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夫妇的七零奋斗录 第84节
下午她去银行存了三百块,加上之前的钱,户头上已经有了一千二百块,也算家境殷实。要是没上大学的话,她跟陈爱学这会儿估计在盖新房了。但进了城,去了京市,又怎么甘心死守在农村?
存完钱,她去了趟书店,顺手拿起最近的报纸翻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在皖省一个小村子,搞起了大包干!分田到户,家庭承包公家的土地,自负盈亏!
这可是胆大包天,阳奉阴违啊!
显然,他们也知道自己不对,按了手印后就悄悄地搞,直到去年秋天有了大丰收。
79年,小刚村的收获了粮食13.3万斤,是搞大包干前的四倍,油料产量3.5万斤,是从前20年产量的总和!
并且他们交齐了公粮,这是搞合作化这么久以来,第一次完成任务!还归还了从前的贷款800元。
此外,小刚村里人均收入400元,是搞承包前的18倍!
种种数据都远超当前的全国平均水平。
难怪他们有底气上报,这样的成绩太亮眼了。
报纸的正中间,是省里领导春节到小刚村考察的照片,家家户户的粮食都囤满了仓库,看着真令人羡慕啊。
就是不知道小刚村这个模式,其它地方能搞吗?
没过多久,广播里也报道了这件事。
第一次听到时,队员们是不相信,地还是那块地,人还是那些人,怎么会突然增加那么多粮食?肯定是虚报,“浮夸风”又来了,要批评他们!
但报道还在持续,有些人从县城拿了报纸回来,众人看到后,心头生疑,有些相信。
直到某一天,城里人在新闻联播上看到了这个消息,终于彻底相信了!
城里人也有几个乡下亲戚,这事就这么在乡下传开了。队员们彻底相信后的反应就是立马跑到大队办公室,签字摁手印,“我们也要分田,我们也要搞大包干!”
队长急得焦头烂额,“大伙儿不要激动,这个还没文件,还不能搞。”
大伙可不信这套,想法很坚定。
“为什么不能搞?别的地方就能搞,咋咱们这儿就不行呢?”
“我不管有没有文件,我就是要分田,我要吃饱饭!”
“你为啥不给我们分?是不是你怕分了田,你这队长就耍不起威风了?”
……
队长:我想骂人!
但骂人解决不了问题,还得耐心安抚,眼看大伙儿的情绪越来越激动,他实在是招架不住,只能使出一个拖字诀。
“这样吧,我去公社问问,帮大家转达意见,成不?”
大伙一听去公社反映,找上级了,看来有门路,暂时被安抚住。
此时公社那边已经聚集了好几个生产队的队长,都是来反映这同一个事情的。
公社领导也做不了主,只能往县里反映,县里又继续往市里报,市里往省里递。
这种事又哪是三五天就出得了结果的。
因为队上还有民兵队,所以不管队员们多么想分田到户,但没有文件指导时,还是不敢硬来。
时间就这么一天天拖过去了,转眼间雨水到了,该准备春种的事了。
诉求没有得到满足,大伙提不起什么精神种地。
这哪行?这一季的庄稼耽误不得。
队长劝说没啥效果,只好让老书记出马。
队上的老书记就把大伙召集起来做思想工作,劝大家春天里好好干,说假如秋天等来了分田的文件,地里却荒着,咋办?地给你了,你却没有粮食收,还得交公粮,这就是大伙想要的结果?
大伙一听,好像是这么个理,又都振作起来,好好翻地。
正月即将结束,林若云和陈爱学也准备回校了。
虽说分田到户的声势很猛,但也没削减吴氏学习的兴头,她认真的程度比得上村里要参加高考的娃娃,效果也是立竿见影,林若云给她带回来的那几本书,她竟然能认识大半字,不会的就查字典。
这字典是老物件了,还是当年林若云备战高考时买的。
今年吴氏抱了六只猪崽,大嫂抱了三只,二嫂家中只有陈爱军一个人,加上二嫂又有工资,就只抱了一只。
数量增多,所以家里又修了几间猪圈。陈爱学学了两年建筑,审美水平提高不少,这回重新修的猪圈比从前的好看、实惠多了。
两人便多留了些日子。
***
年前在娘家呆了挺长时间,返校时林若云就不打算再去了,当然年礼还是要送的,在家时就寄了邮政包裹。
火车直接到的京市。
到了学校,竟然在宿舍里看到两个小孩子。
“你家的小孩啊?”林若云便问陈曦。
陈曦摇头,指了指上铺,“是秋菊姐的孩子。”
过了一会,去楼顶晒被子的郑秋菊回来了,领着两个孩子下楼吃饭。
林若云在窗户边瞟了一眼,他们仨下去后,跟一个男人会合了。男人手边拎着大包小包的行李,还有被子,这模样是……打算留在京市?
等郑秋菊回来,林若云就问出了心中的问题。
“秋菊姐,你家属是调到京市来工作了吗?”
