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页
供销社的售货员一边用牛皮纸把扯好的布包起来,一边儿跟沈荷唠嗑。
这年头,能在供销社当售货员那可让外人羡慕了,又是铁饭碗,工作还轻松,一个月二十八块钱的工资,就站这儿卖卖东西就能轻松赚到了。
有不老少的售货员上班的时候,扯了毛线球在柜台后面勾毛线,来了顾客可是爱答不理的,谁让人家是铁饭碗呢。
态度好不好那可是分人的,谁让姜四这小子是个社交高手,跟县里好多供销社售货员关系都挺好,这个女售货员还拜托姜四捎了好几回包裹给在京市读书的弟弟,还是免费的,这不比寄邮包省钱?
欠了人情呢,售货员见到姜四带着老母亲来供销社,那脸上的笑啊就没停,再加上老太太买东西也爽朗,看中了就下手,从不跟有些老太太一样,抠抠索索在边上看半天,问东问西,完了撇撇嘴嫌贵走人了。
一样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太太,啧,那差距不是一点儿半点儿。
老太太挑了布,又道家里没灯油了,娘俩买了三斤灯油,姜四看柜台里有蜡烛,索性掏钱买了两袋,要是家里灯油用完了一时买不到,一大家子总不能抹黑儿吧,多少备些也是好的,这小子还买了一条粉红色的纱巾,一看就是给赵满买的。
这年头,就是城市姑娘里,纱巾也算是奢侈品了,不少姑娘都是结婚的时候家里人才给扯上一条,让闺女出嫁的时候,喜气盈盈当个漂亮的新嫁娘。
自然了,结婚买就买红色的,平常时髦的城里姑娘买呢,就是买粉色跟白色的,这样才能显得好看靓丽,别具一格。
就是这纱巾太贵了,一条就要五块钱,好些姑娘都舍不得。
姜四财大气粗,买一条还不觉得有啥,还想再来一条送给老母亲呢。
“娘,这纱巾好看不?给您来一条?”
售货员也在边上帮腔,“可不是,阿姨你带着这围巾一准有气质。”
“老好看了,跟干部家的老太太一样。”
老太太瞅了瞅那红艳艳的围巾,忙摆手拒绝表示,自个儿年纪大了,这样粉嫩娇艳的颜色还是留给年轻大姑娘吧。
她老婆子可不想走在村里的道儿上,让村里的老头头老太太围着她问,“粉色娇嫩,你如今几岁啦,咋还扮嫩呢?”
姜四就很遗憾。
遗憾归遗憾,好大儿也不能说啥,左右娘不喜欢这个,指定还喜欢别的东西的,只要娘喜欢的东西,他就都给买下来!
老太太可不知道好大儿心里想的啥,想着家里的香胰子用光了,挑了四块茉莉花味儿的香胰子,上海蜂花牌的,一块三毛五,三块新毛巾,两斤白糖,一斤红糖。
在售货员的送别声中,母子俩又拐路去了趟副食品店,秤了两斤江米条,一斤蜜三刀,还有家里崽子们最喜欢吃的牛奶糖和橘子糖,江米条也是崽子们的新爱,金灿灿的,表面裹满白糖,咬一口嘎嘣脆,又香又甜。
来了县城少了啥也不能少了肉,姜四掏出肉票,割了两斤肉,另要了两个猪大骨,看豆腐坊的豆腐冒热气,也买了两块。
老太太在前头走,姜四小包扛大包还不忘了搀着老母亲,“娘,东西买齐了,咱回吧?”
“回,县城再好也比不上自个儿家舒坦。”
说是忙乎了一上午,其实现在才十点,早上娘俩走的早,六点钟就从家出发了,骑着自行车来回不到一个半小时。
母子俩到家的时候,刚到晌午,大溪村家家户户都准备烧饭,炊烟袅袅的小山村坐落在翠野的山坳中,宁静又安详。
沈荷离家也才不过半天功夫,就觉得自个儿好像离开好长时间了,一看到熟悉的小山村,心里那个亲切感就别提了。
不光老太太这么觉的,今个儿一早,老姜家一家子送了老母亲跟小四出了门,一家子干啥都没精打采,总觉得心里空落落的,没有个主心骨儿。
就说陈秀英妯娌仨吧,家里没有干粮了,妯娌仨一个揉面,一个添水,还有一个要在灶膛跟前烧火。
姜大兄弟俩临出门,妯娌仨还在揉面,等到下工回来,这仨当妈的咋还没把今个儿的二合面馒头蒸出来?
姜二放下锄头,往灶房里探头看了一眼,嘿,面盆子里的面团还在,人不见了?
哥俩在家里寻了一圈儿,在老母亲平时最喜欢带的小菜园里找到了妯娌仨。
哥俩就问上了,“不是,你们不蒸馒头在这干啥?”
“唉,娘不在家我们蒸馍馍都没劲儿。”
崽子们也懒懒散散,一个个撑着小下巴坐在板凳上,望着院门等奶奶回来。
行啦,一家子也别在家里等着了,干脆一块儿到村口等着吧。
这不,姜四刚骑着自行车出现在村口竹林小道上,眼尖的蛋娃儿就扯着嗓子喊起来了,“我奶回来了!”
“娘,还真是娘。”
“小四也在呢。”
“嗨,咋买了这么多东西呢?”
一家子就跟打了鸡血一样一下子精神起来,还没等自行车停稳呢,一群人就巴巴围了上去。
“娘,您累不?儿子背您家去吧?”
“娘,喝水,这是蜂蜜水从家里带来的。”
“奶!”
“奶奶。”小四丫原本让姜二抱着,这会儿看见亲爱的奶奶了,立马扭着小身子抱着老太太不撒手,“四丫可想你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