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担心找不到本站?在百度搜索 新御书屋 | 也可以直接 收藏本站

第971页

      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被太子押解回京的,像那群山匪和那帮子监工,都被关进了县衙的大牢,只等着京中的旨意发下来,再就地处置。
    只有北王,郭将军,以及军中所有参与了这事的高级将领,像林师爷和县尉就没被押走,同样被关进了县衙大牢。
    隔壁莫山县县衙同样被关了不少人,此次案件牵连了不少官员,要流不少血了。
    林师爷还想攀咬顾辛音来着,一则时间对不上,二则有账本。
    最重要的是顾辛音就是戳穿此案的主导者,太子殿下又知道她的铁面顾大王这马甲,几板子下去,林师爷不敢再胡乱攀咬。
    林师爷趴在牢房里,后悔不迭,当初怎么就没看好这于彭泽呢,竟然叫他不知从何处收集到了证据,听说还有那个什么铁面顾大王出手。
    真是的,你一个江湖人,老多管朝廷的事做什么?
    林师爷的心里活动顾辛音不知,她就收到了京中传来的消息,对于此次事件,皇上非常震怒,下令彻查此案,最后竟然发现陈家也有份,陈家收的银子数目更是庞大的难以想象,皇上看了都为国库心酸了一把。
    事关通敌叛国,这次皇上没有再无底线的纵容,废除陈氏的贵妃之位,贬为庶人入冷宫,陈家抄家,家中金银等物都充归国库,族人除了六岁以下的孩童,以及妇孺,三族以内的成年男性全诛,至于从现有最大的男性算起,三代以内不许参加科举这种事,算是很微不足道的惩罚了。
    对于陈家的处置,皇上看在贵妃的面子上,算是开大恩了,其他犯事的人就没这么好运气了。
    除了北王身为皇子被贬为庶民,被发配去守皇陵了,像郭将军和纪安和这些人,直接被判凌迟处死,抄家灭九族。
    下面的小喽啰,像郭将军的副将以及为纪安和跑腿的属下,杀无赦,家中三族被流放,遇赦不赦。
    顾辛音这边也很快收到圣旨,凡是参与了此事的犯人一律判斩头,流放三族。
    行刑这天,菜市口围满了人,很多人拿着烂菜叶子,粪蛋子,石头,往他们身上砸。
    臭鸡蛋是没有的,老百姓不会等着鸡蛋放坏还不吃的,就算觉得时间长了,也会提前往耳边晃一晃,如果听着不对,马上就会吃掉。
    老百姓中好多都是山上那些被关着做挖矿,和打铁的人的家属,本以为是失踪了或者已经不在的人,没想到人还能回来,更没想到他们会在距离这么近的地方,吃尽了苦头,落了一身的伤。
    这还是好的,更有人连命都没了,矿山后面有个乱葬岗,连哪个是自家人的尸骨都分辨不出。
    今日这帮子混蛋行刑,他们不能亲手砍了这帮人的脑袋,扔些石头,烂菜叶解解恨也是好的。
    行刑完毕,一颗颗脑袋咕噜噜滚落,血染满了菜市口,本来这些人的尸体是要被扔进乱葬岗的,最后顾辛音一挥手,在城外就地把人个火化了,免得生疫病。
    因为山上有铁矿,朝廷把山围了,至于矿工,除了服劳役的,就是招募来的矿工,大夏的矿业管理还算完善,对招募来的矿工待遇还不错,虽然危险又累,但工钱丰厚。
    奈何清枫县周边的百姓经历了之前家人失踪又找回这事,没人敢去报名。
    直到之后有家里日子实在过不下去的去了,等人回来时拿了丰厚的工钱,才陆陆续续有人上山报名。
    没有了那窝子蛀虫,顾辛音开始发展清枫县的经济。
    清枫县旁边有条河,叫清河,顾辛音盯上清河,先从养殖业搞起来,在河边圈了一片地,养了鸭,鸭子有老多用了,可以做烤鸭,毛可以做鸭绒服。
    想到肉质细嫩,肥而不腻的鸭肉,薄薄的烤鸭饼卷上葱丝,黄瓜丝,刷上甜面酱,那味道,口水都不自觉分泌了出来……
    她在以前的一个任务世界就养过鸭子,在那个世界搞出了鸭绒服,卖的特别好,这次养起来熟门熟路。
    半年后,清枫县第一间鸭子馆就开张了。
    咳咳,这个鸭子馆没有别的意思,主卖烤鸭,其他的菜也可以点,大夏目前的烤鸭就只有炙烤放点盐和蒜这种的吃法,味道不咋好。
    鸭子馆的鸭坯上火之前就要做好多准备,还要用专门的木头烤,又刷蜂蜜,顾辛音专门让人去寻找各种佐料,可以说为了做出美味的烤鸭做足了准备。
    开张后,虽然鸭子卖的很贵,但有钱的乡绅老爷也乐意来尝个鲜,刚开始他们是因为顾辛音的面子尝鲜,之后就是被烤鸭的美味所吸引的。
    天冷的时候就上了鸭绒服,更是受欢迎,之后,她就把采集,处理鸭绒的方法公布了出去,并宣布要清枫县衙门要办一个鸭绒服作坊,城外县衙圈的那块地以及盖成了庄子,那里收鸭子,百姓可以大量养鸭子卖给官衙的庄子。
    那边还弄了个专门收鸭子的院子,百姓可以大量养鸭子卖到那边去。
    第872章 不做冤种备胎33
    此布告一出,清枫县掀起了一股养鸭子风。
    甚至有那脑子灵活的,在村子里找了那不住人的破房子跟村长商量了给了几文钱的租子,搞起了养殖。
    顾辛音听了师爷的汇报,知道这种在村里搞养殖的人越来越多,就又出了一套科学养殖方法用布告的形式发了出去,还让衙役们到一个个村里普及。