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445页

      朱姨娘这时彻底癫狂,晓晓引导出她内心最深处的想法。触动了她的心弦,她很快就说出来自己的内心的期盼。
    周围的人包括其余的四位姨娘,全部一涌而上 ,当场专注朱姨娘不停的厮打。
    很快朱姨娘被抓的脸部全都是血印子,有的还很深 ,以后就是好了,也会留下很深的印子。
    朱姨娘被四个恶狠狠的女人,群殴而死,谁也没有想到她这么不禁揍。
    莫怀忠看到眼前的一切,直接傻了,自己最宠爱的小妾居然想杀死自己的孩子,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可怕。
    晓晓看着这闹剧般的一切,也有点意兴阑珊,不想再说什么。只是让她们顾好自己的孩子,就回到自己的郡主府。之后除了必要出席的场合,她和轩轩母子两都很少出现在二房。
    晓晓凭借着自己和军中的生意,还有自己的铺子和田庄,瞬速的积累财富。给轩轩铺好了未来的道路,凭借这些年和军中将领的生意来往。她和他们的夫人关系都处理的非常好。这些人脉一定能帮助轩轩未来在军中一展身手。
    第266章 名门弃女1
    A大校园的操场到处都是人, 来来往往的大四学子, 都是拿着很多份的简历, 不停的穿梭在其中。
    操场上划分好几个方块, 各家用人单位的台前都挤满了学生。
    晓晓站在角落收好手里的简历, 随手放进包包里面,朝着外边走了出去。
    轻呼一口气, 吐出一口浊气。离开校园。
    来到这个近似于现代的时空, 几天以后才接受原主的记忆, 原主从小是一个孤儿, 父母死在一场车祸中,爷奶抚养晓晓长大。
    老人竭尽全力供原主读书,原主也知道爷爷奶奶的不容易,从不攀比。生活上很节约。
    大学四年,她花费大很少,自己还在外边兼职。基本上是自己供自己读书。
    几个月前一场车祸, 让晓晓来到这个时空。直到一个月以前,身体才逐渐养好。伤的太重,以至于原主换了芯子, 也没有人知道。原主心中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大城市工作,多赚点钱以后接爷爷奶奶来到京城生活的。
    坐在一家奶茶店, 浏览一些家乡的工作机会。
    外边有一对年轻的男女走过奶茶店,无意中的一撇看见窗边的晓晓。男子惊讶的张大嘴,直直的盯着晓晓看了一会儿。
    晓晓不是不知道有人盯着她看,只是不是很在意。盯着她看的人太多, 原主的长相就是娇娇弱弱的样子,很多直男都喜欢原主这样的。
    晓晓从记忆中知道很多人都喜欢原主。只是原主一心一意的想着先赚钱,没有想过现阶段要恋爱。
    窗外的男子紧抿着嘴,像是要把女子的记忆紧紧记在心中。
    “走啦,走啦,走啦,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女子不耐烦的拉着男子朝前走。男子带着疑惑随着女孩走了。
    几天以后晓晓带着行李回到家乡,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县城,这里主要是以农业为主。县城没有什么厂矿,经济也比较落后。
    火车站外边一对老人翘首以盼,他们已经一年没有看见自家的宝贝孙女。
    刚走出站口,晓晓就在人群中,看到那对慈祥的老人。
    “爷爷,奶奶,爷爷,奶奶……”站在原地大声呼喊着。一个大大的行李箱和一个大大的袋子,装载着原主四年的行李,说起来算是很少的。
    “晓晓,乖宝。终于回来。”陈奶奶走上前,拉着晓晓的手,激动的手指都在颤抖。
    陈爷爷站在一边,嘴角翘的高高的,看见晓晓就赶紧把手里的烟掐掉。
    一家三口回到县城的家里,这还是晓晓的父母生前购置的房子,无论之前的生活多么艰苦,两位老人从来没有动过心思说要卖掉。在他们心中这是儿子留给孙女的。日后也是要传给孙女的。
    其实房子还是多年前的装修,用现在人的眼光来看,老土的不行。不过里面看起来还是很新,看起来还有七成新,老人经常的擦拭,家具和所有的东西都保护的特别好。
    “乖孙,快去洗澡。奶给你做饭。”
    陈奶奶一进家门就催促晓晓进去洗澡洗头,洗去一身的疲惫。
    “嗯。”
    最好的房间一直是原主住的,爷爷奶奶一直不愿意自己住,在她们心中自己的乖孙值得世界所有的好东西。
    房间是父母生前住的,里面一直有两口木箱子是陈爸爸结婚时的,陈爷爷给他做的。这些年父母生前的很多东西,都让原主放进木箱封存好。除了原主,没有人知道里面都是些什么东西。
    晓晓从蔚蓝里面拿出来一对瓷碗,是一对唐朝时期的御用之物。
    现在是很珍贵的,晓晓小心翼翼的放进去,用东西包好。自己要创业还需要这对宝贝。
    “爷爷,奶奶,我想承包咱们村里的大青山,不知道现在有人承包没有?。”
    “大青山承包下来干啥?”
    老人这些年一直带着孙女住在城里,但是只要有时间,就会回去看看。
    “嗯,不是有一部分可以种地种树吗?我想承包下来种些果树种些经济作物,又自由又能住在村子里。”
    “住在村子里当然好,只是风险高不高?不会亏钱!”
    老人都是比较保守的。他们第一反应不是孩子们能赚多少,而是会不会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