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页
“他们会一直记得这件事,一直记得这个恩,一直记得这笔债。不如收了他们的还银,彼此恩义两消,他们也能放下心头大石。”
胤礽嘴角勾起,说:“陵光,其实我很高兴。”
陵光:???
“你听到了吗?他说他让两个儿子都读书,女儿也读。因为他幼年读过书,即便自己没天赋也知道读书的好处。”
陵光更不明白了,这跟他们正在说的事有关系吗?
胤礽叹道:“我希望大清可以有越来越多胡老三这样的人,明白读书的重要性。我希望越来越多的大清子民能喜欢上读书,也都读得起书。
“我希望读书能够成为一项全民皆可参与的事情,而非是少数人才有的待遇。我希望知识能够得到广泛传播,走入寻常百姓家,而不是垄断在上层阶级手中。
“一个国家想要真正的强大,不能单靠我们,更不能只靠旗人,需自下而上,全民富足。这个富足不单单是生活上的,还有精神上的。
“只有知识的传播才能带来先进的人才,而唯有先进的人才能够创造先进的科技。知识的垄断只会造成人才的缺乏,环境的闭塞。”
陵光默然,陷入沉思。
最初与胤礽相识相交,一是因为他读的书只有胤礽懂,二是因为顺治临终前遗命,让他好好辅佐胤礽。可与胤礽相处越多,他就越发现胤礽的不同。
胤礽有理想,有抱负。且他的理想与抱负跟顺治不同,跟康熙不同,甚至跟所有人都不一样。
胤礽没说的是,他不只想让男子都能读书,还想让女子也可读书。
当然,如今来谈这个还为时过早,并不合适。他会等待,会努力。
他知道这项工程浩瀚,任重道远。但总有一天,它会实现。
第53章
回宫后,胤礽继续潜心学习。此前他曾向系统要了高等数学的课程视频。高等数学他上辈子学过。
按理说,上辈子的事情太过遥远,他就算记得,也当记不住多少,且回忆也会模糊才对。可不知道是穿越的问题,还是系统的刺激。他如今对前世的经历无比清晰,甚至还记得高中与大学所学的知识。
当然更遥远的幼年的生活,那确实是记不太清了。可光是拥有的这些,便已是一大杀器。
即便学过,胤礽也打算再复习一遍。等复习过高数,排在后头的还有许多,譬如线性代数,矩阵计算与线性空间;譬如泛函分析以及傅里叶分析;再譬如偏微分方程与常微分方程。
胤礽深吸了一口气,知识太多,全部学通是不可能的,他打算分阶段,分单元有侧重性地挑一些关键来学。即便如此,仍旧任务量巨大。可是能怎么办呢?只能干!
就在他埋头苦学的时候,日子一天天飞逝,很快又是一年春节。
康熙二十四年正月,开海之事传遍九州。
海上贸易之巨,动人心弦,君不见自古海贸之利乎?
民间观望了一阵,知道朝廷竟然率先开始组建皇家船队后,再不犹豫,纷纷效仿。大清就此涌起一股出海的热潮。
康熙听从胤礽的建议,皇家船队非只行货物互通之举,也可外交,与当地政权联系,建立邦谊。因此,船队人员几何,谁来负责便成了近日朝会的主要议题。
对于这些,胤礽插不上手,但对于船上携带的物资,他可就有兴趣多了。
如丝绸、锦缎、瓷器、茶叶等等,皆是出海销量保证。再有自身名下玲珑阁奇巧居的稀奇物件,也搬上了些许。最重要的一样,是水泥。
康熙得知后,不大赞同。在他看来,水泥是国之重器,这等东西该圈在大清手中,如何能流入外邦?
胤礽倒是能理解他的想法,然而两人思维方式不同。
“汗阿玛,水泥是可为刀兵,还是可为炮火?皆不能。水泥只能用来修路修桥修房修坝。若外邦得了水泥,所用之处也仅是这些。
“它并不能成为刀兵,叫外邦人得以用其刺向我国百姓的身体;更不能成为炮火,叫外邦人得以用其轰炸我国国门。
“当然,它可以强大一个国家的建筑,甚至可以形成一条产业链,壮大一个国家的经济。但那又如何呢?外邦发展的同时,我们不在发展吗?我不但想给外邦水泥,还想给他们水泥方子,生产技术。”
康熙蹙眉。
“汗阿玛觉得我大清现今神机营的火铳如何?我记得前两年,喀尔喀进贡了一柄火铳,精巧便利,听闻是从罗刹国得来的。汗阿玛觉得这柄火铳比之我们的可有优异之处?”
胤礽站起来,神色严肃,他接着道,“汗阿玛,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儿臣觉得这句话放在国家里也是一样的。不论这个国家疆土多广,军队强弱,它能成为一个国家立于世间,总归会有一些自己有而别人没有的东西。不是火铳,也会是其他。
“我们可以让他们看到水泥的优点,勾起他们的觊觎之心,然后告诉他们,我们可以给他们方子,给他们生产技术,但需要他们拿自己的技术来换。”
胤礽还保留了一点没有说。此时已是十七世纪后期,据他从系统处得到的消息。大约再过半个多世纪,西方就能发现水硬性石灰与火山灰配成的砌筑砂浆;然后会烧制出“罗马水泥”,紧接着发明波特兰水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