不少,陛下,不如再派一位熟悉朝鲜的大臣前去边境查看情况吧?如今西南之路已开,朝鲜较之河西等地,实在差强人意,不仅物资匮乏,还民智未开!此战若是拖得太久,赢了也没多大意思,反而是得不偿失。
刘彻这才脸色稍缓,济南郡离那边最近,就让济南太守公孙卿过去看看,再做决定。
公孙敖满脸遗憾,众人也都议论半天才各自散开。
刘彻照例又留下了卫青,刚刚怎么没有说话?
臣觉得太仆说的已很合理。卫青似是心事重重。
但是呢?刘彻等了半天没有等到下一句,颇为诧异的问,你这样子,可不像没有转折。
卫青笑了,臣没有转折,只是想起太子的提议,突然觉得是不是臣老了,有些事并没有考虑周全。
哦?这话从何说起?
朝鲜之战如今情况不明,输得一塌糊涂,原因大概有二。卫青头一次没有正正经经的禀报,而是想到哪就说哪,全当跟刘彻闲聊,一、兵卒无训而征,战力大大降低。之前南越用兵是军卒与罪人混编而成,所以罪人无战力的情况并不明显,而朝鲜这次就出现了大问题,这场战役亏本了是真的。
刘彻皱眉,似要反驳,卫青则像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什么都没注意到,继续叨叨,其二,无良将无强使,没有很好的震慑卫氏朝鲜,就更让劝降的官员无从下手,陛下的策略其实是落空了的。不过具体到底哪里没有落实好,是两位将军没有理解陛下的意思,还是作战能力不行,就要等济南太守的回报了。
总之卫青一锤定音,陛下,这两件事,太子都提前跟您说过,一说杨仆和荀彘不搭,应把荀彘换成王温舒或韩说。也说应缓发罪人至朝鲜,训练赏罚等皆应调整。可不仅陛下反驳了他,我这个舅舅,大司马大将军也没太放在心上!唉,真是失职,不服老不行啊!
刘彻:话别说太早了,要不合适也是杨仆不合适,他上来就换你手下的人,你竟还帮他说话?荀彘可是打过匈奴的,收拾一个朝鲜都不行,那朕才真是要忌惮朝鲜了,非要拿下不可!不然日后必成大患!
陛下,现在这局面,也许据儿会有些更妥善的应对之策,不妨听听?自从卫伉没了爵位,性格大变之后,他对待孩子们要比刘彻更能放得下身段,听了也可以表面不采纳嘛,陛下有心锻炼太子受挫能力,却也不能错过利国利民的谏言啊!
话都让你说了!刘彻瞪他一眼,他们都是好人,就自己这个当父亲是坏人,行了吧?还错过利国利民的谏言,要不是刘据洋洋洒洒的奏章,慷慨激昂的陈述,早就发兵匈奴去清扫余孽了,何至于找几个使者去一波波的晃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