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17页

      你们俩当我死了吗?
    李永怡居高临下看着他,突然抬起手一巴掌打在郑怀松脸上,力气使得太大,掌心又麻又痛。
    郑怀松,你不得好死!
    郑怀松噗嗤笑出声:谁是郑怀松?
    时间紧迫,媚公子懒得同他打嘴仗,将二人衣裳装扮互换,好生易容一番,借着月色不仔细看还真分辨不出。
    你总不能不说话吧?
    含月。这声音竟与郑怀松一模一样,媚公子百变的不止外貌还有配套的声线。
    挂在刑具上的郑怀松,口中塞着棉布,不能言语,最初的愤怒过去,只冷冷看着二人。
    李永怡走到门前,猛地停下脚步,握着匕首朝郑怀松跑去,她必须杀了他,以绝后患。
    刀尖刺入郑怀松胸膛时,她眼角有泪落下,孽缘,孽缘啊。
    媚公子拦住他,永天教背景复杂,连两位皇子都能任其摆布,万一郑怀松还不是最大的幕后操纵者,在事情未查清前死了,做不到斩草除根,便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留着他,是留着拔除毒瘤的着力点。
    房门打开,被绑着双手的李永怡乖乖走在郑怀松身后。
    今夜我与公主有事要做,天没塌下来,都不许打扰。
    里头那个婢女?
    我留着有用,让她挂上一夜,你们别进去弄乱了我的布置!
    在永天教信徒眼中,教主郑怀松向来阴晴不定,想一出是一出,也未生疑,按照他说的做。
    既然公主府中有密室,必然也有密道,按照郑怀松在郑府的排布,他自己的床塌下多半也有条通往别处的密道。
    果不其然,媚公子敲敲打打寻到了机关,咔嗒一声床塌从中缓缓分开,露出一条黑黝黝的通道。
    媚公子举着烛台先一步下去探探情况,一刻后,朝着通道外焦急等待的李永怡招招手,示意她可以下来。
    二人摸索着走了许久,终于摸到一扇木门,媚公子用力推开,是一座老宅,屋内摆设越看越熟悉,熟悉到犹如一盆冷水当头泼下。
    临窗的书案前坐着一人,那人打开火折子点亮烛台,跳动不安的火苗照亮他因失血而黯淡的嘴唇。
    含月,不要让我失望了。
    作者有话说:
    李永怡:为什么不让我杀了他?他还要生那么多事,找我三哥和铁子的麻烦!
    作者:他死了,咱明儿全剧终。
    本章掉落十六个红包~~~谢谢小可爱订阅~~~么么哒!
    第七十二章
    李知憬也觉事情蹊跷, 先将李永怡安全带出来再说旁的事也不迟,他未惊动三卫,命东宫左卫率府上门, 请含月公主过东宫一叙。
    坊门已闭,大街上除了巡逻武侯,几乎见不到行人,赵夜清兵分三路,自己带着几个近卫先行一步, 另外两队人马, 一队把守住公主府所在安平坊各个坊门,一队围住公主府。
    赵夜清叩门表明来意, 管事也未拖延糊弄, 领着他就往府中正厅去。
    公主近来身子不爽利,不爱出门,驸马一直陪着, 赵率稍坐,喝盏茶歇歇, 我这就去请公主。
    见管事举止神情如常, 赵夜清安心不少, 只要顺利接走李永怡,太子出手也少了顾忌。
    可等了又等,不见李永怡露面,他唤人来, 也无人答应,黑漆漆空荡荡的前院安静得掉根针都能听见, 连他带来在外候着的近卫消失无踪
    还是出事了。
    赵夜清拔出腰间佩剑朝后院去, 瞧见揽月阁前站着两个穿银甲的侍卫, 他高声道:我乃东宫左卫率,并非有意冒犯公主,请问公主安?
    可银甲侍卫一动不动,赵夜清疾步近前,只见侍卫已被割喉,瞪大双眼再无生气可言,他探了探僵化程度,两具尸体尚有余温,应是刚死不久。
    突然,女子尖锐惊恐的叫声划破宁静,由不得赵夜清再谨慎小心,他一脚踹开寝殿大门,扑面而来的血腥气令人心惊。
    公主!含月公主!
    寝殿内漆黑一片,借着朦胧月光,他看到地上横七竖八躺着不少婢女,他一具一具翻找,每个都跟侍卫一样,被人一剑封喉,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里面没有李永怡。
    门外响起急切嘈杂的脚步声,赵夜清起身执剑指向来人,厉声呵斥:大胆贼人!胆敢在公主府行凶!
    可回应他的是提灯的小厮、举着火把的侍卫,而郑怀松虚弱靠在管事肩上,面色苍白,指着赵夜清:你受谁指使血洗公主府?含月又被你们掳去了哪里?她若有个好歹,我定要你生不如死!
    被反咬一口,赵夜清几乎被气笑了,正欲争辩,郑怀松丢过来一把带血的匕首,握柄上的云纹他见过,谢杳杳在定西城时曾偶遇她堂兄,那位堂兄送她的见面礼,就是一把削铁如泥的匕首,云纹一模一样。
    那人叫阿蝉是吧,他用这把匕首伤了我,威胁含月束手就擒和他离开,大理寺和三卫已经到了,还不束手就擒!
    围在揽月阁的人群中有人认出他来,纳闷唤他:赵率?是不是有什么误会?
    *
    东宫左卫率府今夜擅自行动围了公主府,除了查验宵禁上街许可的武侯,旁人并不知道,几方人马在公主府打了个照面,也不好刀剑相向,加上闹出不少人命,公主不知所终,只得请了三卫大将军和太子李知憬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