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208页

      众人看着李孝恭,要解决问题,不要空谈。
    “我倒是有一个办法。”李建成脸色铁青,眼睛放光。
    “西突厥!”他从牙缝中蹦出了三个字,“西突厥有牛羊!”
    “这是要向西突厥买牛羊?”刘文静有些彷徨,西突厥贪婪,不知道要花多少银钱才能买来足够食用的牛羊。
    “不,我要进攻西突厥!”李建成大声的笑。五六百万关中人没有办法消化?那就打西突厥!若是打赢了,西突厥有牛马羊,若是打输了,就没有五六百万张嘴等着吃饭了。
    “赢了,我就自称西突厥的可汗!”李建成身上气势勃发,向东夺回关中,坐看中原厮杀的可能性已经不存在,那就只有向西进入西突厥的地盘。
    “输了,我就向西突厥称臣,打开中原的门户,放西突厥入关中。”李建成脸色狰狞,到了绝路上,他有不惜一切代价的决心。
    李孝恭等人互相看了一眼,这太原李家走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向西进入草原或者是一条活路。
    “当年五胡乱华,多少蛮夷被打得向西逃窜,西边定然是有生路的,今日,我太原李家也要向西杀出一条生路。”李建成决定拿一切豪赌。
    ……
    长长的队伍慢慢的走向大散关,关中百姓个个放松的很,离开了必死的关中,到了仁义无双李建成的地盘不用干活就能活下去,简直就是天堂。
    “我绝不去酒楼闹事,我只要吃救济粮就好。”有百姓大声的道,关中各地的酒楼等店铺是如何完蛋的,关中百姓人人都记得,绝不会重蹈覆辙。
    “对,我们不是那些低贱的关外百姓,我们关中人是有见识的,我们会凭借我们的双手重新创造新生活。”有机灵的百姓想清楚了未来,好吃懒做是人类的天性,但是白吃白住的仁义之下只会带来所有人的毁灭,不如想开点,老实的工作,老实的种田开荒,这生活就会越来越美好。
    “我们关中人有的是人才,哪里是那些贱民可以比的,我们就算去了异乡,就算一无所有,你大爷还是你大爷,用不了几年就能重起炉灶!”有百姓自信无比,见识决定了一切。
    关中百姓们兴高采烈的说着,虽然陇西的生活绝对没有说的这么轻松,但是他们必须想得这么轻松,否则失去一切的巨大压力会立刻让他们崩溃。
    人群中,书童忽然放声大哭:“少爷,你死得好惨啊。”一群关中百姓很理解,看服装就知道了,这个大哭的人是某个门阀世家的小书童。
    “想开点,以后打回关中,杀了胡雪亭,扒了她的皮。”一群关中百姓劝着。书童哭喊:“我家少爷不是胡雪亭杀的,他是死在了陇西。”一群关中百姓有些尴尬,又有些愤怒,你丫与陇西有仇,还要混在我们当中,是想要连累我们吗?
    书童继续嚎哭:“我家少爷跟着李建成去了陇西,每天只能喝一碗野菜糊糊,天没亮就要起来干农活,晚上天黑了还要在房间里编草鞋,原本一百五十斤的大汉啊,死的时候只有六十几斤,他是活活的饿死的啊!”
    一群关中百姓惊慌了,什么意思?
    “我家少爷写来的书信中说了,陇西没有粮食,全靠吃野菜啊!”书童捶胸大哭。人群中一些托儿站了出来:“对啊,陇西这么贫穷的地方,哪里有吃的啊,李建成带了百万流民去陇西,吃什么啊,肯定吃野菜都吃不饱。”“我就说那些跟随李建成去了陇西的门阀公子贵女怎么不见一个回来的,原来全部饿死了。”
    关中百姓开始惶恐了,怎么想都很符合认知,关中都容不下百万流民,贫瘠的陇西又怎么能养活百万流民?
    “就那群只吃不干的懒汉,陇西能有多少田地?”某个关中百姓喃喃的道,实在不信陇西的未来。
    “我们今天去了陇西,只怕野菜都没得吃了,用不了几天就会饿死。”书童继续大哭。
    附近停下脚步的关中百姓越来越多,深思之下,完全想不到的未来展现在了眼前。
    “那怎么办啊?胡雪亭要饿死我们,陇西又没有粮食,难道,我们要吃草根啃树皮,易子而食?”某个关中百姓脸色惨白如纸,浑身发抖。好些百姓紧紧的抱住了怀里的孩子。
    “打不过骁骑卫,还打不过一群吃野菜的陇西人吗?”某个托儿大声的喊。“我听说吃野菜的人没有力气,瘦的像竹竿,我一个可以打他们三个。”
    关中百姓们用力的点头,却又半信半疑。
    “你不会是忽悠我们的吧?”某个托儿站出来,厉声的指责。不少关中百姓用力的点头,说不定这个小书童是胡雪亭的奸细,专门负责造谣的。
    “是真是假,你们只要记在心中,到了陇西一见就知道分晓。”书童泪流满面。“当你们开始喝到野菜糊糊,就知道我又没有说谎了。”一群关中百姓点头,确实如此,真假很容易分辨。
    “只要喝上一次野菜糊糊,人就会拉肚子,浑身没力气,再也不能反抗了。”书童继续嚎哭,“我家少爷就是喝了几次野菜糊糊后,明知道继续下去是死路一条,也没有办法反抗了。”
    一群关中百姓默默的点头,吃野菜糊糊怎么可能有力气反抗,自然是只能走向死路了,人人用力的记住,若是真的遇到野菜糊糊,那说什么都要立刻与陇西翻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