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页
看着已经伸懒腰往外走的老三,一咬牙想想盖个青砖大瓦房也不是不可以。
毕竟,现在铭铭跟老三都出息能耐了,以后都能赚得到银子,花再多都能赚的回来。
老闲家要盖青砖瓦房的消息迅速传开,村子里头不少人都觉得有些羡慕。
闲谈时,不可避免聊起了这件事情,又在不知不觉间提到了之前分家的那老二一家。
如果说这是他们的话,现在看见才刚分家就要另盖青砖瓦房,绝对能后悔到肠子都青了!
老太太嫌弃整天看见老二一家在自己的眼皮子地下烦人,更不愿意让他们过来扰了老三跟铭铭的安宁。
找了村长后,将房子建在另外一边,离这里有很长一段距离。
吴夫子觉得现在他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继续交给铭铭的了,所以就去找他的爹爹商量,想让铭铭跟着他的老师学习。
闲裕在听到吴夫子的那个建议时,下意识想去问问铭铭的意见。
“爹爹,如果我跟先生的老师学习的话,那您还会陪着我一起去吗?”
闲裕听见这话时很认真的想了想,在他期待的视线下轻轻摇了摇头。
“大概是不能的,爹爹也有爹爹要做的事。”
“那我可以不去吗?”
铭铭并不想跟爹爹分开太久,生怕自己才一会儿不在,爹爹又觉得二叔家的那个哥哥要比他好,又开始像之前一样去疼着别人。
“当然可以,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那爹爹是希望我去,还是希望我不去呢?”
“嗯,爹爹希望你去,因为跟着更好的老师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内容,才不算是浪费了你的天赋。”
闲裕揉了一把铭铭的脑袋,甚至冒出了一些甜蜜的烦恼,这个崽怎么就那么黏人了,瞧着也不是两三岁的娃娃了,可偏偏还离不开他。
“现在只是去求学,就舍不得爹爹了?那以后如果你去京城考科举怎么办呢?”
“爹爹,古人有云‘父母在、不远行’。”
闲裕听见这个崽居然想用这个诗句来说服自己,无奈将他抱在了怀里,提醒道:“那这位古人说的话,在后面是不是还有一句?”
铭铭在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就开始垂头丧气,他知道爹爹跟自己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但还是想继续挣扎一下。
“什么呀?”
“是,行必有方。古人说的话都记不全,还想用这个来说服我呢?”
闲裕之前也有听其他人提起过,那个吴夫子的学问其实不低,现在他坦然承认自己没有什么能教给铭铭的了,也就等于是变相肯定了铭铭在念书这件事情上到底多有天赋。
“可是爹爹,你说的那个……如果我要去京城里考科举的话,奶奶肯定会让你跟着我一起的,因为我还是个小孩。”
听见铭铭理直气壮说出这句话时,闲裕无奈摇了摇头,并没有详细点跟他解释。
虽然说如今铭铭还小,但是在老太太的心中,对铭铭可比对他要放心的多。
“去吧,机会难得。”
“那我可以每月都回来一趟吗?”
铭铭刚刚之所以那样跟爹爹说,正是因为想试探着爹爹是不是能跟着他一起,现在知道没了希望,就只能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多争取一点跟爹爹待在一起的机会。
“当然可以,到时候我跟着你大伯一起过去接你。”
“好。”
听见爹爹这么说后,铭铭才将自己之前所有的忐忑全部放下。
老太太在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愣了好一会儿,她之前可是听村子里头其他人跟她说起过的,那位吴夫子是从京城里回来的人。
就连那样一个大人物,都说无法再继续教铭铭,甚至想请他的老师帮忙。
老太太捂住了自己的胸口,没来得及回答自己小儿子半句,就先欢喜的走出门去,招呼这她的大儿媳过来。
“老大媳妇,快点过来,我们把鸡抓一只杀了,晚上好好庆祝一下。”
闲裕站在门口,看老太太欢喜到不成样子,扭过头跟不远处的铭铭相视一笑。
在铭铭出去求学的时候,这边的青砖瓦房修好了,老太太在村子里摆了流水席,好好热闹了一遍。
在搬进来之后,闲裕自己偶尔也会想起他大哥一家。
不管是从原剧情还是原主记忆里来说,这大哥一家都很厚道。
“娘,之前我就一直在想着,大哥家的那个小刚年纪也不小了,不如……”
老太太听闲裕提起这个,放下自己手中正忙活着的事,走了过来开口道:“我跟你爹一起都帮着你们想好了,等以后铭铭要去京城赶考的时候,就让小刚跟着一起去。等铭铭考上了,再让小刚留在他身边帮衬着,毕竟都是一家人。”
“还有啊,你二嫂那人你不能不放在心上,总归是要好好防着的。有些事情你是她小叔子你不好说,但是你大嫂可以。”
老太太也怕老三误会,自己是想让铭铭一直帮衬着老大一家,所以就将事情都跟他说了个清楚。
老大媳妇在外面也隐约听见了一点,察觉到他们正在说那些东西的时候,提着筐子往外走,压根儿就没有偷听的打算。
她并不觉得婆婆爱算计是一件多坏的事,实际上爱算计一点也没什么。
如果真的按照她婆婆说的那样,让小刚跟着铭铭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