郑秋菊哈哈一笑,“调什么调啊?他就是一农民,哪来的工作,不过他确实要留在京市了。”
“留在京市?没有工作,怎么维持生计呢?”陈曦性子直,大大咧咧的问了出来。
郑秋菊无所谓的说:“摆摊呗,那些回城的知青不也没工作嘛,照样活下来了。我男人会修自行车、会擦皮鞋,有这个手艺在,不怕没饭吃。”
林若云细想觉得还是有些不对劲,“班长,你怎么着急把姐夫接到京市来?之前你不是说等毕业分配后,有了房子才接他们过来的吗?”
陈曦附和道:“对,这里头是不是有猫腻?你们家挖到了金子,发财了?所以才搬到城里住?”
郑秋菊哈哈大笑,“陈曦你这脑子一天瞎想什么啊,你咋不去给给故事汇投稿?”
笑过后她才说,“好吧,我也不瞒着你们了,但是你们可不能往外面传。”
有大消息?
屋里两人一下紧张起来。
“我是听秦老师说的,有些好单位缺人得紧,打算今年就要订一些学生去单位实习,等不到大四了。”
“班长,你的意思是说,咱们有可能提前毕业?”
“对。你俩可要好好表现啊,要争取被好单位选上。”
“呀,那我上学期还补考了,会不会有影响啊?”陈曦有些紧张。
“这个…我也不知道,估计是看综合的吧。”郑秋菊又看向林若云,“你就不用担心了,年年拿奖学金,肯定有好单位。”
漂亮话谁都爱听,林若云心情大好,“班长也是啊,你工作经验丰富,能力好,老师们对你评价又高,肯定能分到好单位。”
“但愿吧,希望我们都能有个好单位,早点毕业。”
早点毕业,早点领工资,早点住进单位宿舍。
这真是个简单而又朴实的愿望。
***
三月下旬,奖学金发下来了,林若云和陈爱学决定去买一个照相机。这是从大一开始他俩就想买的东西,不过后面花钱的地方太多了,买这买那,手里一直没凑够相机钱。
起初他俩准备买个二手的,价格便宜也不用辛苦找工业券,后来有个同学的二手货用了几天就发现出了问题,拿去维修,修理的老师傅说这个是之前就有的毛病,那位同学被坑了。
夫妻俩吸取教训,本来就对相机没什么了解,还是不去赌万一了,老老实实多花点钱,买一个新的,虽然贵点但是有质量保证啊。
时下扶桑货很流行,这些电子设备不仅质量好外观也好,但价格太贵了,夫妻俩的钱只够买最便宜的东风牌,一台160,尽管是最便宜的却也要一个工人三个月的工资。
普通人为了买一百多块的东西,需要省吃俭用好几个月,但在沿海,那里的人却是挥金如土。
去年鹏城成为特区,获得了3000万的开发经费。听着挺多,但这点钱对于300多平方公里的特区来说无疑杯水车薪,连水电路这几个基本问题都不能解决。
想要发展就得搞钱,当地冥思苦想,终于想到一个法子,那就是出租土地。
这件事的性质比小刚村的包产到户还要大逆不道,但当地人终于在马列文集中找到了支撑,“消灭土地私有制,并不要求消灭地租,而是要求把地租转交给社会。”
元旦那天,鹏城和港城展开了土地房产合作。
双方合作的第一个项目是“东湖梨苑”,在春节期间开盘售卖。
一套房面积5、60平,总价高达五六万,对比之前纺织厂的福利房,简直是天价,但它销售异常火爆。还没有动工,仅仅靠着设计图纸,就在三天之内把第一期的一百零八套全部卖空了。
这是国内的第一个商品房小区,自然会引起建筑行业的人关注。
陈爱学看完相关的报道,就对林若云说:“我想暑假去鹏城看看这个项目。”
他要看看,港城那边的设计到底有多大魔力,竟能引得人不惜天价竞争。
“好,咱俩一块去,我也想看看那边的热闹。”
“东湖梨苑”的销售方案很是新奇对于内地来人说,买房送户口,一次性付款打九五折,不仅可以搞分期付款,还送物业提供安保维修,种种花样简直是闻所未闻。
此外,从报纸上看,南方经济真的很活跃,那边出现了不少“大王”,他们创办企业、广泛招纳工人,带着许多人发家致富。
林若云也想去看看,去见识一下新世面。
就在夫妻俩都蠢蠢欲动,一心向往南方的时候,晚点名上的一则新通知让两人把注意力再次放回到学校。
教育部要举办全国英语竞赛了!
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竞赛的获胜者,有机会公派出国留学!
出国,留学!这两个词彷佛巨石落入湖中,掀起巨大的水花。
第83章
“老师, 是不是只要获得竞赛第一名就能公费出国留学了?”
秦玉河笑着摇头,“出国是为了学习国外的先进知识和经验的, 肯定需要学习能力强、思想素质过关的同学, 英语竞赛成绩只是其中一个考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