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35页

      “好好好,重赏,西苑的所有人都重重有赏。”陈老夫人高兴的宣布。
    喧闹过后,室内一片静默。大家都高抬腿,轻放脚,不想惊醒沉睡的人和婴儿。
    陈家老二陈怀忠赶回来的时候,一切已经尘埃落定,母子均安。
    陈怀忠知道自己做了爹,高兴的围着外边风院子转了好几圈。
    这是他的第一个孩子,还是嫡子,可见内心有多么的激动。陈家是大雍朝的诚国公府。现在的诚国公是莫忠的爹莫友和,诚国公府是军功起家。已经传承两代,到了莫忠这一代将是第三代。
    晓晓睡得昏天黑地,直到傍晚才慢慢醒转。借着外边灯火,晓晓扭转头,看着身边的孩子,晓晓撇撇嘴。自己一来是喜当娘。
    晓晓远转灵气,不停的疏通,身体里面一股细细的细流,在七经八脉里面开始滋养。身边的孩子,“嘤嘤嘤”的好像要醒来,外边的丫鬟也似乎没有听到。
    抱住孩子轻拍几下,开始自己喂奶,初乳是对孩子最好的。可以提升孩子的体质。
    小家伙嗒嗒嘴不停的吸吮,吸吮的比较急,嘴角还流下一些出来。
    喂完奶,晓晓轻拍小家伙的背,小家伙闭着眼睛似乎很享受。
    第二日天亮,一夜睡到天光,晓晓的身体已经全部修复好,一粒丹药下去,身体内的污垢,也逐渐的排了出来。“来人。”
    “二奶奶,奴婢在呢?”原主的贴身丫鬟春梅,立即从外边侧厅走了进来。
    “打盆热水来。”
    “是。”
    坐月子的时候万万不能洗澡,晓晓也是知道的,她倒是无所谓,不过她还是遵守习俗。简单梳洗一下,晚上没人的时候,自己再到蔚蓝里面去洗洗。
    在春梅的服侍下,简单清理一番。“二奶奶,饿了吗?”
    “饿了,传膳。”
    端着没有丝毫味道的鸡汤,晓晓闭着眼睛,一口气喝完碗里的鸡汤。
    “春梅,下次在鸡汤里面下点萝卜。”
    “是,二奶奶。”
    晓晓挥挥手,让春梅下去,坐月子的人吃点萝卜,可以通气。
    转眼半年的时间,转瞬即逝。晓晓因为难产一直静养带孩子,小家伙长得虎头虎脑的。
    被他祖父取名为莫志轩,小名被懒惰的晓晓称为轩轩。
    “轩轩,娘亲带你去给祖母请安。”
    “啊啊啊……”小家伙用他的火星语,回答晓晓。
    半年的时间,晓晓从记忆中知道原主是陈家的庶子媳妇。和莫家的老太君是姑侄关系,和自己的夫君并不是像人们所说的琴瑟和鸣,只能算是相敬如宾,莫忠对于原主只是给予了尊重,别的真的没有。
    情和爱都给了他的爱妾朱姨娘,要不是有老夫人陈氏在上面压着,朱姨娘肯定已经生下了庶长子和庶长女。
    这半年的时间莫忠只是每日来看看轩轩,其余的时间也只是和晓晓说一些关于二房的一些家务事。
    晓晓没有想过和便宜夫君搞好关系,一个人带着孩子过点安静日子。
    带着春冬二梅,抱着轩轩向着慈荣堂走去。
    今天是她来了大雍以后第一次去给老夫人请安。
    走进慈荣堂,老夫人已经吃完早膳,洗漱完,坐在上首。正逗着老大家嫡女莫红丽,小萝莉三岁正是很好玩的时候。
    “给母亲请安。”晓晓屈膝行礼。
    “行了,行了,把轩轩给抱来看看。”陈老夫人微笑招手。
    在场的还有陈老夫人的嫡长媳郑氏和嫡次媳姚氏,还有另外一个庶子媳妇郭氏(四儿媳)。以及嫡长孙女莫红丽。
    “谢母亲。”
    晓晓把小豆丁递给陈夫人,小家伙一到陈老夫人怀里就露出无齿的笑容。呵呵呵的笑个不停。
    晓晓虽是庶子媳妇,但是在座的任何一个人也不敢小瞧她,老夫人只要还活着,大家都不敢给晓晓脸色瞧。
    在慈荣堂里面大家一起玩闹半天,直到老夫人精神不济,面露疲倦,大家才起身告辞。
    平时请安大家都是坐一会儿就走,今天是晓晓生完孩子以后第一次请安。大家一起凑趣,才会待这么久。
    二房所在的西苑,是三进的格局,哄睡孩子,“胡嬷嬷,把我的嫁妆册子拿过来看看。”
    既然古代老公靠不住,那就搞好经济,让自己先富起来。
    “二奶奶,现在吗?”
    “嬷嬷,嫁过来三年,二爷是对我是什么态度,你也看到了。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过得更好。不要把希望寄托在二爷身上,未来我们能相信的人只有自己。”
    “姑娘,要不要告诉老夫人一声。”胡嬷嬷是原主的奶嬷嬷,一手带大她,把原主当做自己的自己的亲生女儿疼的。
    “不能告诉姑母,姑母能压他一辈子吗?咱们能靠的就只有自己。”
    胡嬷嬷也是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心里多少有些不甘心。
    账册上有几座庄子和几家店铺,一些良田其余的都是些字画金银首饰,压箱银五千两,但是原主一心想要得到莫忠的喜欢,用了一千两自己的私房,不断的打点。
    正房晓晓和嬷嬷在说着自己的嫁妆,归属于西苑的一个小院子里面住在一名娇娇弱弱的朱姨娘,也和自己的心腹丫鬟说着话,“花枝,你到前院知会飞雀,就说等二爷下朝后到这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