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页
杨教官说,乡试八股文题目与童生试阶段的八股文题目大相径庭。童生试阶段的八股题多是“小题”。所谓小题,即题目是几个字或者一句话,这句话通常截自四书里的一段,或截上或截下或截上下,有的甚至这段文里截一小句那段文里截一小句,两小句再拼凑成一句,此谓之截搭题,而小题多为截搭题。
乡试会试正好与其相反,乡会试多“大题”,所谓大题,即用四书中的数句或一整段为题,也有两段或三段四段合题,总之大题就是题目字数多的意思。
大题题义明白易解,是以好多考生喜大题不喜小题,小题的截搭题割裂文义,多晦涩难懂,考生多不喜欢。
相传本朝有一考生,童生试考了七八次才考过,之后乡试会试一次性直过,那考生就说,童生试不好考乡试会试好考,这个好考便好在八股文大题上。
蒙真今天要做的这一题便是大题,八股文有固定格式,考生只要平时训练有素,基本都能写的来,不过是写的好与不好而已。此次考题与以往考题有不同,文章字数要求比先前多了。
这试题题目有了,接下来便是点明题义,即破题。蒙真按着八股文八个部分的结构写下来,不知不觉已是午时。
他与大多数学生一样,写完试卷后检查一遍交了上去,之后收拾好书具,准备回家。出明伦堂的门时,蒙真正好与陈秋石一前一后,没错,就是那个与蒙真不对付的陈秋石,他也考中秀才来县学进学来了。
陈秋石瞅了蒙真一眼,面色不虞,不发一言走掉了。蒙真也才不会理他,自顾自往大门走去,邓博文随在其身后,“蒙伯伯,一道走罢。”
这次他们青山书院一共中了四名秀才,薛明期与冯姓同窗去了府学读书,蒙真和邓博文则来了县学。
这会儿二人从学里出来,坐在回家的马车上,邓博文问:“今日考题,蒙伯伯感觉如何?”
蒙真说了句“还好”便不再言了,八股文大题较为齐整,题义明了,学生很容易破题,文章除了字数要求有点多,其他跟他们平常练习时并无两样。
县学与他们书院时候的课程不大一样,以前书院时一天两堂课,上午下午各一堂,县学只有上午一堂课,下午为学生自修时间,虽为自修,但是学里要求学生必须到校。
蒙真他们这一批新入学的秀才还好,不管有无教官看管,每个人基本都按时按点入校温书学习,往届那些秀才生可就没这么自觉了,想是在学里呆的时间长了疲怠了,除非学校有什么重大活动或者重要考试,他们才过来凑回数,其他时间要么闲在家里,要么忙着生计,不然很少天天来学校,不过这样的学生只是少数,大多数还是规规矩矩每天都来学校的。
学校里有一尊经阁,专门藏书的地方,位于明伦堂后面,所藏书目除了与科举相关的儒家经典,还有大量的史籍和礼制类书籍,县学对学生的培养主要以经史为主,辅以礼教,儒学气息十分浓厚。除此外,尊经阁还藏有少量的军事类书籍,不过这个看的人就很少了。
乡试除了考八股文外,策问也是一大考点,乡试的策问题往往出自史书里的一段话,然后要考生就这段话里所发生的事件进行分析论述,这就要求考生平日里必须大量阅读史籍,不至于将来上了考场不知策问题出自哪本史书哪类事件,从而无从下笔,错失功名。
蒙真这方面的书涉猎少,下午学里自修时,他从尊经阁借了几本史书翻阅,一连数日皆是如此。
就这样,很快就到了九月初五,学政来县学考核的日子。
学政全称提督学政,主管一省(京城)的教育和科考工作,由皇帝钦派翰林充任,每省一人,三年一任,身份等同钦差,办事衙门设在每个省的省城,顺天府设京城,称提督学院。
这次考核蒙真他们的这个学政姓秦,秦学政今年新上任,今次顺天府的院试就是他主持的。院试三年两考,一般在新学政上任的第一年和第二年。
学政掌一省(京城)之学务,按期至府、州、县学考查生员的学业。顺天府下辖七个县,秦学政才在顺天府府学考查完,随后就马不停蹄赶往香河县来了,别的县里还没去。
这次考试内容主要试八股文,试帖诗,以及策问等,考两天。
考试结束后,学政根据学生成绩将其分出廪生,增生和附生。
廪生和增生有一定名额,一般各出六名,其余皆为附生。
蒙真在这次考试中得了个增生的名额,增生不供给粮食,廪生公家才给发放粮食。不只如此,成绩好的廪生还可以被选入国子监,成为贡生。
而且每年县试府试,廪生还可以为考生做保,一名廪生可为多名考生做保,从而获得一笔不小的收入,所以说,廪生待遇是非常不错的。
不过这些与蒙真无关。蒙真依旧每天按部就班上下学,不停翻阅史籍,一晃眼入学已经一个多月了。
县学里的学生不像青山书院时候的学生那样,对蒙真稀奇个不停,这些学生有的参加过多次童生试,什么样的考生没见过,有那七八十岁的老童生白发苍苍牙齿都脱落了还去参加院试,蒙真这样的并不少见,是以他们并不觉着稀奇。
县学也是一旬休一日,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为休沐日,这日九月二十五,蒙真休沐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