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页
谭大妈带着三孩子一同去了灶房。
这时,谭四文和谭五贯已经在了。
他们坐在桌子旁,慢条斯理地吃着碗里的粥。
谭大妈将小七月和小六斤抱起,放在椅子上,给他们一人盛了一碗小米粥,笑道:今个啊,是我们最后一天在这个灶房里吃饭了。
谭四文一惊,忙抬头说道:娘,这屋子是要拆了吗?
这屋子虽然他们才住了一年,但是这屋子里承载了他们一年的欢声笑语,要说真的拆,他们还有些舍不得。
谭五贯也抬头看着她,一双水汪汪的眼睛,等着答案。
谭大妈笑道:别怕别怕,这三间旧房子啊,我们准备用来做酱菜坊,以后专门做酱菜。
谭四文和谭五贯听着,一下反应不过是怎么回事。
他们身旁的谭三元喝了一口粥,慢悠悠道:这是好事,以后我们家有酱菜坊了。
谭四文和谭五贯听着三哥说是好事,忙回神,笑道:那行,那行,不过娘,我们以后在哪里吃饭呢?
谭大妈笑盈盈回道:以后就在我们新宅子的堂屋里。
新宅子的堂屋又宽又亮堂,比这小灶房好许多。
两孩子也没纠结了,点了点头,继续吃着碗里的粥。
接下来的日子里,谭大妈和谭老爹忙了起来。
除了每天菜地里的事,他们还要准备酱菜坊和谭一两的婚事。
二人天蒙蒙亮就要起床,到了夜里星月挂满才能睡。
这样忙了十来天,小小的酱菜坊就有了初步的模样。
原来单边的灶台,变成了双锅的大灶台。
原来的小案板,变成了一个两个大案板。
原来吃饭的四角桌,变成了两张大长桌。
不仅如此,谭老爹还把原来的泥地铺上的石头,整个屋子瞧着干净了不少。
第331章 准备送去学堂
小七月和小六斤看着这焕然一新的三间小房,欢喜地冲了进去,两个人在里面你追我打,转了好几圈,流了一身的汗才出来。
谭大妈连忙朝他们唤道:小七月,小六斤,快出来,娘要去做饭了。
若是以前她就把两孩子放在这里玩,她去做饭了,可自从尤婆婆那事后,她就不敢了,一定要让两孩子在她的视线范围内。
小七月和小六斤听着喊声,像两个小兔子一样,活蹦乱跑跑过来,一人抱一个谭大妈的大腿,露出两双天真清澈的眼睛,娘,我们可以再玩会儿吗?
是啊,娘,我们再玩会儿吧。
两孩子就是个机灵鬼,年纪不大,学起大人说来,一个比一个像。
谭大妈最受不了他们两小奶音,心一下软了下来,发现一直将这两孩子拴在自己的腰上也不好。
想来想去之后,她蹲下来朝他们问道:小七月,小六斤,你们想去学堂吗?
小七月眸子一闪,忙笑道:想去。
小六斤懵懵懂懂,一脸认真道:娘,学堂是什么?
谭大妈一时也不知道怎么解释,脑瓜子一转,笑道:学堂啊,就是你三哥四哥他们去的地方。
小六斤一听有三哥四哥在,顿时欣喜道:去,去,小六斤想去。
谭大妈摸了摸他们俩的头,笑道:那行,明个起,你们就跟着三哥他们一道去学堂。
这村子里的学堂,是俞先生办的,他家早年有些积蓄,教书育人权当是做善事,不仅银子收得少,还会给一些穷人家的孩子提供笔墨,提供的虽然不多,但是也够用。
老谭家这几个孩子刚去学堂,也算是受了他的恩。
封平村的孩子不多,但是大的小的都有。
最小的大概是五岁左右。
谭四文和谭五贯就是五岁左右进的学堂。
不过也有一小部分的例外,那就是两岁多到五岁之间的孩子。
俞先生也会收一些聪慧的小童来学堂,不过村子里的人宁愿让孩子满山跑,也不会送去。
谭大妈原本也是不想送,但是这些天实在是太忙了,她又不放心两孩子到处跑。
干脆想送过去几天,让三元看着点。
等着谭一两的婚事办完,就不再送去了。
谭老爹听她说了此事之后,还有些不愿意,觉得两孩子太小了,正是乱跑乱爬的时候,给俞先生添麻烦就不好了。
谭大妈觉得也有些道理,就将此事给算了。
但是两孩子刚刚才兴奋着,哪有那么容易就算了。
等着谭大妈正在做饭的时候。
小七月带着小六斤,偷偷去了学堂。
学堂里,俞先生正教着书。
台下十多个参差不齐的孩子正听着课。
小七月探出头朝里瞅了一眼,没见着谭三元,有些失落,随后拉着小六斤,爬上高高的门槛翻了过去。
正在讲课的俞先生正巧瞧见了,他认得两孩子,忙放下书笑道:小七月,小六斤,你们怎么来了?
两孩子手牵着手,走过来。
小七月乖巧地坐到一旁的空位置上,笑道:先生,我娘说,我娘说,让我们来念书。
第332章 小六斤是神童
小六斤跟着附和道:念书,念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