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9页

      金姨娘抿嘴笑道:“太太这些日子还得伺候老祖宗……那我今日也就不烦太太了,刚巧见老爷回来等我去书房伺候,我也得去贺个节庆。”扭腰出院后,其他人也被打发出去。
    苏妙娣对王氏道:“娘,我瞧着这几个姨娘的事,竟不如让金姨娘过手得了。”王氏吃一惊,“她?”
    苏妙娣道:“金氏和周氏面上不错,可私底下却各有各的打算。前些日子为着周姨娘得脸,金氏连身边丫鬟也挠花了脸。这几日因着老祖宗几句话,她得了脸,总有些志得意满……”
    王氏皱眉道:“可不是,她已经有点子忘形了,难不成还再给她撘条天梯不成……”
    苏妙真插话来:“娘,就是因为她和周姨娘不对付,才好让她经管周姨娘的事。如此一来,她必须尽心也不能使坏,否则一旦出错,她就脱不了干系……”
    苏妙娣点头:“她只逞逞嘴巴上快活那便好,真一步踏错,刚好可以借机打压。何况年下事多,让她忙起来,那邀宠狐媚的心思也没地顾上。便是只经管三位姨娘的杂事,也有年例银子,针线礼物,洒扫请神等等事宜。她就是勤勤恳恳,未免也得出几个错处,到时全看娘亲处置。还有,万一周姨娘的胎儿有些不好,也只能怨她,到底,娘亲成日在养荣堂尽孝……”
    她语气平平,话却让苏妙真一惊。苏妙真让金姨娘管三位姨娘的事,是希望她待周姨娘谨慎些,也学会感念王氏的恩德。
    倒没想到此事虽是恩典,也能成个筏子,随便她和周姨娘哪个不规矩,都能借此打压。甚至,若王氏想要一石二鸟,既弹压金姨娘,又伤周姨娘的肚子,也未必不行……自家姐姐最后一句话,显然大有深意,娘亲不会听不明白。
    王氏慢慢道:“我儿,难为你想的这么周到,只要她们安分,我自然不会亏待她们,到底顾着是你爹的血脉……”王氏顿了下,道:“金氏既然总有空去书房伺候,想来也有空子替我担担家事……咱房里的大事便交给娣儿你总管,琐碎事务及三个姨娘的事务,却让金氏处置……”
    言毕,三人吃了点心讲几句话,苏妙真姐妹二人一同出去,苏妙真看着苏妙娣笑道:“没料到姐姐竟有这样的心肠见识……”苏妙娣道:“你可是觉得我心机深沉了?”苏妙真不意她多心,解释道:“那哪里能呢,不说姐姐这是给娘分忧,便是论起来,姐姐有点心机手段也是好事……”
    苏妙娣踏上游廊,回头笑道:“怎地说?”
    苏妙真便把自己想法道出:苏妙娣温和内敛,贞静娴雅,做一个正妻着实不难。但她心思重,身子也不太康健,苏妙真怕她以后被妾室所制,烦恼忧愁憋在心里,又没家人时时开导关心,反容易出病。苏妙娣天性宽柔,人不犯她,她不犯人,不会主动对付妾室宠婢们。若要不落下风,心机城府必不可少。这样万一出事,她虽无先手,也能后发制人——辖住下头的人,拢住夫君的心。
    如今可见,苏妙娣事事有个主意,只不过她为在室女子,又小心谨慎,并不显露出这番见识心机来。
    “那边是显贵门户的长子嫡孙,过去得理家的……又怕姐姐性格过分绵柔……今日听姐姐你一言,原是我多虑……。”
    苏妙娣听了,拉住苏妙真道:“我就明白,你也有些见识的。”
    “真儿,你为我担的心,恰如我为你担的心,我不是那等只会吟风弄月的娇小姐,扬州那位陆妍妍其遭遇还不值得咱们警醒么——平时只会些风花雪月之事,如何能理家治下?操办一场喜事,先让底下媳妇子觑空攀上她夫君,又经办得不够细致落人耻笑。自个憋闷,生生折进去一条性命我……我虽闷了些,但娘教得我都记在心里哩。倒是你,既然晓得这里头的厉害,那对这些事,也该很上些心。”
    苏妙真不意又扯到自己身上。
    她早就定下章程:嫁出去后,头件事便是——把带去的美人送给那夫君做妾。这样一来,婆婆不能说自己嫉妒;,夫君不能不感念这番大度;没过明路的丫头们不能不讨她的好;过了明路的妾自得忙着和美人争宠;而她带去的人,只要父母家人仍在伯府,总归不能叛主。
    便笑:“横竖我还有几年呢,到时候慢慢学就是了。”近到身前悄悄道:“或者姐姐嫁出去后,时不时教我些新妇的规矩,就够我受用的了。”
    这番话惹得苏妙娣红到耳根子,果不好再往下说,过来要拧她,两人在廊下笑闹半晌,称心寻过来找苏妙真,说苏问弦有事相谈,二人方散。
    ……
    时至腊月,京里下几场雪。
    那千本余书逐渐送完,京里家贫士子对苏问弦已然是钦佩感激,赞赏不已,甚至有那等童谣,赞其孝心善心才心……
    苏妙真自从冬至便赖在养荣堂侍疾,但消息并不阻塞,全因苏全时时回府带些东西与她,她问外头的事,苏全不懂遮掩,几乎有问必答,甚至把《贞观术士录》的相关鲜事也讲来听。
    “……那几个道观被挤得不成样子,可见一斑。”
    苏全坐也不敢满坐,道,“可见咱们少爷的才……”话没说完,在心里抽了自己一个巴掌,这书和少爷有关的事如何能给五姑娘讲得,少爷把这事看得那么重,又赔笑道:“我是说,聚珍一事,我们三少爷如今无人。听说三日前,顾老太爷都上书御前,请大内书坊试行其法,再由各地官刻领一时之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