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24页

      今日宫外送了几大箱子东西进来,没过多久谢意那两千本藏书又送进了东宫,让游奉云没明白游玉岁想做什么。
    “今日来,正是为了给父皇看这样东西。”说完,游玉岁便让霍西陵将铜活字和印刷出来的新书呈上去。
    游奉云看着印刷出来的书本和木框中可以随意挪动的铜活字不由睁大了眼睛,他拿起一块铜活字道:“你出宫便是为了这个?”
    “是。”游玉岁开口回答道。
    游奉云手中的铜活字重量十足,想到之前游玉岁运进东宫的几个大箱子,想必装的全是这些铜活字。
    细算一下,这些铜活字可谓是造价不菲,太子真富,有一瞬间,游奉云嫉妒了。
    “这些东西造价不菲,你怕是回不了本。”游奉云开口说道。
    只见游玉岁道:“我准备用这些铜活字印完世家的藏书后,准备在聚贤阁开办书局低价出售常用的书籍和快速印刷各类畅销话本。”
    将常用的书籍低价出售快速占领市场,而那些长安城就行的话本游玉岁的书局则是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印刷出来,写书人今天写完明天就能大量出货,就算卖得稍微贵点,也没人会说什么,这利润就多了起来。
    游奉云听完沉默了,他只是让太子去收书,没想到太子给自己找出了一条生财之道。
    作者有话要说:
    游玉岁:看我用低价把那些书局卷死!
    读书人:感谢太子殿下!呜呜呜,买书便宜了好多,字迹清晰,装订完美,我永远支持聚贤阁书局!
    长安贵女:感谢太子殿下,出话本出得好快,再也不用听见写书人写完了但是书局还没印刷出来这种伤心的消息了。
    活字印刷术为小说剧情需要,不是主角一个人的发明创造。
    活字印刷术是一种古代印刷方法,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才发明的。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北宋庆历间(1041年-1048年)中国的毕昇(970年—1051年)发明的泥活字,标志着活字印刷术的诞生。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人,比德国人约翰内斯·古腾堡的铅活字印刷术早约400年。元代王祯成功创制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明代中期,铜活字在江苏南京、无锡、苏州等地得到较多的应用。——源百度百科。
    第64章
    游玉岁在美滋滋地和游奉云说完自己的赚钱大业后,在游奉云“你怎么可以和民争利”的目光中得到了来自游奉云私库的一笔钱。
    聚贤阁书局,他游奉云投了,但是有个要求就是把活字印刷术的成本压下来。
    毕竟一套铜活字就要耗费几千斤铜,虽然好保存,但是造价昂贵,并且太过笨重。
    对于这一点,游玉岁决定交给自己聚贤阁那群人才们,毕竟他们才是专业做这些的。
    “父皇还觉得儿臣聚贤阁招揽的不是人才吗?”游玉岁在拿到了游奉云给的钱后一脸认真真诚地开口问道。
    游玉岁看似是想要游奉云的夸赞,其实他在报游奉云在聚贤阁一边啃着大猪肘子一边教训他的仇,让游奉云承认自己做错了,而他是对的。
    游奉云看着底下状似想要夸赞的儿子有些心梗,承认他错了,绝对不可能,于是坐在案几后面穿着玄色衮服的帝王沉着脸开口道:“若是你的心思用在正道上,朕也不至于现在这么劳累。”
    可惜的是,他这个儿子的心思就是不用在正道上,非得他逼着他才做事,做出成绩的事还只是为了让自己偷懒。
    游奉云有一瞬间看游玉岁有点糟心,在游玉岁开口要赏赐的时候,随便给点东西就让人滚了。
    等游玉岁离开后,在游奉云身边伺候的安海公公道:“殿下可真是聪慧过人,陛下有福啊。”
    安海公公一下子拍了两个人的马屁,还在游奉云面前说了游玉岁的好话,让游奉云的眼角不由带上笑意。
    到目前为止,游玉岁是比较让他满意的一个儿子,只不过心太软,不够狠,帝王该有的刻薄寡恩薄情寡性,他一样都没有。加上他世家出身,若自己心不够狠,这天下迟早变成世家的天下。
    这样心软重情,迟早会变成帝王路上的拖累。而且,他的身体太差,太医院的药犹如流水一般送进东宫,可他的身子一点起色都没有,他派过去给太子诊脉的太医每一次诊脉都是同样的结果。
    游奉云叹息一声,然后对安海公公道:“今日去惠嫔那里吧。”
    安海公公眼皮一跳,轻声应了一声是。然后在心中暗暗揣摩帝王的心思,自己刚刚夸了太子,陛下就要去惠嫔那里,难道是……
    这天下的格局终究还没有定下来,是他太心急了,陛下年富力壮,考虑继承人的事还是太早了。
    游玉岁对游奉云“孩子全都养废了,不如再生个孩子重头开始养”的心思还不知道,他回到东宫之后,聚贤阁的人便送来了一样东西请他亲自查看。
    聚贤阁的管事等候在东宫之中,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他原本只是一个管理商铺的管事,后来被太子殿下看中去管理聚贤阁的生意和一群人的吃喝拉撒,这进东宫还是头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