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5页

      问题被她抛了不少,沈寻每每想答了,她又丢出一个,他答都来不及。但小姑娘的声音很有活力,说个不停,有种久违的怀念。
    后来,蒋舒艺的彩虹屁不要钱一样丢出来,他耳根发热,不自在转过身。之前是隔着屏幕,这会儿却是实打实真人面对面,他实在听不下去。
    “过两天会官宣。”沈寻忍不住打断。
    蒋舒艺没来得及脱口的问题卡在喉咙口,就……这么敷衍和冷淡啊。
    她彩虹屁吹得好累的啊。
    “好的吧。”她哭唧唧的表情。
    沈寻一噎,好声好气,“官宣前我第一个告诉你。”
    蒋舒艺瞬间又高兴了:“好的呢!”
    她再接再厉套近乎:“我看到你头像是只美短,自己养的吗?我以前也遇到过一只萌萌的美短,可惜,两年多没见了。”
    沈寻等她说完:“嗯,我母亲养的。”
    眼见着她没完没了聊下去掏他“家底”,他干咳一声,指了指节目组,“差不多要拍了。”
    “哦,好的吧。”
    “你先回去。”
    蒋舒艺:“……”
    倒也不必这么避嫌啊。
    她不甘不愿回去,打开打入冷宫许久的手机,第一条消息就发给蒋铭洲。
    【蒋舒艺:沈寻根本就没有跟孟佳音谈恋爱!】
    为了表达她对蒋铭洲的谴责,她一连发了十个表情刷屏。
    蒋铭洲狡辩:你只说感情关系,又没说谈恋爱。
    蒋舒艺:……
    好气哦,之前白气了呢。
    【蒋舒艺:沈寻说了他不喜欢孟佳音。】
    这回蒋铭洲回得不大快:哦。
    还是简简单单一个字。
    蒋舒艺又生气了,为什么不按套路回一句:我也没说他喜欢孟佳音啊。
    她不禁开始怀疑,沈寻不会骗她呢吧?
    傍晚开拍,节目组点了外卖,又在帐篷边上放了个长方形桌,蒋舒艺被安排坐在宋词身边,她另一边是季如栩,沈寻恰好在她对面,正跟魏军聊天。
    被镜头环绕,就确实还挺没有食欲的,蒋舒艺又挑,家里有爸爸专门请来的厨师,出去也都是顶级会所大厨,就这么个外卖,压根入不了眼。
    几个人聊天她也插不上话,便乖乖坐在一边,安静听。
    “你用的是哪款香水?”宋词冷不丁问。
    蒋舒艺乖乖放下筷子:“是我自己配的。”
    宋词有些遗憾,礼貌笑笑,没有多问。
    蒋舒艺想了想:“宋老师,您喜欢的话回头我给您带一瓶。”
    宋词挺意外:“好啊,谢谢。”
    想起沈寻的嘱托,她看着无人搭话的小姑娘,心一软,“我只是觉得味道很熟悉,跟《雨后》很像,但更清新一些。”
    “您喜欢《雨后》?”蒋舒艺比她还惊讶。
    宋词点点头,笑,“应该说是我喜欢调出《雨后》的调香师。”
    “真意外。”
    “意外吗?”
    蒋舒艺忍了又忍:“毕竟Fay很年轻。”
    宋词不赞同:“好的调香师跟年纪无关,我更喜欢她五年前参与的《化蝶》,可惜……”
    她眼里都是赞赏,却又沉浸在《化蝶》没有落上Fay名字的惋惜中,一时没察觉身旁的小姑娘正看着她,笑容都快咧到后脑勺了。
    “没什么,我很欣赏她。”宋词没有多说。
    两个人说白了并不熟,没有到互相分享的地步。
    蒋舒艺忙不迭点头:“宋老师眼光真好。”
    她美滋滋,连不老女神都喜欢她。
    这会儿的宋词在她眼里整个都闪着光,比沈寻更有吸引力。
    女神真好看,女神真棒!
    沈寻余光关注着蒋舒艺,怕她不自在,话题几度欲引过去,却发现小姑娘的注意力都黏在宋词身上,一个眼神都没分过来。
    倒像是蒋铭洲说的三分钟热度。
    “各位老师,我们来玩个游戏。”节目组拿着台本解释,“为了增加各位老师之间的了解,我们节目组特别制定了问答环节,大家一起把答案写在面前的小本子,我说一二三一起打开。”
    工作人员送上纸笔。
    挺无聊的游戏,为了各自的人设形象还未必会说真心话。
    “最喜欢的颜色。”
    “最喜欢的水果。”
    “最喜欢的一次旅行。”
    沈寻的资料里季如栩为了维持身材不爱吃水果,这会儿答案上却写着车厘子,还解释恨不得一天吃三斤,至于最喜欢的一次旅行,一个个不是说参加的节目,就是陪着父母去的旅游。
    蒋舒艺:……
    “我们这次的节目会入住不同的民宿,也会进入到村民家中直观体验生活,所以,不知道各位老师在过去的旅行中,住过印象最深的民宿是在哪里?”
    众人低头写答案,蒋舒艺犹豫了一瞬,想起至今已经在微信里躺列了两年的账号,写上答案。
    “好,请各位老师亮答案。”
    六个人一齐举起面前的本子,镜头下,毫不夸张的安静。
    空气都仿佛凝固。
    就那么几秒,众人目光默契落在沈寻和蒋舒艺身上,或是惊诧,或是压抑的八卦,更有些许意味深长。
    西塘——沈寻
    西塘——蒋舒艺
    第六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