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页
多亏了包拯和韩琦帮忙,不然狄青还不知道被文臣们坑多少次。
天气渐渐转冷,朝中最近没有什么大事情,朝堂上一片祥和。
赵旸最近在忙着修定永河的事情。虽然他不能亲自去现场勘察,但是宋仁宗派去的人,把定永河的情况调查的一清二楚。
如今,秋收已经结束。冬天快要来了,定永河很快就会结冰。
赵旸决定在定永河结冰前治水。虽说河水冻住了好修理,但是同时土也被冻住了。冻住的土,可不好挖,所以要在结冰前治水。
定永河的情况和后世的永定河的情况一样。赵旸把高斌的治水方式和后世的治水方式结合在一起,然后派人去修建定永河。
深秋的定永河的河水水位很低,这个时候修建它最为合适。不过,治水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赵旸在早朝上提出修河的时候,不少大臣反对。后来,赵旸就跟大臣们仔细地说了说,每次定永河出事的损失有多少。
定永河出事的损失可比修建定永河的费用高,而且还高好几倍。大臣们听到这个数据,就不再反对修理定永河。
修建定永河一事就这么定了下来。
赵旸派了皇城司的工匠和工部的工匠一起去修建。有皇城司的人在,工部的人是不敢偷懒的。
安排好修建定永河一事后,赵旸又搞起了火炕。
身为北方人,冬天不能睡在炕上真的太难受了。
因为宫中有火地,其实就是地暖。赵旸这些年也没有想到炕。
前几日,他去太阳学堂教书。柳七问他能不能弄些炭火来。他年纪大了,晚上一个人睡觉会很冷。如果有炭火的话,他晚上能睡一个好觉。当然,学堂里也得有炭火,这样孩子们就冻不着。
听到柳七这么说,赵旸这才发现大宋还没有炕,决定把炕弄出来。
炕,其实很好弄。
他跟皇城司的工匠说了炕怎么弄了后,没过几天就被成功地弄了出来。
弄出炕后,不管是皇宫,还是平民老百姓家里都在盖建炕。
炕还便宜,就算是普通人家也能建。
柳七得知是太子殿下弄出来的炕,他嘴里一直夸赞太子殿下仁德。
因为炕一事,赵旸又在民间火了。现在,老百姓提到太子殿下都会说太子殿下聪明,还称赞太子殿下仁德。有的更夸张,直接说赵旸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对于这些夸张的赞扬,赵旸听了后就笑笑,并没有当真。
因为有了炕,整个汴京城,甚至其他地方的人都能在冬天睡一个暖和的觉。
赵旸还派人给救济院弄了炕,这样救济院里的老人和孩子们就不冷了。
这两日,汴京城里下起了大雪,气温陡然下降了很多。冷风吹在脸上,就像是被刀割一样。
坤宁宫里,曹皇后、苗昭容、折筠、福康公主四人坐在炕上,边喝茶,边点心,非常的惬意。而,窗外大雪纷飞,冷风呼啸。
炕上非常暖和,曹皇后她们穿的衣服并不厚。即使这样,她们还觉得有点热。
折筠和福康公主的脸都热红了。
苗昭容喝完茶说道:“太子殿下弄出来的炕真是好东西。”
折筠赞同地点了点头:“每年冬天,我祖母就不能好好睡觉,哪怕家里有火地,但是她的被窝里是冷的。现在有了炕,祖母每天晚上都能睡一个暖个觉,而且祖母的腿也不疼了。”太子殿下真的是太聪明,太厉害了,竟然想出炕这么好的东西。
“我以前晚上睡觉睡到下半夜就冷,现在一觉睡到天亮也不会冷。”苗昭容她们睡觉前,宫女们都会用汤婆子暖床。她们睡得时候就不会冷,但是汤婆子不可能一整晚都是暖和的,等到下半夜汤婆子就变成了冷婆子。冷的她们直蜷缩。
福康公主笑着说:“我现在恨不得每个时辰都在炕上。”
曹皇后笑道:“可不是么。”说完,她感叹道,“有了炕,冬日里,老百姓们的日子就好过多了。”
苗昭容说道:“太子殿下又做了一件造福老百姓的事情。”
福康公主吃完点心,拍拍手说:“嬢嬢,我们打牌吧。”外面下大雪,她们什么事情都做不了,不如打牌打发时间。
说到福康公主,上个月,她及笄了。
她的及笄礼办的非常隆重,毕竟她是大宋唯一的公主,她的及礼自然不能轻。
虽然福康公主及笄了,但是她的驸马还是没有选好。
之前,曹皇后给福康公主挑选了不少驸马,但是没有一个让宋仁宗满意。
宋仁宗对他的女婿的要求非常高,不仅要才貌双全,还要家世好。但是,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愿意做驸马。
他倒是把主意打到折家他们几家身上,但是像折家这样的人家,是不愿意让家族里优秀子弟迎娶福康公主。再者,他们这样的人家有底气,也有资格拒绝皇室联姻,这就导致福康公主的亲事迟迟没有定下来。
提到福康公主,就还得说到一个人,那就是李玮。
四年前,李玮被李国舅赶去了老家。
李玮被赶去老家的第二年就成了婚。这两三年里,李玮生了两三个孩子。
就在去年,李国舅请示赵旸能不能把李玮和他的孩子接回汴京城。
赵旸瞧着李玮已成婚生子,宋仁宗应该不会再让福康公主嫁给李玮,就同意了李国舅这个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