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124页

      阿照,如果我爱你,何止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你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君王,难道要为我担上豢养女宠的骂名吗?”
    “豢养女宠?”姜照挣开她的怀抱,回头看着她,“锦娘,你问我究竟如何看你,那你又是如何看我的呢?你怎么能以为我为你而做的一切都只为豢养女宠?”
    她按住谢锦的肩头,凑近去看入她的双眸,神情是难掩的激动。
    “我要你做中宫皇后,做我唯一的妻子!”
    第61章 代价
    殿内沉默良久,随着一声轻微的叹息,终于打破了难捱的寂静。
    “阿照。”
    谢锦抬起手,轻轻抚过姜照的侧脸,唤了一声她的名字,淡淡道:“这样的傻话,以后不要再说了,如果被人听到……”
    “被人听到又如何?”姜照开口打断了她的话,“我身为皇帝,既没有贪图享乐鱼肉百姓,也没有好大喜功大兴土木,只不过是想为自己选个真心喜爱的皇后,为什么不行?”
    谢锦勾唇一笑,柔声道:“前朝晋明帝,嫡子承嗣,正位东宫,一生英明果决,爱民如子,深受朝官百姓爱戴,被赞为千古明君。
    他与长平大将军自幼相识,情深意笃,连史书都记载称君臣相宜,渐增爱慕之意,长平大将军更是一生未娶。”
    “但是,”谢锦话锋一转,“明帝一后九妃,有七子五女,后代为他歌功颂德之时,那位战功赫赫的长平大将军,也从未以爱人的身份与他并肩一刻。”
    晋明帝与长平大将军周蔚的一些轶事到如今仍在民间流传,但正如谢锦所言,即便是被史书承认过的君臣相爱,也无法让明帝突破礼法和世俗的桎梏,而在后世轶闻野史之中,长平大将军的身份更是屡遭嘲弄,被称为明帝的娈宠。
    明帝在位三十五年,尚未能给周蔚一个被人承认的身份,甚至在许多文人口中,他也只是明帝的闲来消遣,更甚是明帝为君生涯中不能被提起的污点。
    而姜照不过登基三年,已初具明君之相,在民间的风评也很好,谢锦又怎么忍心让她为自己犯了糊涂,将来受百官轻鄙,万人耻笑呢?
    她倒宁愿在姜照身边做个无名无姓的卑贱女宠。
    但姜照显然不是这么想。
    她也读过史书,看过明帝轶事,诚然在她眼中,晋明帝在治理朝政、掌管天下方面,的确能算得上一代明君,值得后世赞颂。
    可对于与他“起居在侧,食住相依”的长平大将军周蔚,他大概也只能称得上负心,不仅听从朝臣的意见册封皇后、选纳秀女,还终身未能给周蔚一个名分。
    假若真如同野史轶闻所载,明帝只是把周蔚当成一个消遣,那也确实只能怪周蔚自己飞蛾扑火。
    但史书记载,明帝修筑皇陵之时,在自己墓室中多增添了一副棺椁,至于是留给谁的,虽然没有明确记载,但所有人都是心知肚明。
    晋历彰和三十五年,辉煌一生的晋明帝病逝,终年五十七岁,下葬于皇陵。
    明帝驾崩后半月,比他年幼三岁的长平大将军周蔚也长辞于世,史书记载大将军身康体健,尚能驭马使长-枪,却突然暴毙家中,谓以为隐疾。
    而周蔚的埋身之所并没有明确记载,有趣的是多年后周家后人酒醉,传出了周蔚根本没有葬在周家墓园的说法,让周蔚殉情与明帝同葬的说法广为流传起来。
    在姜照明确意识到自己对谢锦的心思之后,就特意去查阅过历史上有关于此的记载,尤其是皇室相关,而晋明帝与周蔚的事情自然受到了她的关注。
    无论正史野史,姜照都研究透了,她没想到谢锦居然会拿晋明帝和她讲道理。
    她本来就对明帝的做法嗤之以鼻,更不愿让谢锦把自己和他相提并论,便立即承诺道:“我不是晋明帝,也绝不会让你成为周蔚。
    锦娘,我不会与旁人成亲,也不会让除你之外的任何人做我的皇后,百年后你我同葬,更不会受任何人置喙。”
    见她言辞恳切,恨不得要对天发誓了,谢锦不由得心下酸软。
    但理智尚存,她别过目光,不去看姜照眼里的熊熊烈焰,趴伏在她肩头轻声道:“身为君上,当为万民表率,明帝一生未与言官作对,方留得万古清名,你若肆意妄为,会受万民耻笑的。”
    “什么万古清名,我不在乎。”
    “可我在乎。”
    面对姜照的任性,谢锦是早有准备,她不想用争吵来激化矛盾,便用手掌贴在姜照后心,一下下轻柔抚弄,让她有些激动的情绪逐渐安定了下去。
    “你曾经问我,是否觉得你是个昏君,还记得我是怎么回答的吗?”
    感觉到姜照的情绪趋于平静,谢锦才后退一步放开了她,看着她的眼睛问了一个问题。
    姜照点点头,“你说的话,我怎么会不记得?当时在御花园,因我让韩宣设计赵家一事,才向你问了这个问题,你的回答,是夸我是个为民着想的好皇帝。”
    谢锦笑了一下,看向她的目光更加温软,“其实早在不知道你的身份之前,我在宫正司就屡有听闻谈起陛下,虽然不敢明目张胆,但也有一些事迹流传。”
    这些姜照倒是没听她提起过,忍不住动了动耳朵,生出兴趣来。
    谢锦伸手捏了捏她柔软的耳垂,继续道:“陛下登基以来勤于政务,节俭爱民,且多有省刑减赋、宽和之政,使得恩泽天下,万民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