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页
胤礽可没忘记,刘贵人身后还有个刘家呢。
胤禔如今的手段,与从前相比,截然不同。去岁一场变故,让他改了些性子尚有可能。难道还能连智商都一块长了?
胤礽陷入沉思。
咸福宫后殿,得到消息的刘贵人微微点头,淡淡说了句:“我知道了。”
她的目光缓缓下移,落在手中的书本上。那不是供人消遣的话本,而是医书。
刘贵人神色动了动。她是喜欢医的。刘家出身不高,家境谈不上富贵,却也算殷实。
父亲五岁学医,爱医成痴。七岁机缘巧合拜了在杏林中颇有名望的前朝御医之后为师,娶了师傅的女儿为妻,也便是自己的母亲。母亲同样懂医。
她生在这样的家庭,耳濡目染,也承袭了父母的喜好。别人家孩子启蒙用的是三百千,她用的是《神农本草经》。别人家孩子幼年唱的是童谣,她唱的是《汤头歌诀》。
她拥有比常人灵敏的味觉,更有比常人要高的天赋。人生的前十几年,她一直跟着父母学医,在父亲的一众弟子里最为突出。但因为她是女孩子,鉴于各种原因,她攻略的侧重点跟母亲一样,都是妇人之症。
自十岁开始,她便跟着母亲游走在各家后院,为各家太太小姐们看诊。其中多为世家大族。能够正式步入女医之道,刘贵人本来是开心的。但很快她就发现,事情远没有她想象中那么美好。
那些太太小姐们虽请她们医治,态度却是高高在上的,语气也多是颐指气使,并未怎么将她们放在眼里,能做到表面客气,已经是极有涵养了。
那些人自视甚高,看不上她们。
那时,刘贵人是迷茫的,无措的。但没过多久,父亲便受太子重用,研制出牛痘,被封惠安伯。刘家一跃成为伯爵府。她沾沾自喜,本以为这下总能在那群太太小姐之间扬眉吐气了。
可是没有。她与母亲继续游走各家后院看诊,她们并没有多大的变化,唯一的区别也就是会笑着恭喜两句,明面上多说些场面话。但她们浑身散发出的仍旧是不可逾越的高高在上。
从那以后,刘贵人渐渐明白世家等级的残酷。刘家即便为伯爵,可底子终归差了些。她不甘,不忿,不平。她不明白,为什么她十数年努力不敢懈怠,为救治病人呕心沥血,却得不到她们该有的尊重。
甚至她们什么都不用付出,就可以凭借良好的投胎本事,得到数不清的金银首饰、珠宝玉石、尤其还得到了可以俯瞰她,让她不得不仰望的身份地位。
对比一下,她这十数年的勤奋钻研算什么?
后来,她得有机会入宫为已故孝懿皇后行针。她看到了皇宫的繁华,看到了宫中娘娘的尊荣。那时,她便想,若她成了皇妃,那些人是不是就不会再用那种眼神看她?是不是就能反过来,自己成为俯瞰者,而她们才是仰望者。
可惜那一回进宫,匆匆而来,匆匆离去,她受冲击太大,连自己的思绪都没捋清楚,又如何去谋算?
不过老天开眼,让她迎来了第二次机会。平嫔娘娘找上了她。
父母得知她的想法,皆是不赞同的。甚至父亲都准备好了,倘若平嫔娘娘不肯放手,他就去求太子出面,断了平嫔娘娘的念头。再给她寻个好人家,把她嫁出去。
好人家……
刘贵人一声苦笑。她这辈子都不会遇到好人家了。幼年她不懂事,学着神农尝百草,体内积毒,即便后来解了,却让她此生再难受孕。试问,哪家会娶一个不能生的嫡妻?
此前的几桩议亲,哪次不是刘家私底下答应了对方诸多不平等的要求,倒贴了许多东西?
她不想也不愿父母再为她的婚事不断低头,更不想嫁过去忍受屈辱。
平嫔娘娘说得不错,她要进宫,是看中了后宫的荣华,看中了后宫贵人的权势。为此,她不惜辜负父母,与家族决裂。
但平嫔以为她与刘家闹僵,就是与刘家划清界限了吗?
呵,愚蠢。父母终归是父母。就算这些年她位份低,刘家不曾进宫看过她。可她不会忘记自己身上流着谁的血。不论处在何地,不论身居何位,她都是刘家人。
所以,她同样不会忘记,是太子给了父亲机会,让父亲可以从一众满汉太医中脱颖而出,一展抱负。更不会忘记,是因为此等机遇,刘家才能得封惠安伯。
尤其,跟着平嫔能有什么好处?她是有多傻,才会与平嫔绑定,一条道走到黑?
刘贵人将医术合上,置于书架。
如今她已入宫,这些医术大多都用不着了,但她还是会偶尔翻翻,聊以慰藉。并且这门知识不断,在宫里,她也能凭自己的本事躲过不少算计。
听闻太子支持女子学医,在民间倡导女医之事;听闻这两年坊间女医医馆辈出,甚至有些女医进入医署,做到了主管之位。
刘贵人神色怔怔,若是她没有执意入宫,若是她耐心再等几年,是不是也可以……
刘贵人晃掉脑子里的想法,那又如何呢。即便现今女医的地位比以前好一些,也仍旧没有达到她想要的高度。
再说,这些年民间女医能够迅速发展,其中也有部分她的因素。
刘贵人淡淡一笑,她入宫之举,能成为太子手中的一把刀,借此为女医们劈开一条路,似乎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