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565页

      不然真要是有什么,城外的人都要进来的,还要带着马匹跟马车的话,这小院子哪儿塞得下那么多人。
    杨璎珞耸了耸肩,对季云说:“得了吧,她那就是有钱烧得慌。”
    他们这种身份,几年也来不了京城一次,买房子做什么?
    买下来之后空着吧,浪费钱,不空着租出去吧,不就违背了在京城有个落脚点的初衷吗?
    你总不能租给别人之后,因为你隔几年要过来一次,所以临时要让人家租房子的人全家搬出去几天吧?
    不够折腾的。
    甘继舟倒是有不同的想法:“星燃姐姐或许是为了我们才买的院子。”
    “嗯?”杨璎珞一时不解。
    甘继舟一边整理马车上卸下来的东西,一边笑道:“我们明年差不多就要来考科举了,到时候上京也是需要落脚的。”
    “那院子近酒楼街,普通人家不愿意住,但是对书生来说……可能就没那么多计较了。”
    自古举子都少不了流连青楼,你说这是陋习也好,借口也罢,反正举子们总喜欢去青楼喝酒吟诗。
    要是遇到个会诗词歌赋的清倌儿,那更是要捧人家做花魁。
    当了花魁之后,那去青楼就更加光明正大了,谁能送诗进去得了花魁的眼,那谁就是举子文人里众人羡慕的头号玩家了。
    季星燃刚搬完一箱东西,出来听见杨璎珞他们的讨论,笑道:“有这方面的考虑,另外一方面,那条街白天倒是要比普通的街市清净一些,又在闹市区,是难得的闹中取静。”
    “继舟你们要是来了,白天趁着清静认真读书,真要有什么推不开的交际,那边进出也方便。”
    甘继舟连忙表示道:“星燃姐姐,你放心,我们不会沾惹那些个事儿的。”
    季三先生是个大儒,身上只有赤诚纯真,倒是很少附和那些酸儒的风气。
    至多不过饮酒罢了,对于青楼花魁这些事儿,那是敬谢不敏。
    甘继舟他们就更不敢了,尤其是西宁城就没有这些行当,环境塑造人,甘继舟他们打小就没有这个念头,更加不会轻易涉足。
    季星燃这才伸手捏了一把甘继舟的脸:“行啊你小子,不上当了。”
    甘继舟好不容易把自己的脸皮子从季星燃的手里抢下来,搓着脸说道:“那是,不敢,肯定不敢。”
    季星燃笑了笑,没说话,要说她有什么算不上优点的优点,那就是接受程度特别高吧。
    其实一开始也对某些事情感到震惊,觉得心里不舒服。
    比如赵婶婶,单独拎出来看,多么精明强干的一个女人啊,家庭也和睦,季四叔虽然爱开玩笑了些,但是为人还是不错的。
    养出来的几个孩子,从季鑫鑫到三个小团子,那也是个顶个的优秀正直。
    但是吧,就是这样的人家,家里都有十七八个小妾……
    季星燃毕竟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小姑娘家,刚开始想到这些都会有些焦虑。
    但时间久了,也就渐渐能够把人跟背景区分开来了。
    季富庭有多少个小妾,那都是出于他自己生活的朝代,但在季星燃面前,季富庭就是个外表憨憨内心精明的胖叔叔。
    至于这京城的青楼,除非季星燃有把握让全天下的青楼都关闭,不然也无济于事。
    她唯一能保证的就是只要她在一天,西宁城里就不会有这样的事儿发生。
    她会让西宁城的人都能够通过正常的工作赚到钱,吃饱肚子。
    所以,住不住青楼旁边,季星燃其实并不在乎。
    这个时代的人,一边消费着青楼的女子,一边又嫌弃她们不够体面,可这不就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吗?
    季星燃的态度并没有引来大家的意见,毕竟在西宁城呆久了,那点儿平等的意识多少还是浸润进去了的。
    季星燃乐呵呵地笑道:“还有啊,往后咱们西宁城的东西要销出来,京城肯定是一个大渠道。”
    “而自古以来,都是女人的钱最好赚。”
    放在二十一世纪,那就是女人跟孩子和宠物的钱最好赚,现在不是孩子手里没钱,也不流行养宠物吗?
    那自然就是女人的钱好赚了。
    季星燃坦诚自己的想法:“我们这种身份,只怕接触不到京城中的贵女,所以打开市场还得从酒楼街开始。”
    徐徐图之。
    季星燃吧啦吧啦地说着自己的计划,杨璎珞等人都傻眼了。
    半晌,杨璎珞才一拍甘继舟:“看吧,就说城主那能一箭双雕的事儿,从来不单跑。”
    这一个脑子就要往后想至少三步的事儿,杨璎珞表示:算了算了,我不行,懒得理你了。
    大家把门面房收拾出来,晚上简单吃了点儿外面买的东西,留下了守夜的人,便早早休息了。
    即便是有马车,从西宁城走到京城也花费了两个月的时间,路上免不了担惊受怕,精力消耗巨大。
    这会儿终于到了京城了,不用想着防备这个防备那个,会不会不能赶到京城,是不是明天就要重新启程……因而大家都饱饱地睡了一顿。
    第二天一早,季星燃起床就顺便拍醒了杨璎珞:“走,逛街去!”
    今天她们要去女官们常待的地方看看,为上朝做准备了。
    第496章 番外之季星燃游历记(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