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页
可是,还能有什么样的赏赐可以满足慕容复的狼子野心呢?
皇帝虽说没有几分经世治国的能力, 可他也不是一个笨人。即使慕容复打着清君侧的幌子, 在兵临城下的时候,亦选择了俯首称臣, 可这并不代表慕容复心里头没有谋算。
能在这样一个紧要关头停下,慕容复不会无所求,只能说慕容复想要的东西更不一般了。
但是,不管慕容复是不是有什么更深的谋算, 很显然他此时不会改朝换代。只要慕容复现在没有大的动作, 这对于皇帝来说就够了。
是以,皇帝打着的主意便是先用高官厚禄将慕容复稳住, 日后再将他一举拿下。
那么, 要如何将慕容复稳住呢?
第一步就是满足他的野心,给他一个他可以接受的位置,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待他放松警惕之后, 后面的事就可以顺风顺水的办成了。
这一次的封赏, 皇帝很上道的给慕容复封了一个异姓王,这可是前所未有的荣誉。至于其他在战争中获得功勋的人,同样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封赏,而且如之前一般的被人抢功的事再没有出现过。人人都加官晋爵了,像金银财帛之类的更是收获不少。
可以说, 除了皇帝大出血之外,其他所有人都很满意, 可谓是满载而归了。
皇帝以为只要把先前他们没有拿到的赏赐加倍的给回去,这些将领功臣肯定都还是站在他这一边的。到时候,慕容复独木难支还谈何谋朝篡位?
可人心一旦凉了,要想再暖回去,那可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了。
就比如这一次,明明是皇帝大出血又是加官晋爵又是赏赐无数,但是功劳都跑到了慕容复的头上。
这又是为何呢?
说到底还是因为皇帝先前昏庸无能过河拆桥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了,是以这一回众人根本就不相信皇帝是自愿这么做的。再加上,先前慕容复劝说梁山和方腊的队伍出兵的时候,便有过承诺,保证他们的功劳,亦保证他们的平安。
故而,这一次皇帝自以为的补偿,就成了慕容复帮助他们特意争取到的,都是慕容复的功劳。这恐怕是皇帝怎么都没有想到的。
还不止如此,皇帝此次将慕容复的位置放在最高,宋江方腊等人虽然也居高位,反而要退后一步了。这其中未免没有挑起三者矛盾,内部分化,等他们起了争端,自相残杀再从中取利的想法。
可是,令皇帝没想到的是,经过这两次的战场杀敌,宋江方腊包括他们手下的一众等人对慕容复可谓是心服口服,再加上一同战场浴血杀敌的袍泽之情,哪里会因为这点事就互相反目?
最起码在这个阶段是不会的,偏偏皇帝一时急昏了头想出这么个歪招,反倒是令慕容复与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了。
总而言之,不管皇帝作何想法,此时大宋境内已是一片战后欢歌,君臣相得,百姓安居的场景了。
这一战,大辽和西夏本是存了必胜的决心来的,故而是倾全国之力来战的。因此,这一战两国可谓是伤筋动骨,国力大损,不得不主动跟大宋签订和平盟约。
战事结束了,可慕容复等人手里的兵权却没有一个主动上交的,至于他家老祖宗的那一出杯酒释兵权,且不说皇帝做不做得来,就是那些手握兵权尝到甜头的人也不会答应的。故而皇帝此刻就是个空架子,手里头并无兵权。
西夏和大辽派遣使者前来和谈,皇帝自然是答应了的。至于他打的什么主意,慕容复并不关心,和谈也好。
经过这一件事,西夏是彻底的缩到了一边,再不敢有任何想法了,否则无论哪国出兵西夏,以西夏现在的实力,也只能是个灭国的下场。
大辽也预备休养生息,再做打算了。可上天并没有打算给大辽这么一个机会,或许这就是作恶多端的报应。
一直以来备受大辽欺压的女真部落在头领完颜阿骨打的带领下,奋起反抗,趁着大辽此时无甚战力,一举灭了辽国,并建立起大金国。
一直被各国视为庞然大物的辽国竟然就这么灭完了,各国震惊之余,完颜阿骨打的事迹也传便了各国。
好在这位大金国的皇帝,懂得见好就收,此时并没有南下的意思,大家便和平相处了。
终于各国之间,迎来了久违的平静。
慕容复封王,甚至可以面圣不朝拜,这一切在世人眼中的荣耀在慕容博的眼中,就是他无心复国。
要知道,慕容家之所以至今仍未复国成功,只因他们不懂得转个弯,只顾着慕容家的骄傲,不愿在朝为官,亦不愿居于人下。
可是此时,慕容复根本就不再理会他爹的这些激进的话,他心中自有他的打算。
现在慕容复的重点是李莫愁和他怀中的两个小家伙。
慕容斯年远在天山跟着童姥学武,此刻并不在他们身边。而李莫愁怀胎十月之后,竟生下了一双儿女,这一双儿女给慕容复带来的喜悦,甚至比他带着大军逼迫皇帝低头的那一刻要欢喜得多。
慕容复分别为这一双儿女取了名字,也在他们的名字中寄托了他对孩子们以及复兴大燕的期待。二女名曰英英,英英白云,露被菅茅,出自《诗经鱼藻之什白华》。三子名曰之恒,取意自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慕容复这个异姓王是有参与朝政的权力的,是以,慕容复一边享受着娇妻爱子再在怀的天伦之乐,一边开始与他之前安插在朝中的势力接触,一点点的扩张自己的势力,这一招谓之: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