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20页

      第一件,跟踪扈清涟。扈清涟拿了许暮舟给的琴行票券,选在昨日出门买琴,而那家琴行,正是「尤氏琴行」。
    当然了,阿鸢不懂追踪之术,所谓「跟踪」,也并非他亲自去跟。
    这就有些说来话长。当初阿鸢跟着许暮舟一道来了夏梁郡,家中贫苦不说,他的少爷还因为体弱多病,时常受到同年纪孩童的欺负。
    阿鸢一心想要保护他的少爷,但他的体魄,甚至比许暮舟还要瘦小。
    打架这方面是指望不上了,阿鸢只得另辟蹊径。
    由于要贴补家用,幼小的阿鸢需要到镇上的许多地方做工,当过酒楼的杂役,给富贵人家收过泔水,帮街坊四邻照顾过襁褓中的婴儿。
    如此复杂多样的经历,让阿鸢累积了好多的人脉,尤其是镇上吃不起饭的小乞丐们,以及不务正业的地痞流氓。
    别看阿鸢长得傻气,但其实,人不是一般的机灵。
    也很有做孩子王的潜质,那些同样贫苦的半大孩子,不知为何,都挺爱跟在他后面。
    后来许暮舟就地取材,利用这些广布夏梁郡的小鬼,打造了一张别样的「关系网」,而关系网的中心,便交给了阿鸢。
    所以跟踪扈清涟,根本用不着阿鸢亲自出马。
    昨日上午,从扈清涟踏出许宅的第一步,街上的小叫花们就盯上了他。一路走到琴行,每一步都落在小街小巷的「耳目」眼中。
    只见扈清涟在尤氏琴行订了一把上好的古琴,然后跟老板要了信封和信纸。
    写完信后,放在了琴行的信篮中,到时驿站回来收信,再一齐往外发出。
    扈清涟在信上写了许暮舟和许宅的近况,都是要向许大公子传递的消息。只是他没想到,自己前脚刚出琴行,后脚书信就被阿鸢的小弟们截下了。
    这只是第一桩事,自家少爷安排给阿鸢的任务,还有第二桩。
    追踪刘成。
    任何一个地方,只要当地的叫花子们集结成了体系,每时每刻能够接收到的信息,是衙门和捕快难以想象的。
    正如同刘成的事。这厮甫一出逃,阿鸢手握的「关系网」便行动起来,目前已然得到了可靠消息,他是向东行进,朝东南方的一座边城跑去了。
    听阿鸢一五一十的说完,庄白点点头,这与他先前的猜想也八九不离十。
    只不过,他还剩最后一个问题:“阿鸢,你家少爷说你是他的「秘密武器」,应该不仅仅是因为你交友甚广吧?”
    “哎,庄公子,什么都瞒不过你。”小孩儿深深叹了声气,从衣服的最里边摸出一个机关盒子来。
    “五年前遇见个落魄江湖人士,给他买早饭的前,他便给了我这个盒子。”
    这是一个制作精巧的机关木盒,小小的一方,贴身带着亦很方便。里头藏了十多种暗器,在危急关头,是可以救人性命的。
    不止如此,阿鸢还向那名江湖人士讨教了几招真功夫,这些年来勤学苦练,不说克敌制胜,在关键时刻带他家少爷逃命是没问题的。
    老奸巨猾的许暮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
    他说阿鸢这崽子长得笨,就算有歹人图谋不轨,也不会对他有所防备,所以这个「扮猪吃老虎」的角色,他来当正合适。
    庄白把小盒子还给小孩儿,“怪不得许暮舟总是带你在身边,那日下山夜游,裴先生也要你与我们同去。”
    裴云初自是知道阿鸢这般深藏不露的。
    “害,这说起来,五年前那个人,还是裴先生救的呢。”阿鸢对庄白不加隐藏,“他自然是都知道了。”
    自那之后的一个月,许暮舟都在静卧养伤。
    许宅也因此格外宁静,大家都不约而同的保持静默,生怕搅扰了家主养伤。
    除了中间许轩阳来过几趟,每次都大包小包的拎许多养身补品,许宅这偌大的生意,许暮舟暂时顾不上管,便让裴云初分出一部分托付给三弟弟照料。
    给许轩阳吓得,生怕自己天资愚钝,会把哥哥的生意搞砸了。
    一晃,已经到了深秋,许暮舟可以起身活动时,窗外已是凉风萧瑟,中秋节也错过了,旁边的庄白提溜着一件厚外罩,要亲眼看着许暮舟穿上。
    “外头下过好几场秋雨了,凉的很,你一个多月没出屋门,不仔细保暖,要着凉的。”
    庄白的一双狐狸眼,专注时就仿佛眉眼含情,又带一点挑逗的意味。他提着大氅过来,轻柔地给许暮舟披在了身上。
    又给人理了理衣襟和袖口。
    阿鸢也在房间里,他本是来帮着服侍自家少爷的,但现在却是被这房里二人的一幕幕,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了。
    “..少爷..你和庄公子..你们..”阿鸢努力地想要描述,“好像一对新婚夫夫哦。”
    许暮舟的眉眼恢复了神采,瞥人的时候都更添美意了,他笑道:“小鬼,怎么,你还亲眼见过「新婚夫夫」是怎样的不成?”
    庄白倒是挺喜欢这个形容的,“没辙呀,你家少爷不肯跟我生小娃娃,阿鸢,你也帮我劝劝他呗。”
    许暮舟无奈,他实在拿庄白没办法:“你们两个怎么一唱一和的?”
    不怪阿鸢一唱一和,他是真的为此事挂心..毕竟,老爷子给他家少爷的最后期限,仅剩最后一个月了。
    这事儿,还得从许家老爷子的迷信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