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93页

      一切似乎冥冥中都被某种力量牵引着,走向必然的结局。
    更让她感到不安的是,某天,神盈脸色苍白地告诉她,自己最近总在做噩梦。
    “什么噩梦?”她面上不显,心中却闪过一丝不好的预感。
    “我也说不清楚,好像……可以预感到坏事的发生。”
    说这话时,神盈忽然看向她,迟疑着开口,“我还梦到,未来有一天你离开我了。”
    “但那肯定是无中生有,怎么会呢。”没等鬼俪回答,她轻轻一笑,那双灵动的眸子里闪烁着细碎的亮光,明亮万分。
    这个时候,神盈已经在国内大学当老师,天天做项目忙的不见人影,两人平时只能挤出一点时间见面。
    “我——”鬼俪怔怔望着她全然信任的神情,感觉之后的话似乎卡在了喉咙里,不上不下,噎的她难受。
    神盈身上的“诅咒”全是因为她的靠近才逐渐松动。以前是,现在也是。
    要知道,能力并非上天的恩赐,其后往往伴随着强大到近乎恐怖的诅咒。使用次数越多,诅咒也在潜移默化中迅速膨胀。
    之前,两人相安无事多年,原因是她通过吞掉别的鬼来达到平衡,使它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现在这股力量在不断进化中已经无法用常规手段控制,她甚至怀疑,自己今后的某一天,可能在其蛊惑下对身边最亲近之人出手。
    毕竟,任何诅咒的本质即是吞噬,最后再反作用于自身。如果神盈所具有的“能力”完全觉醒,面临的将是同样局面。
    她不愿眼睁睁看着一切发生。
    可如果她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知道后面神盈会遭遇什么,也不会仓促之中与面具人达成协议。
    当然,这是后话。
    ……
    哪怕登上列车,她也是在很久之后才接触到“真相”一角。通过乔榆,也就是面具人口中神秘的前44号列车成员。
    ——拥有不死的能力但已经“死”过一次的人。
    ?
    第144章 回忆(11)
    成为公司员工后,鬼俪最近一次见到乔榆是在结束“邻居”站点后不久。
    “真是稀客啊。”她前脚刚不舍地送神盈离开,转脸就看到白雾中浮现的高挑人影,眸底闪过一丝诧异。
    “顺路过来看看。”
    乔榆一眼扫见她脖子上张扬的吻痕,不禁微微挑眉,“没打扰你们吧?”
    “没,来得正好。”
    荒无人烟的猛鬼小区在雾气缭绕中散发出死亡般的幽静。突然,远处传来一声凄厉的惨叫,紧接着是皮肉撕开的裂响。
    可对于她们而言,不过是无聊的背景音乐而已。
    “看样子,你们俩的关系已经恢复了?”乔榆随意选了个开场白。
    “算是吧。”
    鬼俪露出些许苦笑,视线不自然地落在地上,“盈盈她全部记起来后,对我故意瞒她那么久颇有微词。而且——”
    在对方最需要她的那段时间,她却不在。
    可以说直到变成鬼,她才知道神盈在她提前登上列车后到底遭遇了什么。
    “我只是想让她活下来,谁料……”鬼俪抿了下嘴,剩余的话最终化作一声沉重的叹息,“算了,现在讲这些也没用。”
    如果后悔的情绪可以量化,她早就被彻底淹没,浮都浮不上来。
    “至少你现在还有挽回的机会。”乔榆见她颓废,冷不丁补上一句,“再不抓住,等到真正后悔的时候就晚了。”
    闻言,鬼俪诧异地侧头看她一眼。在她印象中,对方向来都很云淡风轻,很少见她对什么事表现出情绪波动。
    今天确实有点反常。
    “看到你们,让我回忆起一些往事。”乔榆迎着她疑惑的目光,淡淡道。
    “哦?”鬼俪稍稍收敛伤感,勾唇调侃道,“乔姐终于肯讲自己的故事了?”
    登上列车时,她就清楚对方是内部人员,与面具人还不是一伙的。可面对她多次试探,乔榆始终表现得滴水不漏,差点让她怀疑是不是情报有误。
    哪怕后来列车上的四人渐渐熟悉,成为生死与共的伙伴,乔榆也依然保持着神秘,平时对她们三人多加照顾,但总是难以猜出她心里在想什么。
    “我最初是44号列车上的一员,想必你也知道。”
    余光瞥见鬼俪点头,她稍作停顿,继续道,“加上我在内,总共只有三个人。我,千溱,还有刘柠。”
    “等等,刘柠?”
    “对,她很早就被选中成为‘种子’了。你现在所见到的她,仅是回炉重造的产物。”
    乔榆说的言简意赅,“我跟小千的关系与你和神盈类似。好不容易从同一个拟态环境里逃出来,却又掉进另一个陷阱。只不过,因着多年相处带来的理解与包容,我们之间从来没有产生过太大的问题,像极了灵魂伴侣。我甚至一度天真的以为,未来某天,我可以带她离开梦境世界。”
    她的声音乍一听似乎平静,可仔细听时却暗流汹涌,“直到,我眼睁睁地看她死在我面前。”
    “……”
    闻言,鬼俪一时怔住,竟忘了说话。
    “那是个末日主题的站点,没有丧尸,也没有恶鬼,不需要面对任何具象形式的恐怖。但时间一到,整个站点都会被彻底毁灭,完全无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