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页
还有各种各样原因来到荣国府的其他姑娘,谁不是这样那样的身不由已。三春做为主家小姐,锦衣玉食的长大。学过琴棋书画,也读书识字的...其实要说起来,三春比旁人好太多了...就是都没摊上一个好爹。
“瞧着怪可怜的,这事到底也有咱们的原因在里面。真出事了,我这心里也怪不落忍的。咱们先看看,若是这样的处境将激出她身上一丝血性来,也不是坏事。若不能,帮她一把,也不过是抬抬手的事。”只是帮得了一时,却帮不了一世。
话落这里黛玉放下小花锄,洗了手,又叫丫头们将她那一年都不带碰几回的针线笸箩拿过来。
她摊上一个好爹,她要给她爹做点针线。
“姑娘快罢了吧,老爷说了,不叫您动针线。要什么只管吩咐人弄来使便罢。”风铃听到黛玉要针线笸箩还没回过神,等见黛玉用一双白嫩的小手笨拙的穿针引线时连忙上前拦住了,“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仔细扎到手。”
黛玉一年也做不了几回针线,每次做的时间也不长,穿针引线的动作,一看就特别的笨不说,姿势都不专业。光看那架式,她的绣活就没人会期待。
不过林大老爷说了,做人不能不知足。
又要姑娘读书识字,又要姑娘女红刺绣,还要姑娘中馈掌事,相夫教子,哪怕是圣人也没这样全才的。
总之林大老爷说了,他闺女不需要学那些。
说是怕学多了,曲高和寡,没人配得上他闺女。
(→_→)
贾敏被这爷俩折磨得心力憔悴,最后也赖得在这些细枝末节上与他们爷俩计较。
她也计较不起来。
如今黛玉想要给林如海亲手做点东西,被风铃拦了一下,然后在唐琅和朱珠嗤笑声中淡定的拿了两根丝光线准备打个络子给林如海。
风铃见黛玉要打络子,便再没拦着。
一时风铃去外边带着小丫头们做事,只留唐琅和朱珠在屋里陪黛玉说话。
风铃是黛玉房里的掌事大丫头,屋里院外的事情都归她管。
小到针头线脑,大到私库人事安排。而黛玉一直亲近的唐琅和朱珠则是专业陪聊的。
分工...相当明确了。
等风铃又出去了,黛玉和唐琅朱珠又说起了荣国府的事。
当今压着贾政代笔的那份请罪折子一直没动静,贾政心里就像有只靴子没落地似的,天天七上八下的惦记着。
贾母也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一时又觉得不是当今没看到那份折子,一时又想到是不是当今看到了折子,朝会上问了出来,知道与事实不符,这才罢了贾政的官?
不过不管怎么说大房如今的态度很是贾母伤心。
贾赦和贾琏最近都没过来给贾母请安,连个理由都没给。
凤姐儿也没过来请安,不过却是推脱府中事务繁忙上。
邢夫人则是直接报了病,说是那日席上闪到了腰。
贾琮在外读书,迎春病得无人问津......
宝玉和探春到是天天在贾母跟前刷存在感,可惜并不能缓解贾母心中的焦虑。
王夫人还在大牢里,不过却没人再在宝玉耳边提起。袭人还巴不得王夫人多在里面呆些时日呢。
凤姐儿到是记得她那好姑妈,只却不敢对人提起。整个荣国府,除了凤姐儿便只剩下赵姨娘了。
赵姨娘不知道如果王夫人死了,贾政还会不会续弦。但若续了,那年纪最大也不会超过二十五。
花一样的年纪,又没什么劣迹坏名声,这样的新太太入府了,她们娘仨还能好?
赵姨娘用后脚跟想了想,还是觉得让王夫人这个太太好好的活着才是对他们娘仨最有利的局面。
因此赵姨娘还真的干了两件大事。
一件是让人给王夫人送了驱寒保暖的冬衣和棉被,以贾政和宝玉的名义送的。另一件是便是请人好好的‘照顾’王夫人。
为怕王夫人事后不认帐,赵姨娘还叫人在她大腿根子附近弄了个刺青......
一方面是希望,一方面是深渊,以赵姨娘对王夫人的了解,她必然会好好的活着。
这样...就够了。
赵姨娘是个聪明的女人,否则也不会在荣国府这样的地方,先后生下一儿一女,然后还活得那么滋润。
她猜测这一次太太奶奶们集体发‘酒疯’,最后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各家自扫门前雪。
朝.廷再不管的。
也正如赵姨娘猜的那样,当今没看女人那场,他脑子里都是男人那场精彩大戏,朝中倒是有人提出女人们如何如何,不过却被当今直接骂了回去。
想用那帮后院女人来转移朕的注意力,那你们是打错了算盘。
朕...绝不上当。
......
当今把注意力全放在男人那场大戏上,一时间朝.廷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到是让不少人有了破釜成舟背水一战的念头。
与其等着当今秋后算帐,还不如直接反了。
去参加荣国府宴席的诸位站队的大臣就是以这种心思游说着自家背后的主子。
然后当今那些有出息的皇子们便都有些摇摆不定了。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呀。
而就在这时,王子腾消然回京了。
走时多么意气风发,回来时就有多消沉。不过好歹是保住命了,这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